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秒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9—6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体验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知道1分=60秒。
2、通过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使学生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估算较短时间的能力。
3、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以及一系列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秒,建立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教学难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秒,体验秒,培养估计较短时间的能力,建立秒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秒表、题卡、彩纸、剪刀等设计思路:秒的认识是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我在设计本节课时首先注重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秒、体验秒。
课伊始,我便采用奥运会开幕倒计时的情境作为导入,这一神圣又历历在目的画面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而且这一倒计时的情境也能非常好地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兴趣。
在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秒的概念上,我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由1秒、10秒过渡到几十秒,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以及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建立秒的概念,同时在体验几十秒的环节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去实实在在地体验,亲自估一估,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节丰富多彩的数学课。
接着便进入一分钟的教学,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分针的变化,完整体验1分钟的长短,并且得出1分=60秒;其次通过1分钟的介绍安阳的短片既丰富了学生对1分钟的体验,又能在课的最后也就是学生的注意力开始疲惫的这个时段再次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将整节课推向高潮。
课前谈话:师:小朋友们,今年暑假在我们的首都北京举行了一个受到全世界人民称赞的体育盛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生:奥运会师:小朋友们看奥运会了吗?都看了些什么?教学流程:一、创境激趣,导入新课1、激趣谈话师:看来小朋友们对那场精彩的体育盛会仍然记忆犹新是吗?其实王老师对奥运会也是特别关注,尤其是开幕式上那气势恢弘的场面,至今都特别难忘!小朋友们想不想在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上再来重温一次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啊?2、播放视频,观察比较,初步体验秒(播放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仪式,并请学生跟随画面先10秒10秒、后1秒1秒地数倒计时,初步感受秒以及1秒与10秒的长短。
)师:小朋友们,我们后来数的跟先前数的有什么不同呢?【评析】通过奥运会开幕倒计时这一神圣又历历在目的仪式,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本节课的学习建立起浓厚的兴趣,同时将这一熟悉的并且特别容易煽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场面很好地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联系在一起,借助这一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通过1秒1秒数、10秒10秒数这一环节,初步感受1秒、10秒的长短。
3、揭示课题师:为什么不用时或分作单位进行倒计时呢?计量较短的时间要用时间单位——秒。
二、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建立秒的概念1、认识钟面(1)简单认识秒表并介绍其用途。
(2)介绍数字式的电子表如何显示“秒”。
(3)认识指针式钟面上的秒针。
【评析】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种可以计量“秒”的工具,让学生了解这些表是如何计量“秒”的,并为下面认识1秒做好铺垫。
2、认识体验1秒,初步建立秒的概念(1)认识1秒师:(播放课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秒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让时间1秒1秒过去的?它是怎么走的?(根据学生观察汇报的结果,教师总结板书“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2)体验感受1秒(分三个层次)师:你觉得1秒有多长?a、听一听师: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秒针1秒1秒跳动的声音和节奏,感受一下1秒到底有多长?(播放课件)师:哪位小朋友把你听到的声音学给大家听一听?你还能想出其他声音来表示1秒吗?b、动一动师:能不能用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动作来表示1秒,如果学生设计合理,教师播放课件训练学生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试做,并边做动作边数数。
)【评析】在日常生活当中,学生对秒有过接触,并不陌生,通过“你觉得1秒有多长?”这样一个问题,唤起学生对1秒的已有的模糊的经验,为下面仔细感受1秒的长短做下铺垫。
然后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将看不到、摸不着的时间也变得活泼生动起来。
同时这样的环节也很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借助这样的形象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真正建立1秒的概念。
最后,通过边做动作边数数的环节为下面认识几秒埋下伏笔,训练学生掌握秒的节奏,为下面培养学生估算时间的能力也就是本节课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做了很好的铺垫。
c、体验1秒的价值。
师:小朋友们知道了1秒到底有多长,那如果给你1秒钟,你可以干什么呢?(学生畅谈)师:是呀,1秒的时间太短了,但是:(课件播放体育健儿们赛场上1秒钟所做的不平凡的事情)师:看了这些介绍,小朋友们最想说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谈话,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时间”)【评析】这样的环节在这节课上必不可少,在学生认识了1秒之后,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品德教育,让学生知道1秒虽然很短但同样很重要。
同时将自己1秒钟所能做的事情与奥运健儿们1秒钟完成的事情加以对比,让学生感受这些可爱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艰辛。
3、认识体验几秒,培养估计能力。
(分三个层次)(1)借助钟表,体验10秒师:对!“珍惜时间”这4个字正是今天老师今天特别想对小朋友们说的,我把这4个字写到黑板上,请小朋友们永远记住好不好?师:那老师写这4个字的时候小朋友们帮老师看着一共用了几秒?先看现在屏幕上是几时,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呢?(大屏幕显示整6时)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跟老师配合一下帮老师点一下鼠标,让秒针走起来?(教师用10秒钟的时间写完4个字,学生看大屏幕帮老师计时)师:(此时秒针指到2)一共用了几秒?你怎么知道的?如果要用计算的方法该怎样计算呢?【评析】本环节的设计达到了以下三个目标:第一,让学生先通过看表知道时间,为下面的脱离表怎样估算时间做好铺垫,这是设计本环节的一个主要目的。
第二,通过教师活动,让学生体验10秒的长短,改善学生心目中“秒”太短了,根本做不了什么事情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只要10秒钟,就可以写4个字,那当然也可干很多别的事情。
第三,教会学生怎样计算钟面上的小格。
另外,本环节的实施过程中还设计了一个小小的点鼠标的动作,无形中渗透了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
(2)逐步脱离钟表,感悟秒的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们看表知道王老师写这4个字用了10秒,如果没有表,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估计一下我写字大约用了几秒呢?(引导学生想出数数的方法)师:如果用数数的方法,我们在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才能数的跟准确时间比较接近呢?(引导学生注意到数的时候要切忌时快时慢,想象秒针走动的节奏去数)师:那下面咱们就闭上眼睛一起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一数好不好?(教师带领学生闭上眼睛,听声音数29秒,秒针停到差一小格没有指到8的位置)【评析】通过闭上眼睛数“秒”,逐步地让学生先从视觉上脱离钟表,集中注意力感悟秒针走动的节拍,熟练数数的节奏,为下面让学生完全脱离钟表估计时间做好铺垫。
(3)多样活动,估计时间a、估计音乐时间师:没想到小朋友们不看钟表也能数得跟秒针的节奏一样。
下面奖励小朋友们来放松一下,听一段音乐,用上咱们刚才数数的方法来估一估这段音乐一共有几秒,好吗?听音乐的时候要求小朋友们一定要闭上眼睛,明白了吗?(小朋友们闭上眼睛、轻轻地趴下聆听音乐,直至音乐声停止,这时秒针正指着12)师:你估了多少秒?回想一下,音乐开始之前秒针指在什么位置,现在秒针指到12,算一算是多少秒?b、小组活动师:看来小朋友们都能当一个合格的小闹钟了。
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件事来估一估所用的时间呢?。
请看大屏幕上的活动要求:(1)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题卡并给组员读一读你们组要做一件什么事。
(2)1号同学负责做事;2号同学负责喊“开始”并等1号同学事情做完之后喊“停”;3号同学在听到“开始”之后再开始估算时间,在听到“停”之后停止估算;4号同学负责看秒表记录做完这件事所用的准确时间,最后把你们组估的时间和实际所用时间填写在题卡上。
(学生4人小组活动,要操作的具体事情分别是:读一首古诗、剪一棵松树、做6朵小花、折一架飞机、做8道口算题。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做了一件什么事?估的多长时间,实际用了多长时间?【评析】本环节为培养学生的估计较短时间的能力,设计了两个学生感兴趣、可操作性强的活动。
估计音乐时间的活动可以培养全体学生估计时间的能力,并通过后面的计算验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感。
同时,通过计算也继续巩固了学生计算钟面时间的能力。
另一个是小组活动,教师为多个小组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素材,这样既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素材感知几秒、几十秒都能做些什么事,又可以通过小组成员的不同分工,提高学生配合协作的能力。
三、探究1分=60秒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几秒钟完成了一件事,并且在活动中提高了自己估算时间的能力。
那我们来观察一下,秒针从开始的12又走回了12,正好转了多远?(一圈)一圈是多少秒呢?(60秒)师:那60秒到底是多长时间?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
同时,小朋友们还要仔细观察一下,秒针走60秒,分针有什么变化?(课件播放秒针走60秒,分针正好走了1分钟,学生完整感受1分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1分=60秒)师:那2分是多少秒?3分呢?4分呢?还记得1时等于多少分吗?(提醒学生时间单位间进率的特殊性)师: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1分钟,有什么感觉?你知道我们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吗?【评析】这里教师没有就此总结分与秒的进率,结束这个环节,而是让学生再去完整地感受1分钟,体验1分钟的长短,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对1分钟的认识,完整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发现原来1分钟的时间也挺长的,这时教师适时教育学生学会珍惜每分每秒,充分利用每一个40分钟,提高自己每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