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

第一章会计法律制度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业结束内审出具内审报告后,又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出具了审计报告。

一周后得知政府审计部门还要来企业审计,经理很不高兴:“都成了三堂会审了!这不是加重企业负担吗?事务所审过了还不够吗?”要求:谈谈你对该经理说法的看法。

案例二某某药公司在编制××年财务报表时,违反《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把本该作为费用处理的2128万元税金转入产成品成本,留待下年处理,将公司亏损虚构为盈利1995万元。

b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某药公司编制的××年盈利预测文件进行审核。

该所未能以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履行职责,在没有对被审核单位盈利预测的基本假设、所选用的会计政策和计算方法等基本要素作出书面评价的情况下,即出具盈利预测审核意见书,对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作用。

而且该所在对某某药公司××年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发现该公司违反国家财务规定,将亏损虚报为盈利1995万元,但该事务所对上述虚假陈述予以掩盖,出具了含有严重虚假内容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要求:请从会计核算基本要求、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角度对某药公司和b会计师事务所上述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三某上市公司200 X年存在以下情况:12月25日,公司投资部与丙企业签定协议,将子公司乙企业转让给丙企业。

公司拥有乙企业55%的股份,协议以1.8亿元的价格转让。

同时,公司投资部与丙企业签定了补充协议,规定本公司于次年四月底以相同价格购回已出售的乙企业股份。

此补充协议仅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投资部经理和会计部经理4人知晓。

同年12月28日,丙企业支付了全部购买价款,并办理了股权转让手续。

股权转让时,公司对乙企业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2900万元,公司据此于当年确认了出售乙企业的股权投资收益1.51亿元。

次年2月底,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公司进行年报审计,公司将与丙企业签定的补充协议单独锁入保险柜中,也未将有关情况向注册会计师介绍,注册会计师签发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此后,公司虚列投资收益一事被曝光,股民强烈要求追究公司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在此情况下,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有关事宜。

董事长李某在会上强调了两点:第一,有问题应当找做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因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出了事都由注册会计师负责;第二,公司应当吸取教训,会计部和总会计师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应当严格把关,全权负责,至于他本人,不懂会计业务,今后就不再签字盖章了,也不承担这个责任了。

要求:请分别从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角度对公司上述有关情况作出分析、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案例四某企业2003年6月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董事会重新任命了总经理,并任命了一个刚毕业的硕士生做财务经理,该硕士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也没从事过实际会计工作,但在会计界发表了数篇论文,在西方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很有造诣。

2004年初,在注册会计师审查该企业上年财务报告时,发现该公司的摊销折旧规则在2003年7月起发生了变化,与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尽一致,财务经理解释这样更符合国际惯例。

注册会计师还发现有一些与境外的往来项目询证函不是原件。

考虑到该财务经理在业界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要求:分析上述案例中哪些做法不符合政策和法规规定。

第二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案例一甲企业向乙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开具了一张50万元的银行汇票。

该汇票的收款人为乙企业,付款人为丙银行。

由于受市场供需和物价的影响,这项经济业务的实际结算金额为55万元。

甲企业在汇票上签了章,并写明了出票日期等有关内容。

乙企业接受此银行汇票后,到丙银行提示承兑时,丙银行拒绝承兑。

请分析丙银行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案例二A企业从B企业购进一批设备,价款为100万元。

A 企业开出一张由A企业为出票人和付款人,B企业为收款人,付款期限为6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

同时,C企业为该汇票提供了担保,保证A企业到期承兑该汇票。

付款期满后,由于A企业财务发生危机,无款可付,B企业就要求C企业支付该款,但C企业拒付。

请分析C企业是否要支付该笔款项,为什么?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企业于2000年度实现利润500万元,其中国债利息收入10万元,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利息收入40万元。

本年摊销了上年境外已纳税额超过我国税法抵扣限额8万元。

该单位本年计算的应纳税额=(500-10-40)×33%=148.5万元,税务机关审核后,认为该单位的应纳税所得额有错误,并认定为偷税行为,并作出如下处罚;(1)追缴偷税款=(40+8)×33 %=15.84万元(2)由于偷税额15.84万元,占全部应纳税额148.5万元的10.67%,且偷税金额超过10万元,故税务机关认为犯了偷税罪,除追缴税款外,还应对有关责任人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根据偷税情况,税务机关决定对该单位处以l-5倍的罚款,并按偷税天数征收2‰的滞纳金。

(4)由于该单位认为税务机关的罚款行政决定计算有误,偷税比例应为9.6%(即15.84÷(500-10 十8) ×33%= 9.6%),属定性错误,拒不缴纳罚款,并准备上诉法院。

税务机关遂决定从处罚决定书下达之次日起,加罚3‰的罚款。

(5)企业收到税务机关处罚决定书之次日起,向人民法院上诉税务机关。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请问:(1)以上税务机关的各种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指出正确的处罚方法。

(2)企业的行为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如何纠正?答案:(1)追缴偷税款不正确。

该单位在境外已纳税额超过我国税法抵扣限额的8万元,不应在本年摊销,而应在本年抵扣,正确计算为:追缴偷税款=(40+8)×33%-8=15.84-8 =7.84(万元)(2)该单位实际应纳税款=(500-10+40+8)×33%-8=169.54(万元)偷税额为7.84万元,与全部应纳税额169.54万元的4.62%,税务机关应追缴其少缴税款税款,并处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但不能对有关责任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处罚不正确,罚款应在少缴税款的50%以上,5倍以下,并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4)企业行为不正确,应先缴纳罚款,不能以税务机关计算有误进行对抗。

(5)企业行为不正确。

企业应先向税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复议申请,不可就此案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能如此强制吗?2001年7月,王珍在宝康县工商局办理了临时营业执照从事服装经营,但未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税务登记。

9月,被宝康县税务所查处,核定应缴纳税款300元,限其于次日缴清税款。

王珍在限期内未缴纳税款,对核定的税款提出异议,税务所不听其申辩,直接扣押了其价值400元的一件服装。

扣押后仍未缴纳税款,税务所将服装以300元的价格销售给内部职工,用以抵缴税款。

问题:1.对王珍的行为应如何处理?2.请分析宝康县税务所的执法行为有无不妥?答案:1.对王珍未办税务登记的行为,税务所应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逾期不改正的,税务机关可提请工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P1492.(1)对于扣押后仍不缴纳税款的,应当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才能拍卖或变卖货物抵税;(2)应依法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

变卖应依法定程序,由依法成立的商业机构销售,而不能自行降价销售给职工。

——强制执行(3)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做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税务所未听取王珍的申辩。

——纳税人的权利案例三这样的税务执法本身合法吗?2001年8月,某市开发区国税局(县级局)管理二处接到举报,该市F企业有偷税行为。

遂以管理二处的名义下发检查通知书,派检查人员李刚到企业检查。

该企业拒不提供纳税资料,开发区局核定其应纳税额3万元,责令其8月15日之前缴纳。

8月7日李刚发现该企业将大量商品装箱运出厂外,李刚担心税款流失,到其开户银行出示税务检查证后要求银行提供企业资金情况,在银行不予配合的情况下,报经局长批准,扣押了F企业价值3万余元的商品,并委托商业机构拍卖,拍卖价款4万元。

8月15日,该企业缴纳税款3万元,对其扣押措施不服,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开发区国税局的执法行为不当之处在哪里?应如何做才正确?2.银行是否应提供该企业的账户资金情况?为什么?3.法院是否应受理此案?为什么?4.若法院受理应如何判决?5.对该企业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行为应如何处理?答案:1.(1)开发区国税局不应以管理二处的名义下发检查通知书,没有执法主体资格,应以开发区局的名义下发;(2)李刚应出示税务检查证;(3)稽查人员应至少两个人,不应单人稽查;(4)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之前应先责令企业提供纳税担保;(5)未到纳税限期之前不应拍卖商品抵税;且拍卖应委托依法成立的拍卖机构拍卖,而不应委托商业企业拍卖。

2.银行不应提供资金情况,因为没有经局长批准,没有持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

3.法院应受理此案。

因为按照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规定,税收保全措施属于选择复议,可直接诉讼。

4.法院应当以执行扣押措施不当,给纳税人造成损失为由,判决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

若能够返还商品,则应返还商品,不能够返还,应将拍卖所得4万元返还企业。

5.对F企业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行为,应责令改正,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案例四市国税局税务行政处罚及执法妥当吗?2001年8月8日,某市国税局在日常检查中,发现A厂2001年6月隐瞒应税收入,少计缴增值税22万元。

8月10日,市国税局向该厂下达了补缴税款的处理决定和罚款1倍的处罚决定,责令于8月20日之前缴纳。

该厂认为处罚过重,提出异议。

市国税局重新做出罚款2倍的决定。

到8月20日,该厂只缴纳税款,而拒不缴纳罚款,也未申请行政复议或向法院起诉。

市国税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款。

请分析:市国税局的执法行为是否妥当。

答案:不当。

理由如下:1.税款未加征滞纳金;2. 市国税局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以及复议和诉讼的权利。

市国税局在税务行政处罚过程中未履行告知义务。

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应为无效处罚;3.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4.该局以被检查人逾期不缴纳罚款也未申请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罚款错误。

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规定,法定的申请复议期限为60日,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为3个月。

提起复议和诉讼期限未满。

征管法指的“逾期”不是规定的罚款缴库期,而是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