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保法培训材料
罚款,最多10万
• 罚款 • 查封、扣押 • 对企业负责人拘留
新老环保法对比
违法行为
旧法
新环保法
超标排污或未按期完成 污染治理的
• 停产或限产
• 停产或限产 • 区政府停业、关闭
新老环保法对比
违法行为
旧法
新环保法
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
• 罚款
• 罚款 • 查封、扣押
• 拒不执行的,对企 业负责人拘留
15
第六十条企业事业单位超过污染物排放标 注或者超过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的,环境保护部门可以责令其采取限制生 产、停产整治等措施;情节严重的,报经 批准后,责令停业、关闭。
第六十一条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 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 执行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 直接责任人员,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 留。
19
一、法律红线--涉刑事违法 行为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企业事业单位的环境违法信息记 入社会诚信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布违法者名单。
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如实向社会公布其主要污染物的名称、 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 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对依法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 编制时向可能受影响的公众说明,充分征求意见。
2014年4月,全国 人大八次会议通过了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起正 式施行。
颠覆
Hale Waihona Puke 共五章 45条老环保法
共七章 70条
新环保法
第二条 什么是环境
环境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 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 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
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4
第十六条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 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 定地方污染物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 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
第十九条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 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不 得开工建设
5
法律责任
8
第四十条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 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
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 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 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9
第四十二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 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 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噪声等 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新老环保法对比
违法行为
旧法
新环保法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 • 教育警告
污染物
• 罚款
• 罚款 • 查封、扣押
• 拒不执行的,对企 业负责人拘留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 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 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 第四十五条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
位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 ;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设环境 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 员的责任
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或者篡改、伪造 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
10
新老环保法对比
违法行为
旧法
新环保法
通过暗管、渗井、渗坑、 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 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 • 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 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 染物的
6
第四十一条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应 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产使用,防治设施应当符合环评要求,不得 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第二十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技环境监察机 构,有权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 他生产经营者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应如 实反应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7
第二十五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 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排放污染物,造成或 者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环境保护监督管 理职责的部门,可以查封、扣押造成污染 物排放的设备设施。
16
第四十七条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控制、应 急准备、应急处置和事后恢复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 部门备案,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 事件时,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处理,及时通知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 民,并向环保部门报告。
17
第五章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 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 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产破坏,对造成的 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 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
3
第九条 应当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普及工作 鼓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组织、
环境保护志愿者开展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 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营造环境保护的良 好风气。 第十二条 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污染环境和 破坏生态行为的,有权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18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 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6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7次 会议通过)
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 定为“严重污染环境”: 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三吨以上的; 非法排放含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严重危害环境、损害人体健 康的污染物超过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府根据法律授权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三倍以上的 私设暗管或者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排放、倾倒、处置有放 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的; 两年内曾因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 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受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又实施前列行 为的;
第六十一条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 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 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环境保护监 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 可以责令恢复原状。 当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 责令停止建设,拒不执行的,对其直接负 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十 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