思修的案例分析
案例12:
我在回家探亲期间拣到一匹马,因不知失主是谁,便牵 回家代为饲养。后经查询,得知是邻村的一家户家的,便给 他送了去。我在代失主饲养期间,付出了一些必要的费用。
问题:
我能向失主要求偿付这些费用吗?
分析:
你可以向失主要求偿付因代他养马而支付的费用,因为你 代失主饲养走失的马匹,形成了法律上的无因管理之债,在无 因管理之债中,你与失主之间产生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什么是 无因管理和无因管理之债呢?无因管理就是一方未受委托,也 没有法律上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进行管理或服务。 因无因管理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就是无因管理 之债。法律上规定无因管理制度,是为了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 道德风尚,为了正确解决无因管理而引起的纠纷。无因管理是 为他的谋利益的一种具有高尚道德的行为,但无因管理的管理 人因为他人管理事务,有时需要支付一些必要的费用。因此, 我国《民法通则》第93条明确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 义务,为避免人受损失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 偿还由此而付的必要的经费。”你为他人饲养走失的马匹,这 正是一种无因管理之债,你完全有权要求失主偿还因代他喂马 而支出的必要费用。
问题:
本案应如何处理?
分析:
公平责任原则指受害人和加害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 错,但是出于对受害人的损失补偿,责令加害人对受害人的 财产损失予以适当补偿的归责原则。适用公平原则时,应当 考虑当事人的经济条件。对王某的损害,各方都没有过错。 学校也属于当事人。所以对王某的损害,应当从公平原则出 发,由学校、王某和温某分担责任。
行政法
案例3:
胡某和赵某是邻居,两家为房屋间的通道发生争吵,当胡 某拉赵某到村民委员会评理时,赵某在地上大喊“打死人了, 打死人了„„”张之闻声赶来劝开,在赵的要求下把赵某搀扶 回家。之后,赵某告到当地派出所,派出所根据张之听到喊声 赶到,见赵某躺在地上的证词,对胡某拘留3天。胡某不服,依 法申请行政复议。
案例9:
日前,吴强和女友去看电影,将装有单位60万元货款的 背包丢在座位上。李明发现该包后,先是等失主来寻,见没 人认领便将包带走。吴强在报上登了寻包启事,声明“送还 者必酬谢1.5万元”,李明看到后主动将包还给吴强,但却 并未得到酬金。后李明起诉。吴强辩称,包内有丢包人的联 系方式,而李明在拾到包后不主动寻找丢包人,却等待酬金, 是不道德的行为。
第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或 虽达成年但不能完全确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 与他的年龄、智力或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 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他 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虽 已达成年但不能确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 行为能力人,其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独立进行民事活动,其行为 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
问题:
王之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联系案例谈谈:大学 生应该如何培养法律思维?维护法律的权威?
分析:
王之由一个大学生变为一个小偷最终成为一个抢劫犯,是 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淡薄的结果。偷别人的东西自 古以来为道德所不允许。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去偷。自己的 东西被偷,有很多方法解决,但绝不能选择偷别人的东西这种 违法的行为解决问题。更不应当在失主赶到时用刀威胁,由偷 变抢,使一般违法行为上升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我们遇到类似 问题时一定要选择既不违反道德更不能违反法律的手段来解决。 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到: 首先,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主要有: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培养法律思维的 途径是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其次,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具体说就是要努力树立法律信 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 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进行与他们的年龄、 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 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你的孩子年仅10岁,偷偷 将母亲的手表拿出卖掉,这种买卖活动明显地超出了他的年 龄、智力的适应程度。这就是说,作为一个10岁的孩子,还 不足以认识手表的实际价值,因而也不能有效地从事买卖活 动。因此,该孩子卖掉手表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父母 要求对方返还手表是可以的。如果对方坚持不予以返还,可 以诉请人民法院裁决。
案例8:
某甲代5岁的儿子保管祖父留下的一笔财产。儿子满18 岁后,要求使用这笔财产。某甲认为儿子大逆不道,忘恩 负义,并认为幼儿根本不能拥有任何财产。
问题:
法律对此会怎么看呢?
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 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因此,公民享有 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终生具有的。某甲的儿子 在5岁时继承祖父的一笔财产,无论他是不是成年人,这笔财 产依法由其享有,只不过在其未成年时由某甲代管而已。所 以,某甲拒不交付其子所继承的遗产,是违法的。
广告人以广告的方法,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给 付报酬的行为。只要行为人完成所指定的行为,广告人即负 给付报酬的义务。本案中,吴强在报上登“寻包启事”是悬 赏广告,是向社会不特定人的要约,李明送还背包的行为即 是承诺,双方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吴强应给付酬金。其事后 翻悔,违背《民法通则》中诚实信用原则。
案例6:
某服装厂将原来的简易厕所扩建为200多人公用的永久 性厕所(10个蹲位),距王某家住房很近,严重影响全家 人的身体健康。王某多次向该厂提出,要求解决。厂方以 “我们是全民企业,个人不得干涉”为由,置之不理。
问题:
这种说法正确吗?
分析:
《民法通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 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 系。”所谓平等主体,就是作为民事主体,某权利能力一律平 等。作为民事主体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 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都具有平等的权利能 力。作为民事主体的法人,全民、集体所有制企业法人;中外 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法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法 人,其民事权利能力都是平等的。这就是说,无论是公民之间、 法人之间、还是公民与法人之间的民事权利能力,均没有高低 之分。也不因一方是公民,一方是法人,或者一方是大单位, 一方是小单位,民事权利能力就不平等。某服装厂的做法是侵 害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受害人有权要求厂方妥善解决,如协 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请求法律解决。
案例7: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3 年5 月16 日下午,山东青 岛市某小学举办“校长杯”篮球比赛,比赛过程中,六年级 学生王某带球上篮时,被跳起拦球的温某撞倒,右胫骨近端 骨骺损伤,经鉴定,王某的损伤属于九级伤残。王某的医疗 费、护理费、伤残赔偿金等共计24970. 37 元。王某起诉 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精神损失等60600 元。
问题:
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程序是否合法?为什么?
分析:
派出所对胡某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程序不合法。因为 派出所在作出处罚决定时,没有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 的公正、公开原则和查明事实、说明理由、听取当事人的 陈述申辩等制度。
案例4:
李某系从事饮食业的个体工商户,出售自制的蛋糕,李某 蛋糕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检验。这一行为被某工商所查获。根据 《个体饮食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此类违法行 为,应予以警告、没收违禁区食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 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 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在 工商所查获前李某出售蛋糕共获利590元。根据上述有关规定, 工商所没收了李某尚未出售的蛋糕,没收其违法所得590元, 并且工商所认为李某曾因伤害罪而被判刑3年,一年前刚出狱, 因此要重罚,又处以李某1500元的罚款。
案例10:
公民甲17周岁,初中毕业后,在一家商店工作,月收入 600元左右。甲工作半年后,自作主张花1200元为自己买了 一条金项链。甲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以甲不具有完全行为 能力,购买项链未经其父母同意为由,找到商场要求退货。
问题:
商场是否有权拒绝甲父母的这一要求?
分析:
本案例中,甲虽然从年龄上看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由于其年龄达到16周岁以上,其收入能够维持一般的生活 需要,属于“有固定的收入和独立的生活能力”,根据有关 的法律规定,属于“被视为完全行为能力人”的人,商场在 买卖中也无过错,因此,该买卖行为合法、有效,甲的父母 无权要求退货,商场有权拒绝甲的父母的退货要求。
案例分析
法律意识
案例1:
王之,某大学四年级学生。一天,王之去书店买书时发现钱包被 偷了。他全部的钱都放在钱包里,连坐车的钱都没有了。想到较近的 朋友家借钱,可朋友搬家了,正在发愁时他接到一个用人单位面试的 电话。这时一名妇女把自行车放在楼梯口没上锁就离开了。于是王之 就想借用一下,趁主人不在,把自行车推走。车主不久就出来了,发 现自行车不见后往远处望去,发现一个小青年正骑着自己的自行车逃 跑,于是大声喊抓小偷。王之东张西望的不正常举动早已引起一位大 妈的注意。车主喊抓贼时,大妈及时用一盆水拦住了他的去路。车主 赶了上来。王之一直强调这不是偷,是借用,并坚持要把车骑走,车 主坚决不答应。大妈去报110.情急之下,王之拿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 威胁车主,骑车跑了。 就这样,王之由一个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偷盗者, 最后变成了抢劫犯。
民事法律制度
我国民法将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第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民法通则》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 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 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 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 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