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
•硬实力即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力量称硬实力。
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
•软实力相对于硬实力而言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可感知的一种实在力量,通常通过文化、制度、传媒等体现出来,被称为软实力。
•约瑟夫 奈给软实力的定义:“当一个国家使得其它国家以其预期目标为目标时的同化权力
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的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大致可归纳一下四个方面:
–文化(价值观)吸引力
–国际政治影响力
–国家制度辐射力
–道德感召力
–软实力概念的出现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约瑟夫.奈在《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表述,我们可以将软实力集中归纳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文化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十七大报告–软实力:一国的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感召力。
–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指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与感召力。
–一切难以量化的表现为精神力量的实力都是软实力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社会活动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物质、精神兼而有之的财富,在当代它表现出一下特征:
•1)过去的文化载体被现代媒体所取代。
•2)产业化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态。
•3)文化可以完整的表达一个国家的实力状态。
•4)文化对“硬”、“软”实力都具有乘数作用。
文化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文化潜移力、文化吸引力、文化竞争力、文化创造力、文化思维力、文化先导力、文化孵化力、文化和谐力、文化和合力、文化微调力、文化平衡力、文化形象力、文化破坏力、文化扬弃力、文化凝聚力。
(一)软实力相对硬实力而言难以量化
(二)各国对软实力的界定存在差异
(三)中美两国价值观不同
(四)国情不同
(一)我国物质硬实力的增长令人欣慰,但文化软实力是条短腿
•软实力短腿有三种情况:
• 1.软实力疲弱。
• 2.软实力内部组合搭配不当。
• 3.文化影响力不足,尤其是文化资源短缺,或文化产业严重滞后致使软实力短腿。
•
• 1.默默的增强硬实力,让他国在观察中体会、揣摩,最终受感染、被影响。
• 2.主动宣扬自己的文化及软实力,使中国独特文化被接受,从而使文化及软实力影响他国。
• 3.利用强制力,迫使他国接受自己文化。
(二)我国面临难得机遇,也不得不应对严峻的风险挑战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CCTV-4等在世界落地虽广但影响力仍相对有限。
“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
(四)当代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 1.硬实力无法系统、完整展示,即软实力基础素材存在缺陷。
• 2.硬实力塑造也需软实力体系建构的突破。
• 3.对外开放、内外碰撞、鱼龙混杂
•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改革开放为我们更广泛更充分地学习借鉴别国优秀文化创造了便利的条件
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的深刻认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积极稳妥地推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重视和加强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设计与塑造
•加强文化软实力研究,制定文化软实力发展总体规划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一起抓
•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围,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