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物 权 的 效 力
4、请求消除危险
《物权法》第35条包含了对消除危险请求权的规定! 该项请求权的行使须注意: (1)所谓危险,指由于他人的违法行为足以妨碍物权人对物的支配或危及财产
的安全。
(2)危险为可能的妨害而非现实的妨害,表现为物权人的物权存在被他人妨害 之虞。 与排除妨害请求权的区别! (3)危险是否有可能发生应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确认。 例如,甲准备在楼道堆放杂物,杂物一旦堆放将可能使乙无法正常通行, 乙可请求甲停止堆放杂物,排除可能的妨碍。
(二)物权请求权的具体内容
1、请求返还原物 ★ 《物权法》第34条: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 该项请求权的行使须注意:
(1)前提是原物仍然存在,尚未灭失,否则只能请求赔偿损失。
(2)主体:物权人 (3)请求对象:非法占有人 (4)因其目的在于追回脱离物权人占有的财产,故要求返还的原物应当是特定 物,若为种类物,则不能要求返还原物,只能要求赔偿损失或归还同种类物 及同质、同量的物。 (5)所有权人要求返还财产时,可同时请求返还原物所生的孳息。 (6)法定情形下,物权人的该项请求权依法可能受到限制。
2、物权法为了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对物权的追及力设 有若干制度限制。下列制度情形中,物权的追及力将被“阻断”:
(1)善意取得制度:善意第三人依该项制度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时,原所有人 无权请求善意第三人返还原物,只能请求无权处分人赔偿损失。 (2)取得时效制度:依该项制度,当无权占有人因取得时效的完成而依法取得 所有权时,原所有权人不能要求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在物权变动采公示对抗要件的情形下,欠缺法定公示方法时,物权的变动 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即对善意第三人不具有追及力。
(1) 在没有设定任何他物权的情况下,所有权人对标的物的直接支配最为全 面,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在设定他物权后,所有权人对标的物的
直接支配将受到限制。
(2)用益物权人对标的物的直接支配通常表现为占有、使用、收益,原则上 不能通过处分的方式进行支配。 (3)占有标的物的担保物权人,在债权清偿期届满前,只能通过占有的方式直 接支配标的物,不能对标的物进行使用、收益,只有债务履行期届满且未获 清偿时,才能对标的物实施处分。
第三节 物 权 的 效 力
支配效力——物权的基本效力,是物权法全部制度 设计展开的基点 排他效力 使物权的支配效力得以完满实现 而为法律所赋予的各种具体的保 障力。
物权的效力
优先效力 追及效力
物权请求权的效力
直接支配:指物权人直接占有标的物时,其对标的物所具有的支配力。
注意 支配强度与范围因物权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3、请求排除妨害
《物权法》第35条:妨害物权或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 者消除危险。 包含对两项请求权的规定! 物权人“请求排除妨害”须具备以下条件:
(1)“妨害”须客观存在,确实已构成对物权人行使物权的阻碍。
(2)受到妨害的物权之标的物仍然存在且由物权人占有,妨害行为表现为以占 有以外的方法妨害物权人对物的支配。 (3)妨害须为非法的,不正当的。例如,在不动产相邻关系中,甲需要通过乙 的田地将自己田里的积水排出,由此给乙造成了损害,乙不能行使排除妨害 请求权,但可要求甲补偿其所受损失。 (4)请求权的行使不问妨害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数卖”中表现最为典型!
2、享有担保物权的债权,基于物权的优先效力可优先于其他普通债权受偿。
其一:在债务人受破产宣告时,担保物权人就其担保财产享有“破产别除权”。即将担 保物从破产财产中扣除,由担保物权人单独受偿,若由剩余再列入破产财产,由其他 债权人受偿。 其二:当担保物被其他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时,担保物权人可向法院提起执行异议之诉。
物权请求权的种类
恢复原状请求权
排除妨害请求权
消除危险请求权
第五节 物权的保护
一、物权的保护机制
宪法的保护 公法上的保护 刑法的保护
行政法的保护
物权的保护 私力救济 依是否通过诉讼 公力救济 民法上的保护 依请求权类型 物权确认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 物权本身的保护方法 债权请求权 损害赔偿请求权
二、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物权请求权:适用《物权法》
法律适用不同 损害赔偿请求权:适用《侵权责任法》,成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物权请求权:基于物权产生的救济权,是物权本身的保护方法 性质不同 损害赔偿请求权:债权请求权性质的保护方法
物权请求权: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是否适用诉讼时效 损害赔偿请求权:应适用诉讼时效
返还原物请求权
包括:
(一)请求确认物权 (二)物权请求权 (三)损害赔偿请求权——债权请求权的保护方法
二、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展开)
(一)请求确认物权
《物权法》第33条:因物权的归属、内容发生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确
认权利。 该项请求权的行使须注意: (1)适用情形:因物权的归属或内容发生争议; (2)主体:利害关系人; (3)该项请求权应通过诉讼行使; (4)通过行使该项请求权界定物权的归属和内容是行使物权请求权的前提条件
2、请求恢复原状 《物权法》第36条:造成不动产或者动产毁损的,权利人可以请求修理、重作 更换或者恢复原状。 该项请求权的行使须注意:
(1)采用此种保护方法的目的,在于回复物之完好状态,即借助修缮、重作、
更换等方式使财产在价值或使用价值上恢复到受损害前的状态。 (2)通常适用于被毁损的物为不可替代物的情形,对此,物权人在恢复原状与 价格赔偿之间享有主动权和选择权,旨在消除所有权人因获得金钱赔偿而不 得不让与该物所有权,以至于失去对物的支配的顾虑。 (3)被毁损的财产经过修复后,如果其价值有所降低,物权人还有权请求侵权 人按照财产减损的价值赔偿其损失。 涉及两项请求权的行使!
《合同法》第229条: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所有权变动的,不影响 租赁合同的效力。
《物权法》第190条:订立抵押合同前抵押财产已出租的,原租赁关 系不受该抵押权的影响。 注:法律为强化保护承租人的利益,赋予租赁权以类似物权的某些效力, 此种情形被称为“债权的物权化”。
2、基于公益或社会政策的考虑,法律规定某些物权不得优先于经法律 特别赋予了优先受偿力的债权。 例如: A\《海商法》规定:先设定的船舶抵押权不得优先于船长、船员的工资 等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等费用的请求权。 B\《合同法》第286条: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 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按照建设 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的以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 程折价,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 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产之上,债权本身并非是支配财产的权利。
(2)法律上,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财产不享有任何特权,实践中,针对
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得设定数项债权;针对债务人的特定财产亦可设定
数项债权。
归纳: 内容不相容的物权相互排斥 同一物上,物权之间能否并存? 内容不相矛盾或冲突的物权可以并存
当发生“物权并存”时,物权如何行使和实现?
“物权相互之间的优先效力”,一般原则的例外
1、他物权优先于所有权。★ 2、法律明确规定了特殊的顺位次序的,依其规定。例如:
《物权法》第199条:“抵押权已登记的(可能后成立)先于未登记的(可能先
成立)受偿”。 《物权法》第239条:“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 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海商法》第25条:“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 留置权受偿”
3、数个物权前后相继地发生在同一物上,相互间并非平行关系,则后发生的物
权优先于先设立的物权。
(二)物权的对外优先效力
物权优先于债权的效力
某物同为物权客体和债权的标的物——物权与债权并存: 1、物权阻止债权目的实现。指物已为债权的标的物,如就该物再成立物权时, 物权具有优先效力,从而阻止债权目的的实现。物权的此种优先力在“一物
间接支配:指在物权人不直接占有标的物的情况下,通过与标的物直接占有 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来控制或支配标的物的效力。
物权的间接支配效力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发生:
(1)在设定用益物权或移转占有的担保物权后,所有权人对标的物的支配主要通过间接
支配的方式表现出来。如监督标的物的使用情况、分享收益,在他物权消灭时请求其 返还原物。 (2)在担保物权中,抵押权人不占有抵押物,不能对其为直接的管领和控制,其对抵押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
追及效力:P27 1、注意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 物权具有追及力:当标的物由无权处分人转让给第三人时,物权人有 权直接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
债权原则上不具有追及力:债权的标的物在移转所有权之前,由债务 人转让或第三人非法占有时,债权人不得请求物的占有人返还财产, 只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和承担违约责任。
3、优先购买权 指财产所有人出卖财产时,就该项财产与所有人存在物权关系的人 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于其他人购买。
例如:
《物权法》第101条:按份共有人之一出卖其财产份额时,其他共有 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购买权。
“物权优先于债权”原则的例外
1、买卖不破租赁 ★ 指承租人的租赁权(债权)优先于后设定的物权,该租赁权的效力不 受后期租赁物所有权的转移或设定他物权的影响。 立法表述:
物的间接支配力表现为:当抵押物有价值贬损之虞时,可要求抵押人采取保全措施;
当抵押物形态更替或者因毁损、灭失而获得赔偿时,其抵押权的效力将延伸及于抵押 物的变形物或赔偿金;在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可通过法院将抵押物变价取偿。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
排他效力:同一物上不容许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权并存。 物权的排他效力的主要表现: (1)同一物上不得成立两项所有权 一物不容二主!
已无可能,则物权人不能行使物上请求权,只能行使损害赔偿请求权
属于一种债权请求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