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4-1.海水中溶解氧简介一.概述海水中的溶解氧和海中动植物生长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特征又是海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间接标志。
因此,溶解氧的含量及其分布变化与温度、盐度和密度一样,是海洋水文特征之一。
海水中溶解氧的一个主要来源是当海水中氧未达到饱和时,通过大气从大气溶入的氧;另一来源是海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氧。
这两种来源仅限于在距海面100-200米厚的真光层中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表层海水中的含氧量趋向于与大气中的氧达到平衡,而氧在海水中的溶解度又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
当海水的温度升高,盐度增加和压力减小时,溶解度减小,含氧量也就减小。
海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变动较大,一般约在0-10ml/dm3范围内。
其垂直分布并不均匀,在海洋的表层和近表层含氧量最丰富,通常接近或达到饱和;在光合作用强烈的海区,近表层会出现高达125%的过饱和状态。
但在一般外海中,最小含氧量一般出现在海洋的中层,这是因为:一方面,生物的呼吸及海水中无机和有机物的分解氧化而消耗了部分氧,另一方面海流补充的氧也不多,从而导致中层含氧量最小。
深层温度低,氧化强度减弱以及海水的补充,含氧量有所增加。
除了在波浪能将气泡带入海洋表层和近表层,并进行气体直接交换,海水中溶解氧还会参与生物过程,例如生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氧化要消耗氧,而生物同化作用又释放氧,因此,溶解氧被认为是水体的非保守组分,并且成为迄今最常测定的组分(除温度和盐度外)。
研究海洋中含氧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仅可以用来研究大洋各个深度上生物生存的条件,而且还可以用来了解海洋环流情况。
在许多情况下,含氧量的特征是从表面下沉的海水的“年龄”的鲜明标志,由此还可能确定出各个深度上的海水与表层水之间的关系。
二.测定方法简介海水中溶解氧的测定方法主要分为容量法,电化学分析法及光度法、色谱法等。
自从温克勒法(Winkler)用于海水分析,大大简化了测定溶解氧的方法,促进了海水中氧的研究,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
由于此法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一直被认为是测定海水中溶解氧最准确的方法。
所以至今仍为海洋调查的标准方法而被广泛使用。
此外,还有电化学分析方法中的电流滴定,极谱法等。
在此方法基础上,产生了现场溶解氧探测仪,可以直接进行自动连续测定,不需要采样和固定水样。
分光光度法测定氧,也是在温克勒法(Winkler)的基础上,用光度法测定淀粉—碘的蓝色络和物,或不加淀粉,仅测定游离I2,这些方法仅适用于溶解氧含量范围为0.1-0.001ml/l 的水样。
§4-2.Winkler测定法一.方法原理温克勒法是1988年提出的。
方法具体操作如下:向一定水样中加入固定剂MnSO4,和碱性碘化钾(KI+NaOH),则形成Mn(OH)2沉淀,水样中的氧继续将Mn(OH)2氧化为Mn(OH)3。
然后加入酸,则Mn(OH)3氧化碘化钾,生成游离碘,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碘。
根据Na2S2O3的用量计算水样中氧的含量。
由此,溶解氧的分析大体可分为以下三步:①取样及样品中氧的固定;②酸花将溶解氧定量转化为游离碘;③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游离碘,求出溶解氧的含量。
具体反应为:1.样品固定:取样后,立即加入固定剂MnSO4和KI-NaOH,二价锰离子与碱反应生成白色氢氧化锰沉淀,而二价锰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定量生成高价氢氧化锰沉淀,反应如下:Mn2++2OH―→Mn(OH)2↓(白色)Mn(OH)2 + 1/2O2 + H2O →2 Mn(OH)3↓(棕色)或Mn(OH)2 + 1/2O2→MnO(OH2)↓2.酸化:于固定的水样中加入酸,沉淀在pH 值1―2.5范围内溶解,在酸性介质中高价锰离子是一强氧化剂,它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游离碘。
碘与溶液中碘离子形成络合物,抑制游离碘挥发。
反应式如下:2 Mn(OH)3 + 6H+ + 2I- →2Mn2+ + 6H2O + I2MnO(OH2) + 4H+ + 2I -→Mn2+ + 3H2O + I2I2 + I- I3-3.滴定I2:用Na2S2O3滴定游离碘,则I2被还原成I-,而S2O32-被氧化成连四硫酸盐S4O62-,反应式如下:I3- +2S2O32-→3I- +S4O62-二.测定方法1.取样及固定取样及固定是海水溶解氧测定的重要一环,此步的操作情况对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
必须熟练掌握!1)样品瓶:分装溶解氧的样品瓶要求使用棕色的密封性能好的细口瓶,为了便于装取水样,瓶塞底要求是尖形的。
目前常用的样品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称量法预先测知样品瓶的体积,要求准确到0.1%,这种样品瓶是我国目前海洋调查所采用的,体积在125ml左右,其优点是:①试剂直接加入样品瓶中;②滴定整个样品;③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样品时,15ml的半微量溶解氧滴定管即可,并且避免了移液操作。
其缺点是每次分析时,必须计算样品体积,这在处理大批水样时,就不方便了—可事先测定每个样品瓶的体积,并编号备用。
第二种样品瓶是250ml左右,加入试剂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水样进行滴定,其优点是:不需要知道样品体积;每次移取固定体积的水样滴定,计算方便;可以进行多次滴定。
-------------这种瓶受外界影响较大。
2)取样及固定:影响溶解氧含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①氧的溶解度和温度压力有关,当水样被提到水面时,压力减小,温度升高,造成溶解氧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样中的氧容易逸出,造成溶解氧损失。
②海水中存在有机物和细菌,短时间内可造成溶解氧在水样内部的变化。
③生物的光合作用使氧的含量增加。
④水样在与采水器接触过程中,由于金属被腐蚀,致使氧的含量降低。
2(Cu, Zn) + O2 +HCO3- = 2(Cu, Zn)2+ + 4CO32- + 2H2O由于以上原因,在采水器采上水样后,应该立即分装溶解氧的水样并迅速加入固定剂。
为了尽量避免造成溶解氧的变化,需特定操作:在采样时,应严格按下述步骤进行:①溶解氧的水样是第一个分装的;②分装水样时,采水器上采样橡皮管中的气泡应全部赶尽,且分样管应插入样品瓶的底部,并放入少量海水洗涤样品瓶;③装水过程中,取样管仍需插入样品瓶底部,使海水慢慢注入样品瓶中,避免产生气泡,不能振动和摇动瓶子,样品水流在瓶中不应产生大量涡流以免进入大气中的氧。
在瓶子充满的最后阶段,将管嘴缓慢的收起,最后让水样溢出瓶口。
④此时,不能马上盖盖,应快速用简便的自动移液管加入固定剂,然后盖上塞子。
------加入固定剂速度要快⑤盖上塞子后,为了使样品中的氧固定完全,应反复震荡使固定剂与氧充分反应;⑥加入固定剂的样品应放在暗处并避免温度变化,以免由于样品体积的变化引入大气中的氧。
这样,加入了固定剂的水样可保存10-12小时。
⑦为避免氧在采水器中的损失,应使用塑料(或塑料内衬的)采水器。
2.样品的滴定1)沉淀溶解当瓶中沉淀下降至瓶的1/2高度后,打开瓶塞迅速加入1:1的硫酸1ml,盖上瓶塞摇动使沉淀溶解。
2)滴定:将沉淀溶解的水样,讯速倒入三角瓶中,立即用硫代硫酸纳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到溶液变为浅黄色时,加入0.5%的淀粉1ml,继续滴定至终点由兰色变为无色,然后再将溶液倒入样品瓶中,将遗留在样品瓶中的少量碘洗下来,倒回三角瓶,继续滴定至无色。
3)指示剂:淀粉指示剂在水溶液中由于微生物的水解作用减低了灵敏度,所以淀粉必须现用现配,而且指示剂的加入必须在接近终点时加入,这是因为淀粉只有在较稀溶液中和I2形成蓝色络和物才是可逆的。
-----不能过早加!3.空白测定测定时往水样中加入的试剂均有溶解氧,因此必须进行空白校正。
平行取海水或自来水三份,在一个瓶中加入一份固定剂,第二个瓶中加入两份,第三个瓶中加入三份,按上述方法固定,溶解,滴定。
计算出溶解氧含量,多加固定剂的水样必须进行体积校正,将测得结果对加入试剂体积做图,直线斜率即为试剂空白,若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没有明显的试剂空白,若试剂空白大于0.1ml/l ,应重新配制试剂。
4. 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标定溶解氧测定标准,不是使用标准氧含量的水,而是使用一些基准物质标定标定硫代硫酸钠的浓度,而后计算出氧的含量。
常用的基准物质有KIO 3和K 2CrO 7。
由于所用基准物质不同,所测氧的结果也有差别。
我国海洋调查规范用的是碘酸钾。
当用碘酸钾标定硫代硫酸钠时的操作步骤如下:用海水移液管取1.667⨯10-3mol/l 的标准碘酸钾溶液15毫升,注入250毫升三角瓶中,用洗瓶吹洗瓶壁,加入0.6可固体KI ,再用自动移液管加入2毫升2mol/l 的H 2SO 4, 摇运后,盖上表面皿,在暗处放置2分钟,然后沿壁加入50毫升蒸馏水,接着用0.01mol/l 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 待溶液变成浅黄色时, 加入1毫升0.5%的淀粉指示剂,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消失,记下滴定体积。
同法滴定三次,每次定读数之差不大于0.02毫升,反应式如下:KIO 3+5KI+3H 2SO 4=3I 2+3H 2O+3K 2SO 4I 2+2Na 2S 2O 3=Na 2S 4O 6+2NaI一般不利用K 2CrO 7做标准,因为其要求的酸度较高,会导致碘化物的光氧化产生较大误差。
碘酸钾要求的酸度低即可反应。
三. 结果计算由反应方程式可知S 2O 32-和O 2之间的关系如下: 2S 2O 32- = I 2 = 1/2 O 2 即1mol 硫代硫酸钠相当于1/4 mol 氧气,则标准状态下氧的含量用ml O 2/l 表示时,计算公式如下:56002100044.222)/(11112⨯-⨯=⨯⨯-⨯=V V M V V M L ml O V 1为滴定水样时消耗NaS 2O 3溶液的体积;M 1为NaS 2O 3溶液的摩尔浓度;V-2为水样体积减去2毫升固定剂体积;22.4为每摩尔氧分子在标准状态下的体积在海洋调查时,为了计算方便,通常可以将上式简化,令25600-=V M 此参数已预先测好,计算每个溶解氧瓶的M 值,列成表,按下式计算:O 2 mol/l = V 1 ⨯ M 1 ⨯ M则氧的饱和度可按下式计算: 氧饱和度 = (O 2 / O 2') ⨯ 100%其中,O 2: 样品中溶解氧的含量 O 2': 所在温度、盐度和压力下氧的溶解度四. 方法准确度水样在近饱和的情况下,使用此法此得结果,准确度大致为0.02 mol/L 。
其相对误差为2~3%。
五. 注意事项溶解氧固定后,如不能立即进行滴定,可以暂时搁置,但不可超出24小时。
新配制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其浓度需经14天左右才会稳定,在此期间需天天标定它的浓度,确信浓度不再改变时,标定的次数可酌情减少(二天一次);浓硫酸中常含有少量NO 2杂质,因NO 2和I -会发生下列反应:NO 2 + 2I - + 2H + = NO + I 2 + H 2O这将使测定结果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