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根据《中共鄂尔多斯市委二届92次常委会议纪要》(﹝2011﹞14号)文件要求,结合全旗卫生工作实际,制度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医改和城乡统筹为契机,全面落实医改关于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政策,努力营造扶残助残、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的氛围,全面提升我旗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进一步缓解“因病致残、因残致贫、因贫返病”等现象,努力实现弱势群体“病有所医”。
二、组织领导
成立旗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尤俊宝(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副组长:李建勋(旗卫生局局长)
成员:伊布格勒(旗财政局局长)
阿拉腾宝(旗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赛吉日嘎拉(旗民政局局长)
额登达来(旗残联主席)
杨勇甘(旗社保局局长)
计新兰(旗卫生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旗卫生局,办公室主任由计新兰兼任。
三、工作任务
(一)实施重症精神病管理
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随访和康复指导,为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填写个人信息补充表。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系统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进行督导服药、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包括血压、体重、空腹血糖、一般体格检查和视力、听力、活动能力检查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心电图等检查。
(二)实施高血压病例管理
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就诊时测量血压。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至少随访1次,每年随访至少4次。
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健康评估、行为调查及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对管理的高血压患者开展病情监测、效果评价。
每年开展一次较全面健康检查。
包括心电图、血糖监测,、血常规、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心电图、B超、肝功能。
(三)实施糖尿病病例管理
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至少随访1次,每年随访至少4次。
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检查、健康评估、行为调查及干预、用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对管理的糖尿病患者开展病情监测、效果评价。
每年开展一次较全面健康检查。
包括血压、心电图、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或尿微量白蛋白)、血脂、心电图、B超等检查。
(四)实施儿童健康管理
提供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访视项目包括喂养方式、面色、皮肤、体重、头部(前囟)、口腔、胸部、腹部、脐部、外生殖器、四肢、大小便的检查等,了解疫苗接种情况。
提供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常见病防治和婴幼儿早期发展指导。
对0-3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3年至少随访8次。
提供定期健康体检和常见病防治指导,0--1岁儿童每年体检4次,1--3岁儿童每年体检2次,在6-8个月,18、30月龄分别进行一次血红蛋白检查;对0--3岁以下儿童必须开展一次听力筛查,婴幼儿健康检查项目包括头围、体重、身长、面色、皮肤、眼/视觉发育、头部/前囟、口腔/牙数/龋数、胸部、腹部、四肢、外生殖器的检查。
(五)实施免费健康体检
对65岁以上老年人、低保对象及残疾人进行健康管理。
每年提供一次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包括全身物理检查及尿液分析、血细胞分析、血糖(空腹或随机)、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肝、胆、肾,男加前列腺、女加子宫、附件)。
提供健康指导,开展重点慢性病筛查与病例管理。
(六)实施健康档案管理
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为重点,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个人专项档案、长期健康问题、近期主要健康问题、诊疗用药情况等,如该居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时,须包括慢病专项信息。
至少须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暴露史和主要健康问题等,对档案进行定期更新。
(七)实施健康教育和咨询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候诊区域为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宣传材料不少于12种。
每个机构每年播放音像资料不少于6种。
针对主要健康问题和健康主题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和健康知识讲座。
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开展不少于6次宣传活动和12次健康知识讲座,嘎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举办6次健康知识讲座。
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宣传栏不少于2个,嘎查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宣传栏不少于1个。
每个机构每年更换4次健康
教育宣传栏内容。
(八)实施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
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每年对全旗20-30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加强白内障复明定点医院管理,培训定点医院眼科医护人员,规范定点医院手术操作行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逐步消除我旗因白内障导致的可避免盲。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医疗保险制度
由社保局牵头,财政局、残联、卫生局等部门配合,提高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和报销比例,取消家庭账户,实行门诊统筹,出院即时报销,稳定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人均筹资总额、住院封顶线、报销比例逐步提高。
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牧民三卡合一就医“一卡通”,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全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异地就医结算。
(二)建立医疗救助体系
由民政局牵头,财政局、残联、社保局、卫生局等部门配合,建立资助参合、门诊救助、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四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
资助参合参保是对本地常住户口的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市旗政府认定的特殊困难群众等医疗
救助对象,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给予全额资助,保证城乡困难群众顺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门诊医疗救助是由旗民政部门按照规定核定门诊医疗救助对象,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门诊救助金或《门诊医疗救助卡》,持卡的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门诊治疗或购药。
大病医疗救助分为住院治疗救助和居家治疗救助,实施“零起付钱”救助。
大病住院救助指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其治疗费用经城镇居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自付部分,民政部门按照标准给予救助。
居家治疗救助为医疗救助对象患上慢性病或特殊病种,长期住院治疗效果不佳且医疗费用昂贵难以承担,医疗救助对象或亲属要求通过居家草药、中药等民间治疗方法治疗的,民政部门按照标准给予分段救助。
实施临时医疗救助是对患特大病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其他低收入困难群众,实施一次性的临时医疗救助,切实保障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
(三)建立医疗康复中心
由卫生局牵头,财政局、社保局、残联、民政局等部门配合,在旗医院、蒙医医院、上海庙中心医院组建医疗康复和疗养中心,为老干部、残疾人等群体提供医疗康复治疗和
疗养。
(四)设立便民惠民服务设施
由卫生局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实施。
一是各医院门诊增设特优诊室,向弱势群体提供优惠服务,免费挂号;旗医院、蒙医医院、上海庙中心医院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各设2张弱势群体专用病床,向弱势群体提供定向服务,床位费减免50%。
二是设立弱势群体候诊专座、专用窗口、导医台等便民服务设施;三是卫生系统每年组织捐款、捐药一至二次,全部用于社区卫生服务站弱势群体常见病的诊治。
五、工作要求
(一)民政、残联、人事部门对弱势群体进一步筛查核实,确定受助对象。
要求弱势群体医疗卫生保障对象必须是(1)户口在鄂托克前旗辖区范围内;(2)贫、特困家庭;(3)监护人自愿申请,经残联同意。
(二)残联、卫生局确定精神残疾人受助对象后,要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和报表,每年3月1日前报旗残联康复科。
(三)定点医疗医院:旗直医疗卫生单位、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定点康复和疗养医院:旗医院、蒙医医院、上海庙中心医院。
二○一一年九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