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 练一练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法律思想 D.宗教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F.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我国,什么问题已经成为百姓最关注、 最希望政府采取措施的大事?
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存在。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概念: (1)社会存在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②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最主要、最根本)
(2)社会意识
①含义:社会生活中的精神方面。
风俗习惯 社会心理 ②内容 政治、法律、道德、科学、 艺术、宗教、哲学等。
4、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 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
疑难点讲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
识的区别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地位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心主义的基本 问题 划分历史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心主义的 基本依据
(2)实现方式:在阶级社会里,基本矛盾的解
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3.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实现方式: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
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人类社会的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矛盾
21世 纪的 恋爱
90年代初 的恋爱
90年代 中后期 的恋爱
80年代:公园里的恋爱
90年代初:大街上的恋爱
90年代中后期:歌厅里的恋爱
80年代 的恋爱
新世纪:网络里的爱情 结合历史知识,谈谈为什么 中国人的爱情观念会不断变化。
爱情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 社会存在的反映。
A
5. 2005年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
共增收词语6000余条,其中包括“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 “单身贵族”、 “黑哨”、“拒载”、“另类”、“埋单”、 “排行榜”、“票房”、“前卫”、“上班族”、 “上网”、“刷卡”、“下课” 、“追星族 “博客”等等众多词语这表明 A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山楂花开,纯爱永恒
千古梁祝,真爱永恒
不同时代,却选择同样的“纯净”爱情,这是否违背 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最突出表现)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 相传,在中国西晋时期,青年学子梁山伯辞家攻读,途遇女扮男装的 学子祝英台,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遂于草桥结拜为兄弟,后同 到万松书院就读。在书院两人朝夕相处,感情日深。三年后,英台返 家,山伯十八里相送,二人依依惜别。山伯经师母指点,带上英台留 下的蝴蝶玉扇坠到祝家求婚遭拒绝,回家后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 治身亡。英台闻山伯为己而死,悲痛欲绝。不久,马家前来迎娶,英 台被迫含愤上轿。花轿绕道至梁山伯坟前,英台执意下轿,哭拜亡灵, 因过度悲痛而死亡,后被葬在山伯墓东侧;又传:祭拜时,惊雷裂墓, 英台入坟。梁祝化蝶双舞。
1.社会历史观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 理及方法论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和 根本观点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人们历史活动的思
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 历史的片面了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
学习提纲(P88-90)
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及 方法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方法论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想一想: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
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
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1)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各民族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
2005年7月26 ,有着近50年编修史的经典辞书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在京首发。据此回答4~ 5题。 4.语言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新版《现汉》新 增词语6000余条,同时删去了近2000条不合时宜 的旧词。词语的“生老病死”反映了汉语言的发 展轨迹,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这表 明 ( ) A、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在社会意识中反映出来 B.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3000年)
奴隶社会
铁制工具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生产力
金属工具
石器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①含义: 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小结
社会生活
决定 社会存在 反作用(促进、阻碍) 社会意识
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1、(2002年春招)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 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 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 成是由( )
A、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决定的
D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C、各民族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它生活 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 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 密切相关。 • 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 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发展的基础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2、为什么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②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 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① 适合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歌声轻轻荡漾在黄昏水面上,暮色中的工厂已发出闪光, 列车飞快地奔驰,车窗的灯火辉煌。 山楂树下两青年在把我盼望。 当那嘹亮的汽笛声刚刚停息,我就沿着小路向树下走去。 轻风吹拂不停,在茂密的山楂树下,吹乱了青年钳工和铁匠的 头发。 哦那茂密山楂树呀白花满树开放, 我们的山楂树呀为何要悲伤?
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 C E G H I
生产资料公有制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 按劳分配制度 F 大机器生产 人民代表制度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含义: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的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 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 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 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辩证的唯物论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唯物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 价值观 人生观
温故知新
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 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
学习提纲(P86-88)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区 别
作用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 体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包含 ( 物质 社会存在 历 唯 史 反 物 决 反 决 作 唯 作 定 主 定 用 用 物 主 义 包含 意识 社会意识 义 ) )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 分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