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学
初级群体的衰落和次级群体的迅速发展是有 进步意义的。因为它标志着人们从更多地依 赖于感情和私人关系来处理问题转变为更多 地依靠分工、规章制度来处理问题,这是一 个社会更为合理化和完善化的表现。 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 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 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 活,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如精神病、 自杀、酗酒、吸毒等现象的增加 。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 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 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其 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 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这次,他带 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 回来。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 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 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 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一)生物功能 家庭的生物功能主要是指性生活的满 足和生育两个方面。 (二)经济功能 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分配、交 换和消费,但主要是指生产和消费。
(三)社会化功能
家庭是个人社会化的初始场所。家 庭对儿童的抚育、关怀、教育和培 养是家庭的重要功能。
(四)休闲娱乐功能
获得心理上、感情上的满足。 (五)赡养功能 子女应自然的承担起赡养老人的 责任,包括物质上的提供,也包括 精神上的慰藉。
(四)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in-group)是指一个人所属 的、对其有认同感和忠诚的群体,也 称“我群”。在内群体中,群体成员 之间关系较为亲密,互相团结并对群 体有强烈的归属感。 外群体(out-group) ,也叫“他 群”,是由非“我群”的社会成员结 合而成的群体。
(五)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 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
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生活中 最基本、最古老的社会群体形式。 初级社会群体是指成员间具有面 对面的主要以情感为纽带的直接 交往,成员关系较为亲密的社会 群体。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1、规模较小 2、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3、全部人格的投入 4、群体成员间的情感特征 5、非正式控制
二、家庭的结构和类型
(一)核心家庭 即由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和他们的未婚 子女所组成的家庭以及只有夫妻双方所 组成的家庭。这种家庭的特点是只有一 代或两代人,而且后代是未婚的,因此 家庭结构比较简单,一般只有一个中心。 父 母 子(女)未婚来自(二)主干家庭
即由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和他们的一对已婚子 女所组成的家庭。有的还有其他未婚子女或已 婚子女的下一代。这种家庭的主要特点是不只 是由已婚夫妇,但是每一代只有一对已婚夫妇。 因而结构比核心家庭要复杂一些,另外还有了 次中心。
四、家庭的变迁
家庭变迁的主要趋势有: 1、传统的大家庭模式越来越多地被以核心家 庭为主的多样化的小家庭模式所取代; 2、以父辈为权威的大家庭制度越来越多地 让位于以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小 家庭制度;
3、家庭的许多基本社会功能出现萎缩、下 降或被取代; 4、传统的婚姻观念正在经受着更加追求个 性和自由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价值观念 和生活方式的冲击,结婚率、生育率下滑、 离婚率上升,以及非婚性关系的多样化存 在,使得婚姻制度的重要性不断下降。
“远亲不如近邻”
(四)朋友圈
朋友圈是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形成的 群体。这些人可能是志同道合、具有共 同的兴趣爱好,也可能是来自于相同的 地区,或者是具有相同的身份和经历。 这类群体的规模不大,成员间有比较频 繁的互动,但他们之间的交流是比较放 松和自由的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 变化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 1、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2、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3、满足人们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 4、实现社会控制的功能
1.群体成员关系的数量分析 2.群体成员关系的紧凑度 3.群体成员关系的地位结构 一是分散型结构;二是集中型结构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1.群体领导。 2.群体决策。群体决策中存在着“风险转变”现 象,即 “集体决策、集体负责”与“集体不 负责”现象。
四、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初级社会群体和次级社会群体 根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 初级社会群体也叫首属群体(primary group) ,是指成员之间具有面对面的直接 交往、关系比较亲密的群体。 次级社会群体又叫次属群体(secondary group) ,是指成员之间关系不那么亲密的 社会群体,一般规模较大,成员较多,成员 之间直接接触和交往较少,感情色彩不浓。
5、初级社会群体的负功能 从微观心理上来说,初级社会群体的过 分发展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 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从宏观结构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 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 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 目标的实现。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1、某些功能发生转移 2、成员间关系日趋松散
五、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1、传统中国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
(1)婚姻的目的是传宗接代、生儿育女。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礼记》
(2)采取包办的方式缔结婚姻。
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 《诗经》
(3)强调“门当户对”,注重经济利益。 (4)推崇“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权力 原则。
第六章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
(social group)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三、社会群体的类型
一、社会群体的含义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简单的说,社会群体就是处于一定社 会关系中的人群的集合。 狭义的社会群体定义为通过某种社会 关系联结起来的,具有共同的认同和 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目标和期待的 人群的集合体。
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的评价:
传统的中国婚姻家庭制度维护的是族权、 父权和夫权的利益,赖以建立的基础是封 建小农经济。 传统中国的婚姻家庭制度首先是封建统治 的需要,同时获得了小生产者的普遍认同。
(二)小群体和大群体
按照群体规模的大小 来划分。 小群体和大群体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划分 标准,即成员数量达到多少就算是大群 体。一般来说,初级社会群体都是小群 体,而现代各种正式组织多属于大群体。
(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按照社会群体的形成及其行动的原则 来划 分。 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高,成员间的互动 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间的权 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 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 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间通过 经常性的自由的交往,形成不言而喻的规 范和角色期望。
这一界定说明:
第一,社会群体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实体,不是 一种“名称”或“标签”; 第二,社会群体是通过社会互动产生社会关系 而形成的,互动是形成社会群体的基本途径, 社会关系是维系社会群体的纽带; 第三,社会群体既不是个人,也不是社会,而 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和桥梁,是构成社会 的一种单位。
父
母
子(已婚) 子(女)未婚
(三)联合家庭
即由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与多对已婚 子女所组成的家庭,或者是兄弟姐妹 婚后仍不分家的家庭。这种家庭的突 出特点是一代甚至几代人中都有多对 已婚夫妇存在,因而形成多个中心。
非传统家庭结构类型
单亲家庭 空巢家庭 丁克家庭(DINK) 同性恋家庭
三、家庭的功能
(六)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 群体。 参照群体是人们在评价自己的地 位时进行比较的社会群体,也是 人们在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时 参照的群体。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 含义与特征
一、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 二、初级社会群体的特征 三、几种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四、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及其变 化
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和性质 来划分的。 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 体叫血缘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氏族、 部落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 的群体叫地缘群体,包括邻里、老乡、 民族社区等具体形式。
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 群体叫业缘群体,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经 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艺术组织等具体 形式。 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的相同或 接近而形成的群体叫趣缘群体,包括通常 人们所说的各种业余爱好群体,如登山协 会、桥牌协会等具体形式。
单独难以完成的工作。 那些
表意性需要:指群体帮助其成员满足情感上的
欲望,为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个体需要的产物:个体的聚群本能,个体
需要通过群体生活得到满足 社会需要的产物:群体是社会生产过程的 产物,群体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本质特征。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社会群体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人结合而成的,但并 非所有的人群都可以称为社会群体。一般来说, 只有具备下列几个要素或特征的人群才能称为社 会群体
三、几种主要的初级社会群体
(一)家庭 (二)儿童嬉戏群体 儿童嬉戏群体是由一起嬉戏玩耍的儿 童自然形成的初级社会群体。儿童嬉 戏群体一般规模不大,由年龄大致相 当、性别通常相同的儿童自发组成。 群体中的儿童往往有着共同的兴趣爱 好。
(三)邻里
邻里是由于居住地域上的临近,在 长期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的一种 初级社会群体。
第三节 家庭
一、家庭的含义 二、家庭的结构和类型 三、家庭的功能 四、家庭的变迁 五、中国的家庭变迁
一、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 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有共同生活活动 的社会基本单位。 家庭就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放 大即是社会,家庭内部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反映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 ,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 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