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人体运动系统及其特性
52、动作的准确性人体动作的准确性可根据动作方向、动作量、动作速度和动作力量四个要素的量值及其相互之前的配合是否恰当来评价。
动作的方向必须正确,动作量必须适当。
动作的速度平稳柔和,容易产生准确的操纵动作。
动作力量分为有力动作和无力动作。
有利动作容易准确控制。
手臂伸出和收回动作,动作量大时较准确。
向外伸出较准确。
动作的方向定位,最准确的方位是正前方手臂部水平的下侧,最不准确的方位是侧面。
一般右侧比左侧准确,下部比中部准确,中部比上部准确。
双手同时均匀的操作时,双手直接在身前活动的定位准确性最高。
3、5人体疲劳1、疲劳的种类(6种)肌肉疲劳:由于肌肉负荷过多过重而引起的疲劳。
慢性疲劳:由于长期疲惫累积而导致的疲劳。
局部疲劳:由于有机体某一部位的超负荷劳动导致的疲劳。
全身疲劳:由于整个有机体的超负荷劳动导致的疲劳。
精神疲劳:从事脑力劳动,导致精神系统的某一部分过度紧张引起的疲劳。
生理节奏疲劳(昼夜疲劳):是昼夜节奏的一部分,促使睡眠产生。
2、肌肉疲劳肌肉受理后行动能力降低的现象被称为“肌肉疲劳”,它不仅仅是力量的减弱,而且速度上也会变慢。
3、慢性疲劳工作中的长期疲劳,是长时间的压力累计造成的,这种疲劳常会伴着身体欠佳等迹象,这种状态称为慢性疲劳。
慢性疲劳症状不仅会在压力存在期间发生,而且具有潜伏性,在以后所有的时
间内都会发生。
4、疲劳的测定方法间接地对疲劳进行定量测量与评价的方法有四类:生化法,生理参数测试法,主观评价法(心里参数测试法)和动作行为观察法。
(1)生化法:通过检查受试者的血、尿、汗及唾液等液体成分判断疲劳。
不足:需要终止受试者的作业活动,并容易给受试者带来不适和反感。
(2)生理参数测试法:通过测试人体生理指标、机能变化来评定人体疲劳及疲劳程度。
测试内容包括:心率及心率变化,肌电及其测试,脑电及其测试,肌腱发射机能检查,频闪融合阈限检查法。
(3)主观评价法:通过各种量表和调查表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即对心理现象进行赋值,并通过统计分析对心理现象进行评估的方法。
包括:皮尔逊疲劳量表法,身体疲劳部位调查法,疲劳自觉症状调查法等。
(4)动作行为观察法:利用立体扫描录像等行为记录设备,在不被观察对象发觉的条件下,连续记录被观察对象的动作,通过工作分析评定疲劳程度的方法。
3、6人的反应特性反应时间定义:从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操作所经历的时间分类:简单反应时间(对一种刺激做出一种反应)和选择反应时间(对两种以上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或者只对其中某些刺激做出反应)。
组成:反应知觉时间(自刺激出现到运动开始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运动过程时间)影响因素:(1)刺激的性质:简单反应时间:味觉>痛觉>嗅觉>温觉>冷觉>视觉>听觉>触觉(2)刺激的强度:刺激强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3)刺激的多少:刺激越多,反应时间越长。
(4)刺
激与背景对比的强弱:对比强,反应时间短。
(5)执行动作的运动器官:手比脚快,右手比左手快,右脚比左脚快。
(6)人的年龄和性别:年龄增长,反应时间延长。
男性比女性快。
(7)人的心理准备情况:有心理准备时,反应时间短。
(8)人的疲劳程度:疲劳时,反应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