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车辆工程1章.pdf
2、车辆全长及换长 车辆全长为该车两端钩舌内侧面间的距离�
以m为单位。 换长又称为计算长度�说明折合成11m长
的车辆时�相当于它的多少倍�以便在运营中 计算列车的总长度。
3、车辆定位标记 以数字1或2标记�货车涂在车体两端下脚�
客车涂在脚蹬外侧面及车内两端墙上部。
4、表示车辆设备、用途及结构特点的各种标记
主要内容�
� 铁道车辆的特点 � 铁道车辆的组成 � 铁道车辆的分类
一、铁道车辆
广义的说�铁道车辆是指那种必须沿着专 设的轨道运行的车辆�包括常见的轻轨车辆、 有轨电车、地铁车辆等。本课程主要论述在铁 路干线上运行的铁道车辆�简称车辆。
二、铁道车辆的特点
铁道车辆的车轮必须在专设的钢轨上运行� 这种特殊的轮轨关系是其最大的特征。并由此 产生如下特点�
二、我国铁路发展概况
解放前�车辆种类杂�不能互换�性能差� 检修不方便。解放后非常重视车辆专业的发展 和人才培养。
• 1949年唐山铁道学院开始培养车辆技术人才 • 1950年筹建铁道科学研究院 • 1959年成立四方车辆研究所 • 改造、扩建原有修理厂开始制造�逐步形成车
辆制造、修理和养护的完整体系
1. 新造车在空载状态下按机车车辆上部限界� 即车限-1A校核垂直面内的最大尺寸
• 车型代码必须与车种代码连用�为区分同一种 车中因结构、载重等的不同�一般用1~2个数 字�必要时还可再加大写拼音字母
• 车号代码为数字�按车种、车型不同�区分了 车号范围
例如�
C62B C�车种
62�顺序系列
B�结构区别
YZ25G345388 YZ�车种 25�车长系列 G�结构区别
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EI�
表1-1常见车辆车种编码
车种 软座车 硬座车 软卧车 硬卧车 餐车
代码 RZ YZ RW YW CA
车种 敞车 棚车 平车 罐车 冷藏车
代码 C P N G B
二、车辆标记
习惯上把车辆标记分为产权、制造、检修 及运用四类。
�一�运用标记
1、自重、载重及容积 自重为车辆自身的全部质量�载重即车辆
允许的正常最大装载质量�均以t为单位。货 车以及客车中的行李车、邮政车应注明载货 容积�说明载货的最大容量。容积以m3为单 位�并在括号内注明“内长 X 内宽 X 内高”� 尺寸以m为单位。
MC 表示可以参加国际联运的客货车 表示禁止通过机械化驼峰调车场的货车 表示顶车作业的指定部位 表示吊装作业的指定部位
5、客车车种汉字标记及定员标记 • 为了便于旅客识别�在客车侧墙上的车号前涂
刷汉字车种名称�如: 硬座车YG25Gxxxxxx
• 在客车室内端墙上方特制标牌上标明车号及定 员数�如�
主要内容�
� 车辆代码的组成及含义 � 车辆上的各种标记 � 如何确定车辆的方位
一、车辆代码
为了对车辆识别与管理�特别是全国铁路 微机联网的需要�必须对运用中的每一辆车进 行编码�且每一辆车的代码是唯一的。代码分 车种、车型、车号三段。
• 车种代码原则上在该车汉语拼音名称中选取一 或二个大写字母构成
�五�比较
• 无偏移限界空间利用率最低�制定容易 • 动偏移限界最理想�但难以制定
�六�我国准轨车限 GB146.1-83 • 横向属于无偏移限界 • 垂向基本属于静偏移限界
二、我国准轨机车车辆限界及使用方法
�一�限界对垂向尺寸的制约 我国目前实施的准轨机车车辆限界标准为
GB146.1-83�<200km/h � �分为上部限界、 下部限界及货车过驼峰的下部限界。
• 载重70吨通用货车、80吨运煤专用货车和100 吨矿石、钢铁专用货车批量投入运用�加快推 进80吨级通用车、专用车等新型货车的技术升 级
• 通用货车全部按时速120公里生产�既有货车 时速120公里提速改造全部完成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 2008年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
分别为客货车设计主导厂
• 1955~1958年设计制造了转6和转8形D轴三大 件货车转向架及各种60t货车
• 1955年仿制22型客车
2、1958~1977年独立设计制造阶段
• 1958年四方机车车辆 厂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列 双层客车并配备了U型转向架
• 60年四方厂研制206型 U型构架转向架 • 1974年浦镇车辆厂研制成功209型D轴转向架�
• 客车 • 货车
1、客车
常见车种如下�
• 硬座车、软座车、硬卧车 • 软卧车、行李车、邮政车、餐车
按运营性质和范围分类� • 轻轨车辆及地铁车辆 • 市郊客车 • 常速客车、准高速客车、高速客车
2、货车
常见车种如下� • 敞车 • 棚车 • 平车 • 冷藏车 • 罐车
第二节 车辆代码、标记及方位
主要内容� • 我国主型客货车辆的构造、作用、原理以及车
辆总体设计。 • 车辆系统动力学�选�
先修课程
• 《高等数学》 • 《机械制图》 • 《理论力学》
课时安排
绪论
1
第一章 铁路车辆基本知识
3
第二章 转向架结构原理及基本部件 12
第三章 货车装向架Biblioteka 8第四章 客车转向架
8
第五章 车端连接装置
3
第六章 货车车体
• 实现跨越式发展�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 建设客运专线
① 实现客货分运�提高运能
② 繁忙干线建设客运专线�提高铁路速度 和服务质量
• 货车发展重载列车(>2万吨)
铁路发展政策�至2010年� • 大批量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和大功率机
车投入运用
• 新造机车全部按交流传动制造�机车技术实现 升级换代
可以概括为下面四个阶段�
1. 1949~1957年仿制阶段 2. 1958~1977年独立设计制造阶段 3. 1978~至今车辆迅速发展阶段 4. 展望铁道车辆的未来
1、1949~1957仿制阶段
• 1949年开始制造货车 • 1952年开始制造21型全钢客车 • 1954年确定四方机车车辆厂和齐齐哈尔车辆厂
被定为我国D轴客车主型转向架 • 1965年开始研制车长25.5m的25型客车
3、1978~至今迅速发展阶段
通过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全铁路科技 发展规划的实施�铁道车辆得到了飞速发展。
3.1货车 • 研制了C61,C63型专用运煤敞车及C64(k)通用
敞车
• 研制了新型棚车P64A及行包快运棚车P65 • 各种专用车辆及70吨级通用货车、80吨级专用
• 既有线扩能改造效果显著�既有线增建复线和 电气化改造
• 全国铁路机、客、货车拥有量
指标 机车 客车 货车
单位 台 辆 辆
数量
18922 49355 603082
比上年±% 2.6 9.5 1.9
4、展望铁道车辆的未来
我国铁道车辆的发展方向应该是高速、重 载以及客运专线建设�按计划到2020年运营 里程增至12万公里�技术装备达到当时世界 发达水平。
6
第七章 客车车体
5
第八章 车辆总体设计
3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 《车辆工程》 严隽髦主编 中国铁道出版社
参考书目� • 《25型客车及其新技术》 陈伟主编 中国铁
道出版社 • 《铁路货车新技术》 张泽伟主编 中国铁道
出版社 • 《铁道车辆》杂志
联系方式
E-mail�tjdong@
YZ25Gxxxxxx 定员�118
�二�产权标记
• 国徽 • 路徽 • 路外厂矿自备车辆的产权标记 • 配属标记
�三�检修标记 检修标记是便于计划预修制度执行与管
理的标记�共两种。它记载本次修理时间、 类型及检修责任单位并提醒下次修理在何时 进行。
1、定期修理标记 分厂段修两栏�如�
09.9 08.3 成渝 14.3 06.9 柳厂
授课教师: 董铁军 开课单位: 机械工程学院
导学
内容� � 课程性质及内容 � 先修课程 � 教材及参考书目 � 课时安排
课程性质及内容
课程性质: 《铁道车辆工程》是铁道车辆专业学生的一
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 铁道车辆的基本知识�铁道车辆的结构及原理� 为设计、维修铁道车辆打下坚实的基础。
4. 轮轨之间以及车辆自身各部分存在横向间隙 5. 车辆在运行中因力的作用造成车辆相对线路
的偏移
6. 线路变形 7. 特殊货物 8. 为应付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
�四�限界分类
1. 无偏移限界�考虑上述第1点内容时称为无偏 移限界。
2. 静偏移限界�考虑上述第1-3点内容时称为静 偏移限界。
3. 动偏移限界�考虑上述第1-5点内容时称为动 偏移限界。
• 自导向性 • 低运行阻力 • 成列运行 • 严格的外形尺寸限制
三、铁道车辆的组成
现代铁道车辆都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基本 部分组成�
• 车体 • 走行部�又称为转向架 • 制动装置 • 连接、缓冲装置 • 车辆内部设备
四、车辆的分类
铁道车辆由于运送对象不同或其它特殊需 要�铁道车辆常采用不同的外形和内部结构� 因此用途成为车辆分类的依据。铁道车辆可分 为两大类�每一大类中又按用途细分�
运煤货车及其它多种专用货车
• 研制了最高运行速度为120~160km的快运货车� 引进国外交叉支撑技术研制的转K2型成为主型 货车转向架
3.2客车
• 浦镇车辆厂研制成功第二代双层客车
• 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三种时速160km的准高 速客车投入使用
• 1997年4月1日�第一次全国大面积提速�到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提速�覆盖全国主要 路网�干线时速最高达200~250km
第三节 车辆限界
主要内容�
� 限界的定义 � 设置限界的意义 � 制定限界的原则 � 我国准轨机车车辆限界及其使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