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年上海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等填写清楚,并在相应位置粘贴考生本人条形码。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着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本试卷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2)伤心索汉经行处,。

(张养浩《·渔关怀古》)(3)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一诗中用“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来形容乐声忽然变得高昂、激越;白居易《琵琶行》中类似的句子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学习古代诗文,当然有很多方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挙不离手....”。

....,.曲不离口B.“人过留名....”,人的一生总要有点追求,为社会、国家留下点什么。

....,雁过留声C.生活在大都市的我们很难想象西部山区里还有“称薪而爨,数粒乃炊.........”的孩子。

D.常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如果不重视眼前的事,将来必然受影响。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艺术家、学问家从事作用于灵魂的工作,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广。

, ; , 。

个人的艺术追求、学术理想,只有与社会发展、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①文艺创作不是“一个人的风花雪月”②学术研究不是“象牙塔里的皓首穷经”③凡是伟大的作品必然是陶治情操浸润人心的④凡有价值的成果必然是影响社会引领思想的A.③①④②B.④②③①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金庸小说的武与快新垣平①金庸辞世之后,各大媒体纷纷发文纪念,除寄托哀思外,更带有“盖棺定论”的意味。

耐人寻味的是,许多文章的重点都强调,金庸除去武侠小说之外,还是卓越的报业大亨、政论家,以及参与起草《基本法》、与许多政要交好等事迹。

强调这些成就自然无可厚非,不过其中隐隐有“金庸可不止是写武侠的”的言外之意。

这种潜台词彰显出,对于如何评价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金庸现象,人们仍然感到困惑不定,但毫无疑问,如果没着武侠小说的创作和流传,即便金庸其他方面的成就再翻几倍,影响力也绝达不到今天的一成。

②金庸本人在访谈中有一个说法:“武侠小说的精神是‘侠’字而不是‘武’字,‘侠’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人家主持正义。

”这段语传播很广,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以此而论,武侠是传播一种道德精神,自然于国于民有重要意义,所以武侠小说较为高雅的叫第1页共8页法就是“侠义小说”,而低俗的称呼是“武打小说”。

③不过对一种文学本与功能的看法。

并不会因为作家本人曾说过而更加合理。

把脱离了“武”的“侠”当成武侠的基石有很多说不过去的逻辑。

当年韩非子就说过“侠以武犯禁”,脱离了起码的武力,侠客和一般的好人、热心人的区别就不大了,这些人自然也十分值得学习和效仿,但小说读者显然不是为了看这些。

④事实上,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也并非都可以归为一般认知的“侠”,哪怕是有“武”的“侠”。

早期的陈家洛、郭靖等人,还多少是按侠客的形象塑造的,有许多为国为民的光彩事迹。

到了“神雕侠”杨过,虽然也有些侠义之举,但重点刻画的却是其冲突激烈、爱恨交织的个人情感生涯,后来的张无忌、令狐冲等人,虽然武功天下无敌,却也并不是“侠之大者”。

可算是大侠的萧峰,也有不少侠士绝对不应该有的杀戮之罪。

到了韦小宝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也讲义气,但和行侠仗义怎么也沾不上边。

接照陈墨等金庸学者的研究,在金庸小说发展中有着非常显著的“侠”的退隐现象。

虽然金庸作品中显然有着对侠文化的温情,但最终却走向了《堂吉诃德》式的结尾,这使得金庸小说具有了超越弘扬侠义精神这一目标的、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更深远反思。

譬如,在日月神教和左冷禅之类庞大森严的江湖势力之下,还有可能出现真正的侠客吗?⑤然而从另ー方面讲,金庸以及许多人对“武”这一画的忽略也是有问题的。

金庸等人的认识可能受到时代的限制,而没有找到理解“武”的适当模式。

“武”如果只能解释为暴力,顶多是夸张的暴力,那么武侠小说自然是宣扬以暴易暴,怎么看都矮人一头。

不过今天的读者理应看得更清楚,武侠之“武”,至少在新武侠以后,事实上已经从相对写实的《水浒》式武技,演变成了独具特色的东方奇幻,金庸本人所发明或发扬光大的一系列以内力为根基的“武学”——内功的运行,转移、远程攻击,防御、速度加成等等,已经远远超出了现实的基础,而成为一种奇幻的设定。

毋庸讳言,读者喜爱的首先也是这些神奇瑰丽的场面和效果,而非深层的人性与社会反思。

⑥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稀奇,就是八九流的写手也在写,怎么没金庸的地位?因为同样是写,功力却大有不同,给人的阅读体验也天差地远。

⑦《雪山飞狐》有一段曹云奇、殷吉、阮士中三人较量轻功的描写,非常值得读,这个桥段和主体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对轻功的描写也没有高来高去的玄虚,而是贴近常人跑步、跳高的体验,自然给人现实可信之感,而人物各自的性格、身份和钩心斗角的关系。

⑧金庸武侠的出色之处,正在于构建一个想象奇崛又极具真实感的幻想世界。

这一重意义,在传统的文学批评中是经常被忽略的,不过随着《魔戒》《冰与火之歌》等国外顶尖幻想小说的引进,我们能够并更应该从这层意义上去认识金庸武侠的内涵及其美学意义。

⑨即使金庸去世,这个幻想世界仍将存在于亿万人的脑海中,或许这オ是他留给后人最重要的遗产。

(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11月15日,有删改)3.第①段加点的词语“盖棺论定”在文中指的是。

(2分) 4. 对第③4. 对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分不正确内一项是()。

(3分)A. 承接上文金庸对武侠小说精神的解释。

B. 引出下文作者对武和侠的含义的理解。

C. 强调作者本人很难干预读者理解作品。

D. 强调武侠小说的本质与功能就是侠义。

5. 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3分)A. 金庸的巨大影响力主要源于其武侠小说的创作和流传。

B.日月神教等势力统治下的江湖是不会出现真正的侠的。

C. 金庸所写的武侠超越了相对写实的《水浒》式的武技。

第2页共8页D. 金庸留给后人的遗产就是存于人们脑海中的幻想世界。

6. 第⑧段提到《魔戒》《冰与火之歌》等国外幻想小说有何作用?(4分)7.概括作者关于金庸武快小说主要观点。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一1题。

(15分)凝国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加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国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图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狭窄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三五游客或仰或俯,博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栏杆围就的池边下方,便是深不见底的山谷.谷底升腾出一团团乳白色的云雾,将泳池裹在一种神秘的氤氲里,令人疑心误入王母娘娘的瑶池。

一行人凭栏徘徊,远望,微笑,默叹。

我也感慨着“瑶王”的奇思炒想,给森林公园增添了一处奇景。

⑦暮色在依旧酣畅的雨水中四合时,一行人离开瑶寨,进了穿岩山山腰一座隐在竹荫深处的木屋。

廊檐下竹香馥郁的灯光里,几个人靠着古拙原始的桌椅团团围坐。

风声鸣响于竹梢,微雨滴答在台阶,四望漆黑,除了风雨声,没有半点尘世浸染的杂音,宁静如上的岁月。

⑧晚餐端上来了。

果然有“瑶王”自种的辣椒、苦瓜,我一时笑逐颜开。

“瑶王”淡然一笑,取过一壶颜色有些浑浊的自酿乡酒,说,别小看这酒,最多只能喝三杯。

借着酒,一旁陪坐的当地友人说,穿岩山森林公园解决了大山深处十万人的就业与脱贫问题,往昔千里外出的民工潮悄然回流,空心村重新鸡鸣犬吠,所有民居,都是在森林公园协助下新建或维修。

他们还为乡民们提供了工作,现在乡民们第3页共8页已经全部脱贫。

⑨廊檐外风而潇潇,不觉已过三杯。

“瑶王”聊起了雪峰山深处的先贤——《辞海》主编舒新城,眼里满是景慕与神往。

我一页页翻阅他影印出版的《舒新城与现代名人书信集》,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山间高士,还是一位达则兼济天下的真正儒者。

他有一部长篇小说的草稿,至今不肯出版,说还要锤炼锤。

我想,他真正的传世之作其实已赫然问世,这部书写在大山之巅的大著,将被雪峰山的乡民们藏之名山,传诸后世而不朽。

⑩夜已深,雨点还在敲击着竹叶,我辗转于床,蓦然想起了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身为父母官的郑板桥,也只能望着暗夜里的屋顶想想而已。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7日14版,有删改)8.第②段在语言运用上很有特点,请加以赏析。

(4分)9.第③段和第④段是如何塑造“瑶王”形象的?请加以分析。

(4分)10.第⑦段画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加以分析。

(3分)11.结尾段提及郑板桥,对文章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4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野航为范子俊赋【明】袁凯①一舸夷犹②野水边,渚禽沙鸟各纷然。

幽花满棹初维③岸,春水连堤忽上天。

世上风波终未已,江南烟而正堪眠。

他日匏尊留我饮,更凭孤鹤问坡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