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工艺规程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工艺规程

编号:P-TS-T-043-3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工艺规程-------药业有限公司目录1、品名、代码、剂型、规格2、批准文号3、处方与依据4、产品概述及历史沿革5、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6、本品在生产与贮藏期间的要求7、生产用物料质量标准;半成品、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成品法定质量标准8、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9、物料平衡的计算及其平衡限度10、产品质量控制要点、项目、检查频次11、包装材料名称、代码、质量标准及编号12、原辅料、包装材料消耗定额13、设备一览表14、劳动组织、岗位定员与生产周期15、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16、工艺卫生17、动力消耗定额、综合利用与三废处理18、附页药业有限公司GMP管理文件工艺规程目的:建立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工艺规程,明确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过程的要求和内容,规范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和质量管理,保证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产品的质量。

范围: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的工艺过程。

责任人:公司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

1、品名、代码、剂型、规格1.1品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代码:CG068剂型:片剂规格:4mg2、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处方与依据处方处方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4、产品概述及历史沿革产品概述本品每片含马来酸氯苯那敏4毫克。

辅料为:淀粉、糊精、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

4.1.1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4.1.2 适应症:本品适用于皮肤过敏症;荨麻疹、湿疹、皮炎,药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虫咬症、日光性皮炎。

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药物及食物过敏。

4.1.3 用法用量:口服。

成人一次1片,一日3次。

4.1.4 包装: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瓶装,100片/瓶,1000片/瓶;聚氯乙烯固体药用硬片、药品包装用铝箔,24片×1板/盒。

4.1.5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4.1.6 有效期:24个月。

历史沿革我公司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于1982年4月12日经河南省卫生厅批准生产,批准文号为豫卫药准字(1982)32016号,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1977年版;1996年批准文号变更为豫卫药准字(1996)032016号;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2003年7月1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新注册为国药准字H;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2000年版,2005年7月1日执行中国药典2005年版。

2010年10月1日,执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

5、 生产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 ←———一般区洁净区6、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在生产与贮藏期间的要求本品在生产与贮藏期间均应符合以下规定:本品生产所用原辅料均为药用级别。

原辅料贮存间应保持清洁,符合相应的洁净级别。

中间产品、包装材料与物料应定置存放;应悬挂物料状态卡,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

不同物料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防止混淆。

尽量缩短生产周期(正常生产周期8天)。

为了提高本品稳定性,颗粒水分应控制在%~%,半成品与成品贮存过程中要遮光,密封保存。

7、生产用物料质量标准及成品法定质量标准;半成品、成品内控质量标准物料质量标准及成品法定质量标准(详见下列目录文件),马来酸氯苯那敏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法定质量标准视附页1半成品内控质量标准颗粒性状本品为白色颗粒颗粒水分~%含量%~%溶出度限度应不低于标示量的75%重量差异限度±%脆碎度<%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性状本品为白色片鉴别(1)(2)(3)应符合规定溶出度限度应不低于标示量的75%含量均匀度应符合规定脆碎度<%含量%~%微生物限度细菌数每1g不得过9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每1g不得过90个大肠埃希菌每1g不得检出8、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洁净区环境要求洁净级别:30万级;温度18~26℃;相对湿度:45%~65%;压差: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的压差应不低于10Pa,相同洁净等级不同功能的操作间之间应保持适当的压差梯度。

洁净区各工序(制粒、总混、压片、内包)生产前的准备8.2.1 凭生产指令,领料员到仓库领取合格的物料,按照物料进入洁净区程序进行清洁后进入洁净区。

8.2.2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口服固体制剂30万级洁净区更衣程序,洗手、消毒、更衣后进入洁净区。

8.2.3 根据批生产指令,岗位负责人悬挂操作间、设备、容器等现行生产状态标示卡。

洁净区各工序(制粒、总混、压片、内包)生产前的检查8.3.1 由班长或操作人员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1)检查并记录操作间及相关辅助间的温度、相对湿度、压差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由车间主任联系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处理。

(2)岗位应有批生产指令。

(3)应有各岗位相关操作规程和空白记录、上批清场合格证副本。

将上批清场合格证副本附于本批生产记录之前。

(4)盛装物料的容器、操作间应处于“已清洁”状态;设备状态应完好,处于“已清洁”状态。

上述均应在有效期内,否则应重新消毒。

(5)计量器具的称量范围与待称物料的重量应相符;计量器具上应有“检定合格”标志。

并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6)根据当天生产指令,对领入的物料进行称量前的复核,复核内容:物料名称、批号、数量、有效期、生产厂家、外包装情况且无其他异常现象(如变色、异味)。

8.3.2 质监员确认岗位有“清场合格证”且在有效期内,操作间、设备、设施等状态符合要求,且无与本次生产无关的物品后,方可批准进行生产。

生产操作过程(制粒、总混、压片、内包)8.4.1制粒工序生产操作本工序的三维混合、粉碎过筛操作间与洁净走廊及相邻操作间应保持相对负压(>5Pa)。

8.4.1.1原辅料(马来酸氯苯那敏、淀粉、糊精、乙醇、羧甲淀粉钠、硬脂酸镁)根据生产指令进行核对后,经清外包去皮后,进入缓冲间进行消毒处理后(紫外线照射30分钟或75%酒精擦拭外壁)进入洁净区,存放于备料室。

8.4.1.2 原辅料使用前岗位操作人员应目检,核对原辅料名称、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生产厂家等,应符合要求8.4.1.3粉碎过筛:8.4.1.核对原料(马来酸氯苯那敏)名称、规格、批号与数量是否与工艺条件相符并做好记录。

8.4.1.粉碎至规定细度。

8.4.1.按工艺对物料的规格要求过筛80目。

8.4.1.工艺条件:(1)滤网、筛网每次使用前后应检查磨损和有无破裂情况。

(2)过筛和粉碎设备应有吸尘装置,含尘空气经处理后排放。

粉碎过筛室相对前室缓冲间应为负压。

(3)剩余的原料(马来酸氯苯那敏)应立即密闭退回备料室,并标明品名、规格、剩余量。

8.4.1.4称量、混合及单元投料量:将处方中原辅料:马来酸氯苯那敏12kg、糊精90kg、淀粉120kg、羧甲淀粉钠称量后,根据《三维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P-OS-T-216-2)混合30分钟。

硬脂酸镁称量后在总混时加入。

将混合后的物料(~)分为3份(为单元投料量);上述物料称量分份后装入净料袋,挂上物料标示卡(标明名称、规格、批号、数量、操作人、复核人等),置暂存间分批存放备用。

称量时均一人称量,一人复核。

8.4.1.5湿润剂的制备:制法:取95%乙醇,加适量纯化水制成27%~29%乙醇。

8.4.1.6 投料:准备单元投料量物料,一人投料,一人复核,防止差错。

8.4.1.7 制粒:8.4.1.确认投料完毕,根据《高效湿法混合制粒机操作规程》(P-OS-T-204-2)进行操作,要求主搅拌桨转速为150~180r/min(频率为25~30Hz),干混时间5分钟,干混结束后,加入27%~29%乙醇~搅拌10~15分钟,制成“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的软材。

8.4.1.在摇摆式颗粒机上装入18目不锈钢筛,安装时要松紧一致,保证颗粒均匀,将软材加入颗粒机的料斗内,一次加入量不能过多,以不超过料斗高度的2/3为宜,应缓缓加料,制成湿颗粒。

颗粒应显沉重,少细粉,整齐而无长条。

具体操作见《摇摆式颗粒机标准操作规程》(P-OS-T-222-2)。

8.4.1. 将湿颗粒平铺于料盘内,厚度约为10~15mm,装入烘车架上,推入热风循环烘箱中,关上烘箱门,根据《热风循环干燥烘箱标准操作规程》(P-OS-T-235-2)设定干燥温度55℃,启动风机,打开蒸汽阀门,进行加热干燥,干燥时间为240~270分钟。

8.4.1.定期检查烘箱内的温度,控制在55℃±5℃,并根据颗粒干燥情况按要求翻料,翻料时应谨慎操作,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以免洒落颗粒。

8.4.1.物料干燥后,关闭加热开关,停止加热,待物料进行冷却后,关闭排风机。

8.4.1.干燥结束后,用手紧握干粒,在手放松后颗粒不应粘结成团,手掌也不应有细粉粘附;或以食指和拇指取干粒捻搓时应粉碎,无潮湿感后,每个烘箱中分别随机在烘车架的上、中、下料盘中取样,用水分快速测定仪预测水分,符合中间产品水分规定(%~%)后出料,盛入洁净容器内,做好标识卡(标明品名、规格、批号、数量、质量等),转下道工序。

8.4.1.8 记录:生产操作时,同步填写生产记录,要求及时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易懂,不易擦掉。

8.4.1.9清场:8.4.1.生产结束后,操作人员根据《各工序清场管理规程》(P-MS-C-016-2)进行清场。

关闭设备电源,清理、清洁工作场所,根据《三维混合机清洁规程》(P-OS-T-001-2)、《摇摆式颗粒机清洁操作规程》(P-OS-T-010-2)和《高效湿法制粒机清洁规程》(P-OS-T-020-2)等清洁设备、工器具。

上交有关文件(各项记录、岗位SOP等),确保现场无与下一批产品生产不相关的文件。

8.4.1.清场结束时,更换状态标示卡,及时悬挂操作间、设备等“已清洁”标示。

8.4.1. 质监员检查验收清场合格后,发放清场合格证正、副本(正本附于本批清场记录后,副本留在本岗位作为下次生产前本岗位已清洁合格的凭证,并纳入下次产品的批记录中)。

8.4.2总混工序生产操作本工序与洁净走廊及相邻操作间保持相对负压(>5Pa)。

8.4.2.1 物料(颗粒、辅料)使用前先目检,核对辅料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生产厂家等,应符合要求,对处方进行计算复核后,进行操作。

8.4.2.2整粒:8.4.2.3检查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颗粒的品名、规格、批号、数量、质量等,应与物料标示卡一致。

质量应符合要求。

8.4.2.4将摇摆式颗粒机安装上筛网,根据《摇摆式颗粒机标准操作规程》(P-OS-T-222-2)进行操作,干颗粒加入机器内经过摆动作用通过16目筛网进行整粒。

整理后颗粒进行称重,得整理后颗粒~218.0kg。

8.4.2.5总混:将三维混合机料口运行到合适的位置,将整粒好的颗粒~,硬脂酸镁装入混合机内,装量控制在容量800L的80%(640L)以内,根据《三维混合机标准操作规程》(P-OS-T-216-2)启动操作进行混合,时间要求20分钟,电机转速控制在400~600r/min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