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藏地区(有图-学案)

青藏地区(有图-学案)

【课题】中国区域地理——青藏地区【时间】2020年3月2日【学习目标】1、知道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依据图文信息分析归纳该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2、阅读图文材料,说出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和交通建设与城市的分布特点3、阅读课文和地图,说出三江源地区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并归纳三江源湿地的生态功能。

水源和湖4、能依据材料分析三江源地区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

【主干知识疏理】使用说明:认真阅读教材《区域地理教程》P196—202页内容和《地图册》P175—176,独立完成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在不会做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记.一、青藏地区——世界屋脊(一)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

2.地形特征: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显著特征是“远看是山,近看是川”,平川周围的高山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3.气候特征: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具有高寒、缺氧、强紫外线辐射特点。

干湿季节明显(雨季4—9月,干季10月—次年3月;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减少。

4.水文概况:①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②高原上湖荡星罗棋布,湖泊、沼泽、河流湿地广布,藏东南还是我国著名的森林湿地分布区。

③高原北部为内流区,多内流河、季节性河流;东部和东南部多外流河。

5.植被特征:由于降水由东南向高原西北减少,青藏高原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依次为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寒荒漠,且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异显著。

6.土壤特征:由于气候高寒,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且多冻土分布。

7.自然资源: (1)非可再生资源:青藏高原北部的柴达木盆地被称之为聚宝盆,盆地内钾盐、石油天然气、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

高原内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

(2)非可再生资源:珍稀生物资源丰富; 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资源丰富。

地热能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

8.自然灾害:(1)雪灾:冬春季节多大风、低温,降雪范围广,持续时间长,雪灾严重。

严重影响农牧业生产和交通与通信安全。

(2)旱涝灾害:主要表现春旱和夏旱。

(3)地质灾害: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多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灾灾害 (二)人文地理特征1.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参阅读地图册P175页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1)高寒牧业:(参阅读地图册P175页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2)河谷农业:(参阅读地图册P175页青藏地区农牧业分布图)a.主要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b.优越条件:地势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肥沃。

c.主要农作物:青稞、小麦和豌豆。

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因此制约其种植业发展的因素是热量。

3.工业、交通和城镇分布(参阅读地图册P175页青藏地区地形图)(1)工业以毛纺工业和皮革工业为主,采矿及矿产品加工业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

(2)交通以拉萨为中心,形成以公路运输为主的交通运输网。

主要铁路线为:青藏线、兰青线。

在建铁路为川藏线。

(3)人口和城镇主要沿交通线和河谷分布。

4.民风民俗:人口稀少。

①主要信奉藏传佛教。

藏族的传统节日有雪顿节、大佛瞻仰节、祈祷节、望果节、展佛节、失勤节、藏历新年等②饮食:糌粑、牛羊肉、青稞酒;服饰:藏袍。

③民居:牧民居住帐篷,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因此很多藏族朋友脸上都有可爱的“高原红”。

【小结提纲】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构建知识结构:二、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被誉为“中华水塔”。

(2)补给水源: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3)环境问题与保护。

①问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补给水源减少,湖泊、湿地面积缩小。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水土流失、草地沙化、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生态问题突出。

②措施: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

【思维点拔】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1.“水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地势高;二是水源足;2.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条件:(1)从海拔高度看,三江源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2)从水源方面看:①找水:从《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约在400毫米左右,不算丰富,但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寒冷,蒸发量小,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如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

②集水:在三江源地区众多高大的山脉之间有海拔较低的宽广的谷地和盆地,有利于汇集雨水和冰雪的融水,形成涓涓细流。

如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扎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

③保水:三江源地区气候寒冷,蒸发量小,加上该地区人口稀少,一直以来植被覆盖良好,湖泊和沼泽等的蓄水量丰富。

④调水:湖泊和沼泽就像人工水库一样对河流进行着调蓄。

夏季:雨季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水量大增,湖泊、沼泽蓄水;冬季:冰雪封冻,水量大减,湖泊、沼泽放水。

【课堂探究】探究: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补给水量占长江总水量的49%,占黄河总水量的25%,占澜沧江总水量的15%。

三江源地区水资源得天独厚,被誉为“中华水塔”。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不断萎缩,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威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1)除湿地面积减少以外,指出三江源地区还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2)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3)简析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减少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不利影响。

【方法总结】环境问题分析方法总结【典例分析】右图为成都和拉萨的气候特征图,读图完成1~3题。

(1)拉萨7月气温明显低于成都气温的原因是A.夏季风的影响B.冬季风的影响C.地形地势的影响D.海陆位置的影响(2)与成都比较,拉萨气温的正确叙述是A.1月气温较高 B.7月气温较高C.气温年较差较小 D.气温日较差较小(3)两地处于同一纬度,但拉萨的日照时数远高于成都,原因是A.地势高,空气稀薄 B.纬度低,太阳高度大C.地势高峻,白昼长 D.地势高,离太阳更近【巩固提升】如下图是我国两省区轮廓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①、②两省区农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主要因为河谷地区A.光照强列B.积温较高C.水源丰富D.交通便利2.下列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中,没有经过②省区的是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B.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分界线C.“黑河—腾冲”的人口分界线D.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通往甲城市的铁路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保护B.地表崎岖、冰川广布、地质灾害频繁C.生态保护、资金短缺、建筑材料运输困难D.高寒缺氧、多年冻上、劳动力不足4.a、b两河流域之间的山脉, 其南坡雪线比北坡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地形D.降水成5~6题。

5.据图中信息判断A .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 .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 .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 .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6.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 .地形B .季风C .纬度位置D .海陆位置下图为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及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7.下列关于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太阳能、地热、水能资源丰富 B .河水补给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 C .高原边缘地区植被垂直分异明显D .藏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8.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灌溉农业、河流B .河谷农业、热量C .绿洲农业、水源D .河谷农业、地形 9.林芝地区纺织工业发达的优势条件是 A .畜牧业较发达B .长绒棉生产基地C .地热资源丰富D .水力资源较丰富读“青海湖流域局部水系图(甲)”和“青海省某地区不同系统人口、耕地、草场资源统计图(乙)”,回答10~12题。

图310.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著名的“鸟岛”已与岸相连为半岛。

其主要原因是A.利用湖水进行灌溉B.入湖河流流域的农业用水增多C.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D.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11.每年5、6月份,青海湖的“鸟岛”成为大批候鸟重要栖息地的气候条件是A.气候温和,适宜鸟类越冬B.湿地环境,水源、食物充裕C.位置偏僻,天敌少D.气候温和,适合鸟类繁衍生息12.推测图乙中耕地总面积最小的区域及主要原因是A.荒漠草原,退耕还林还草B.荒漠草原,水资源最贫乏C.草甸草原,土地大量沙化D.农牧结合区,水土流失青海省地形差异显著,东北部由阿尔金山、祁连山数列平行山脉和谷地组成,西北部为柴达木盆地,南部是以昆仑山为主体并占全省面积一半以上的青藏高原。

每年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值线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

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始、终止日期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3~15题。

13.四地中,雪季最长的是A.五道梁B.冷湖C.贵德D.格尔木14.影响冷湖雪季长短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地势B.纬度位置C.距海远近D.大气环流15.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大部分地区A.降雪初始日期提前B.降雪终止日期提前C.雪季延长D.积雪厚度增加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藏自然条件恶劣,土地生产力有限,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其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都普遍高出内地近一倍左右,随着交通布局日益完善,西藏物价偏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km,最深处6009km,平均深度2268km,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多发角度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3月2日【青藏地区】作业答题卡(课题:预习青藏地区)班级姓名【课堂探究】(1)(2)(3)【典例分析】1、2、3、【巩固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