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春市城市规划分析

长春市城市规划分析

《现代城市规划原理》课程论文
长春市城市规划分析
学院亚泰工商管理
专业年级旅游管理1207
学生姓名隋慧敏
学号 **********
长春是一座美丽、繁荣、开放的国际化大都会,市区内居住着约3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籍友人。

长春,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最大的汽车工业城市,中国建成区面积和建成区人口第九大城市,中国特大城市,中国十五座副省级城市之一。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座落于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工业和电影工业的发源地。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北方窗口城市,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和交通中心。

长春素有“国际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文化城”、“科教文化城”、“国际轨道交通之都”等诸多美誉。

长春地处东北腹地核心,是东北地区天然地理中心,东北亚几何中心,东北亚十字经济走廊核心之一。

长春市的城市形态主要是以“分散组团式”布局,城市结构则主要是以“多中心分区式”为主。

长春市的城市规划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控制中心团的开发强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中心分区向外围分区转移,完善各分区功能,使人口和产业达到合理布局具体的城市形态以及结构见下图
这种分散组团式的城市布局优点是接近自然、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使各项用地各得其所。

缺点是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及经营管理费用较大,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

各地区不易统一分配基础设施,跨区工作和出行成本高,区民生活不便。

所以长春市的这种城市形态的布局加大了居民的生活成本,使负担加大。

而对于长春市的道路以及交通规划,长春建设改造主次干道50多条,1787条巷道旧貌换新颜,实施了九大区域亮化工程……新建了交通、市政、公用、环保等重点工程120多项,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开发投资500亿元。

先后建设改造了亚泰大街、人民大街、吉林大路、三环路等50多条主次干道;建成了集购物、休闲、娱乐、信息交流于一体的长江路步行街;同时规划建设了长春大桥、兴业立交桥、长沈路桥等大中桥梁12座;对人民大街、解放大路、吉林大路、东盛大街、建设街、安达街、开运街等400多条道路进行了大中修;改造了人民大街南出口、102国道长沈公路、吉林大路、长吉北线、长吉南线、北亚泰大街6个城市出入口,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和承载能力。

并且改造巷道1787条,绿化覆盖率达41.5%,16条主要街路安装路灯,45.61平方公里面积要亮化。

长春已经建成轻轨三号线以及四号线,并且在建地铁一号线,地铁二号线。

并且在建立交桥的两横三纵工程用来改善交通条件,改掉拥堵现状。

长春市高速公路网布局为“两环八射”的格局。

“两环”为长春绕城高速公路和长春经济圈高速公路;“八射”分别为京哈高速公路、蒲左高速公路、珲乌高速公路、长抚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

对于长春市在道路以及交通所做的规划和所作的实施,我认为这大大缓解了长春市的交通条件,改善了高峰期时拥堵的情况。

但轻轨的建设周期较长,从2009年开始建设预计2020年完工。

而且由于“两横三纵”工程的建设以及修建地铁,长春基本的主要干道都处于施工状态。

大大影响了居民的出行,灰尘大,影响环境。

虽然这种规划在建成后会惠及春城人民,但由于长期的建设周期,使其在完工前大大影响了交通的通常通畅。

但从长远来看,还是能够起到它本该有的作用的。

长春未来的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为健全居住用途的土地市场,建立供需平衡的土地供给机制,积极培育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发挥政府规划导向作用,关注城市居住需求,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培育地方特色,延续地方文脉,加强城市居住区的特色建设;全面提升长春市人居环境和住宅建设水平,创建绿色宜居城市。

规划人均居住建筑面积水平近期32平方米/人,远期35平方米/人。

南部居住用地依托区位优势及自然环境,建设高质量现代化居住区,为南部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净月经济开发区及汽车产业开发区提供居住
用地。

西部居住用地应满足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对居住用地的需求,结合西客站的建设,建设成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住区。

北部居住用地应结合棚户区及老工业用地改造,满足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产业发展对居住用地的需求,建设成为设施齐全、环境优良的城市住区。

新增保障性住房供应约15万套,建筑面积约850万平方米。

其中,廉租住房4万套,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住房3万套,建筑面积约1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及困难企业集资建房5万套,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限价商品房3万套,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

对于长春市的这种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我认为它结合了各个地区所存在的优点进行规划因地制宜。

南部由于净月潭的原因环境优美,主要建设高质量住宅区。

西部建设城市住区,而北部主要是用于棚户区及老工业用地的改造。

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大大的保护了大自然所原有的美又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求。

而保障性住房的增加,保护了城市低收入者的利益。

考虑了各个收入阶层的需求。

这种规划十分具有前景。

对于长春市的市域综合防灾规划,主要包括防洪规划,消防规划,抗震规划以及地质灾害防御规划。

防洪规划包括建成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各城镇均应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基本建成,洪水预报调度更加科学可靠,洪水风险社会化保证体系基本形成。

消防系统包括重点镇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建制镇要立足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消防救援基地。

抗震规划包括完善地震监测系统,积极推进震灾预防体系建设,加强地震预警和防灾系统工程,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地震紧急处置示范工作;做好农村居民抗震措施示范工作,组建震灾紧急救援队,建立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规划期末具备综合抗御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能力。

地质灾害防御规划主要包括建立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时做好地质灾害灾情速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

长春市的市域综合防灾规划,总体来说包括了各个方面的灾害类型,考虑得比较全面。

系统的规划躲避灾害以及应对灾害的办法及措施。

使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

这次规划安排好了各种应急的方案,总体上来说规划的比较
合理。

对于长春的市域重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至2020年,用水标准分别为:中心城区660升/人·日,农安、榆树、九台、德惠为500升/人·日,双阳城区为500升/人·日,其余组团和镇为200升/人·日。

至2020年,中心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100%,双阳城区供水普及率达到90%,各乡镇供水普及率达到80%。

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预测2020年规划城镇用水量354.7万吨/日,城镇年用水量12.95亿立方米。

长春市市域范围内合理建设、扩建水厂,建设输配水管网,同时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规划启动吉林省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引水至新立城水库后向德惠、农安、九台等地送水。

至2020年中心城区新建五水厂(西南水厂)和六水厂(兰家水厂),供水能力分别达到50万立方米/日、40万立方米/日。

至2015年,长春市域中心城区、双阳城区及各重点镇依托国家东北输气支干线长长吉高压天然气管线及省内气田天然气长输管线发展天然气。

坚持集中供热。

中心城区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其它组团和镇区以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为主。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广使用清洁二次能源,积极开发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继续坚持“外电网送电为主,适当建设本地电源”的电源建设方针,外部电源要按照国家提出的“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的发展战略,保证足够的电力输入长春。

长春的市域重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考虑的比较全面。

包括市域给水工程规划市域排水工程规划,市域燃气工程规划,市域供热工程规划,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考虑到了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方面的能源,并且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市区和城镇的需求。

保障了居民的生活安全,内外皆有办法,提供了便利。

规划的十分合理。

通过对长春市城市形态,道路以及交通所做的规划,居住用地及住房建设规划,市域综合防灾规划,市域重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春市做出的这些规划保障了春城居民的生活安全与需要,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这些规划是合理的。

论文评分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