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模拟题(开卷)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C)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金融资本是(A)A.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相互渗透,融合生长而形成的新型的资本形态。
B.银行垄断资本。
C.工业垄断资本。
D.一般的资本。
3.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C)。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实质4.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
A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 B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万面C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 D不同劳动过程中相同的劳动形式5.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6.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7.“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C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8.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 )A.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C.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国家政权问题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0.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企业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11.在帝国主义条件下,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D)A.垄断消灭竞争。
B.垄断产生竞争,竞争产生着垄断。
C.竞争减弱。
D.垄断不能消灭竞争,竞争更加剧烈,更加深刻,更带有破坏性。
12.跨国公司是(D)A.一种国际性的垄断组织 B.国际卡特尔。
C.在流通领域结成的国际垄断同盟。
D.新科技革命和资本国际化的产物。
13.资本输出的基础是(B)、A.大量的“过剩资本” B.垄断。
C.许多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瓦解,并逐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D.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有了资本家的垄断同盟。
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5.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C)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17.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18.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20.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D)。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1.生产关系包括很多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劳动者的分工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22.一定的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即(D)。
A.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B.军队警察等武装力量和政府组织部门C.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2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2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D)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2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
A.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B.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方向C.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D.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27.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A)。
A.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价值转移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8.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B)。
A.资本积聚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C.资本集中D.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 ( C )。
A.矛盾的观点 B.发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联系的观点30.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B)。
A.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B.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3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3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A)。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33.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34.对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积累的实质是(D)。
A.资本家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发家致富B.资本家靠节衣缩食发家致富C.资本家靠辛勤劳动发家致富D.资本家靠把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再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发家致富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发展的结果36.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结论是 ( A )。
A.科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D.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3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3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39.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D )。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效果40.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C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DC)。
A.德国古典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空想社会主义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3.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BDE )。
A.理论要指导实践B.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重要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检验正确与否E.理性认识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发展4.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是(CDE)。
A.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B.承认意识的反作用C.没有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D.没有客观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动力E.忽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5.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是(AC)。
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B.一般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E.劳动力价值的生产6.《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空想社会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
解放的历史条件要由幻想的条件来代替,无产阶级组织成为阶级要由一种特意设置出来的社会组织来代替。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 ABC )A.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旧制度的某些试验、示范和统治阶级的善心B. 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从道德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从幻想的角度描述未来的社会C.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仅仅看作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D. 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无产阶级看作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E.空想社会主义者认识到无产阶级是变革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7.当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技术,在一定时期内仍能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ABDE ) 。
A.垄断的统治并没有消除竞争B.新科技革命的推动C.垄断价格作用的加强D.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不等价交换E.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8.“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 BDE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为一谈C.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E.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三.填空题1.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是:_________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必须按照_________的原则进行交换。
商品的价值量价值量相等/等价2.资本主义萌芽于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在_________一些城市出现,其途径有两个: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地中海沿岸的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3.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_________和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