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养蚕
第1课《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
金钟小学宋继坤
教学内容:P14-15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观察、描述和记录卵的形状和颜色。
2、能够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达,交流关于蚁蚕的观察结果。
3、能提出关于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知道蚕卵能孵出蚁蚕。
2、能用放大镜观察卵和蚁蚕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画下来。
3、知道蚁蚕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和同伴合作与交流。
2、珍爱小动物,主动接近小动物,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观察蚕卵和蚁蚕,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教学难点: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
教学准备:
放大镜、蚕卵、黑色的蚁蚕、白色或黄色的茧子,蚕生长变化的照片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丝绸照片。
2、师问:“你们知道织丝绸的丝是怎么来的吗?
3、出示课件:学生了解我国养蚕的历史
4、谈话:想知道蚕是怎么出生、长大、结茧、吐丝的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板书课题)
二、我想知道的问题
(一)说说我们知道的。
1、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2、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3、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二)讨论我们想知道的。
1、关于养蚕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蚕宝宝在卵里会不会饿死?为什么蚕会变成飞蛾?为什么变成飞蛾后会死?为什么蚕结的茧是圆的?蚕为什么喜欢吃桑叶?它还能不能吃别的?为什么蚕要爬到上面去结茧?为什么蚕一生中不是一个样子呢?……)
4、学生汇报,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从中选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再补充一些需要学生研究的问题。
5、教师讲述:同学们就蚕提出了各种饶有兴趣的问题,要想研究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有的可以通过一边养蚕一边研究。
三、蚕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1、教师讲述:卵是蚕生命的开始,我们可以先观察蚕卵的变化。
注意既然蚕卵中也有生命。
2、出示蚕卵照片观察:蚕卵是什么样的?形状怎样?大小怎样?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蚕卵是圆形的。
蚕卵中间有点凹下去。
蚕卵的颜色是黑灰色的。
蚕卵和一粒米差不多大……)
4、教师小结:蚕卵扁圆形,像小米粒大小,中间有些凹下去,即将孵出的卵黑灰色。
卵只剩空壳是白色的,壳上有小洞。
四、从卵里面出来的小生命
1、播放蚕卵孵出的录像片。
思考:有什么新发现?
2、观察刚孵出来的蚕宝宝图片,说说是什么样的?像什么?并给它取个名字。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蚂蚁,所以叫蚂蚁蚕。
蚕宝宝黑黑的,像小虫子,所以叫虫蚕……)
3、讨论: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我们能为它做些什么呢?
(喂它吃东西。
给它建一个家。
给它找一些好朋友……)
4、用语言描述蚁蚕。
5、教师小结:蚁蚕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似的。
蚁蚕一出壳就要吃,因此要赶快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五、初步了解蚕的一生
1、提问:蚕吃什么食物?喂养蚁蚕时要注意些什么?
2、出示图片并讲解;
3、提问:蚕长大的过程中要做什么?(出示图片并讲解要蜕皮)
4、提问:蚕吐丝结茧后,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并讲解要蜕皮)
5、提问:蚕破茧而出后,变成了什么?(出示图片并讲解要蜕皮)
6、提问:蚕蛾交尾之后,会做什么?(出示图片并讲解要蜕皮)
六、怎样养好蚕
1、谈话: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拥有宝贵的生命。
那么在喂养蚕宝宝期间,我们该如何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
2、幻灯片出示《养蚕的方法简介》。
七、总结练习
1、填空:
(1)蚕是从()中孵化出来的。
(2)用放大镜观察蚕卵,会发现蚕卵呈扁平的()形。
(3)刚出壳的蚕宝宝,全身( ),全身布满细毛,形似(),因此叫();
(4)刚出生的蚕叫做()。
(5)蚕的食物是()。
蚁蚕要吃嫩叶而且要切碎。
2、记忆知识要点
3、课外作业:通过网络、书籍、询问家长的方式了解更多有关蚕的知识,下节课交流。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