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图样。
(二)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用怎样才能完整表达物体各个面形状和书上图1-5引入:看物体至少需从几个方面看?)
假设投影线为平行且垂至于投影面的投影线,这样在投影面上所得到的正投影称为视图。
问:什么叫视图?提出问题:1、三投影面分别指的是那三面?
2、以教室墙角为例讲解V、H、W
3、讲解撒头面相交所得到的轴和原点1、三投影面体系与三视图的形成
(1)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由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所组成,如
图所示。
正立投影面:简称为正面,用V表示;
水平投影面:简称为水平面,用H表
示;
侧立投影面:简称为侧面,用W表示。
他们的交线称为投影轴。
OX轴、OY
轴、OZ轴:交点称为原点O
(2)三视图的形成演示:一边用简单道具粉笔盒演示投影一边讲解每个投影的名称,和每个视图的名字,并要求学生记住
将物体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将物体对各个投影面进行投影,得到三个视图,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正立投影面(V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俯视图:从上往下进行投影,在水平投影面(H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主视图:从前往后进行投影,在侧立投影面(W面)上所得到的视图。
(3)三投影面体系的展开提示学生假想:利用空间想象能力假想V、W面分别绕X、Y轴展开后三个视图的位置的情况)
总结:俯视图在主视图的正下方,左视图在主视图的正右方。
2、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问:A、主视图反应物体的那两个尺寸?
B、俯视图反应物体的哪两个尺寸?
C 、左视图反应物体的那两个尺寸?
引导:主视图和俯视图什么相等?主视和左视什么相等?俯视和左视什么相等?么投影法?
6、学生跟随老师引
导和根据书上的图
1-5分析讨论回答:
要表达清楚一个零
件的形状至少需要
从几个方面看?
7、学生随老师提问
快速看书预习,并随
老师引导回答?
A、三投影面指的
是那三面?
B、三投影面分别应
该用什么字母表
示?
C、三投影面相交分
别得到了什么轴?
8、学生认真观察,
思考记忆每个投影
面的投影名称
9、学生思考,利用
空间想象能力假想
(也可以用自制纸
壳演示VW沿XY展
开后的位置关系,并
回答
10、学生回答每个
视图反应那两个尺
寸
让学生在老
师的引导下,
能够逐步的
学会自己思
考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
问题
让学生能够
迅速的掌握
重点知识
让学生自己
观察讨论得
出结论,有利
于学生对该
知识点的掌
握
培养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结论:“长对正”(即等长);“高平齐”(即等高);宽相等”(即等宽);
3、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演示:用一简单的教具粉笔盒为大家演示每个视图所表达的方位?
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关系,如图(a)所示。
六个方位在三视图中的对应关系如图(b)所示。
主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关系;
左视图反映了物体的上下、前后四个方位关系。
(要求学生必须熟记。
)
注意:以主视图为中心,俯视图、左视图靠近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后面,远离主视图的一侧为物体的前
解答学生疑问11、学生跟随老师
引导总结三视图的
投影规律并回答?
12、学生一边看演
示,一边随老师引导
回答:
主--上下左右
俯--前后左右
左--上下前后
13、学生回顾本节
课重点,看书巩固复
习,完成课堂练习
14、讨论完成有异议
的地方,或者询问老
师已达到学懂学会
的目的
学生边看边
随引导总结
结论,做到了
以学生为主,
以教师为辅
的目的,让学
生能够学会
自己学习
让学生能够
及时的掌握
本节课重点
只是
使学生能够
及时的解决
本节课的疑
难点
小结巩固练习1、投影法、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正投影2、正投影法的基本性质
3、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4、三视图与物体方位的对应关系
课后作业教后记
板书设计(一)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1、投影法的概念
2、投影法的种类及应用(1)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1)斜投影法
2)正投影法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
(二)三视图的形成与投影规律
1、三等关系“长对正”(即等长);“高平齐”(即等高);宽相等”(即等宽);
2、三视图的方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