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作业场所夏季防暑降温的预防措施正式版
作业场所夏季防暑降温的预防措施正
式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
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夏季高温作业环境容易使企业职工发生中暑,部分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对夏季高温中暑问题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对本企业工作场所防暑情况缺乏起码的了解和掌握,重效益轻防治现象比较严重;部分企业职工对夏季高温中暑问题对自己身体健康造成的职业危害认识不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因此,夏季企业职工高温中暑事件时有发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中暑,所谓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
(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按发病机制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
主要是由环境温度过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而引起。
针对引起高温中暑的原因,防暑降温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技术措施
(一)、合理的设计工艺流程:合理设计工艺流程,改进生产设备和操作方法是改善高温作业劳动条件的根本措施即从源头抓起。
如轧钢、铸造、搪瓷等的计算机化生产,可以使工人远离热源,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热源布置符合下列要求:(1)
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面;(2)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天窗下面;(3)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时,尽量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4)对热源采取隔热措施;(5)使工作地点易于采用降温措施,热源之间可设置隔墙(板),让热空气沿着隔墙(板)上升,经过天窗排出,以免扩散到整个车间,热成品和半成品应及时运出车间或堆放在下风侧。
(二)、隔热:可以利用水或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进行隔热,其中尤其以水的隔热效果最好,水的比热大,能最大限度地吸收热辐射。
(三)、通风降温:(1)自然通风:任何房屋均可通过门窗、缝隙进行自然通风
换气;但热量大、热源分散的高温车间,每小时需换气30-50次以上,才能将余热及时排出,此时必须把进风口和排风配置的合理,使自然通风发挥最大的效能;(2)机械通风:在自然通风不能满足降温需要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温湿度时,可采用机械通风。
(3)有条件的企业,车间内可以安装空调来降温除湿。
二、保健措施
(一)、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高温作业工人应补充与出汗量相等的水分和盐分。
补充水分和盐分的最好办法是供给含盐饮料,一般人每天供水3-5升,盐20克左右。
在8小时工作日内出汗量少于4升是,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5-18克盐即可。
若出汗量超过此数时,除从食物摄取盐外,还得从饮料中补充盐分。
饮料的含盐量以0.15%-0.2%为宜。
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
在高温环境劳动时,能量消耗增加,所以膳食总热量应比普通工人为高,最好能达到12600-13860千焦。
蛋白质增加到总热量的14%-15%为宜。
此为还可以补充维生素、钙等。
(二)、个人防护:高温作业工人的工作服,应以隔热、导热系数小而透气性能好的织物制成。
防止辐射热,可用白帆布或铝箔制的工作服。
高温工作服宜宽大又不妨碍操作。
(三)、加强职工职业健康体检。
对高温作业工人应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
健康体检。
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调节功能不全,持久性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疤痕患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都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三、组织措施
加强领导,改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搞好企业防暑降温工作。
完善、落实责任制,制定应急预案,狠抓防范措施落实,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工人中暑。
同时,还应根据地区气候特点,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减轻劳动强度,严格控制室外作业
的时间,避免高温时段作业,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