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潍坊日向友好学校刘春慧教学素材: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年级(下)P51-55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有序数—“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教具准备:课件一组学具准备:练习纸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课前准备::练习纸课堂实录:一、感受军人风采,激发学习兴趣谈话导入:老师从小特别崇拜军人,下面老师想跟同学们一起走进军营,看一看军人的风采。

请看大屏幕。

(课件:军人队列录像)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一)明确行与列1、情境导入师:看,多么威武,多么壮观。

小强班的同学特别羡慕军营生活,于是在去年的暑假里他们报名参加了军事夏令营活动。

(出示课件)请看,这是小强班参加军训的一个方队,其中小强表现的最棒,这个是小强。

2、同桌合作,探究新知师:仔细观察,小强在什么位置?想一想,怎样用准确而简练的语言把他的位置描述出来?同桌两人互相讨论一下,达成共识之后,写在纸上。

开始。

3、学生汇报、质疑、补充生1:小强在横着数第二行从左数第三列。

师:这样描述可以吗?(生:可以)。

师:谁还有不同的描述?生2:小强在第三列的第二排。

师:这样说可以吗?(可以)你能找到他的位置吗?(能)生3:小强在第二行左侧第三列正数第二个。

师:你能找到他的位置吗?师: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怎么样?生:具体。

师:对,比较具体。

都能找到他的位置。

但是,不太简练,那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练呢?这就需要统一标准。

4、明确列与行师:实际上,我们是用列和行(板书:列行)来描述位置的。

那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呢?生:列是指竖着的,行是指横着的。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总结:很好,确实是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师:(课件演示)这是一(列),这是一(列)。

这是一(行),这是一(行)明确列师:下面请一个同学上来指出第一列。

生1:到大屏幕上指。

师:它是第一列,谁有不同的?生2:老师没有告诉我们是从左边数第一列还是从右边数第一列。

师:是不是这个问题?生3:是。

师:那到底是从左边第一列,还是从右边第一列呢?实际上,在确定第几列的时候,是从观察者的角度,老师和你们一样,都是观察者,从左往右数。

现在知道了吗?那谁上来指出第一列?生5:到前面指出第一列,第二列,第五列。

师:同意吗?(同意)明确行师:请一位同学指出第一行。

生6:指出第一行。

生7:我认为最后一行是第一行。

师:我们在确定第几行是从前往后数,在图上是从下往上数。

现在知道哪是第一行了吧?生8:指出第一行。

继续指出第三行。

生9质疑:刚才指的第三行乱了。

师:是呀,指着指着到第二行上了。

再请你认真指出第三行。

师:现在同意吗?(同意)师总结:这是一幅实物图(板书:实物图),刚才的同学在指的时候乱了。

这个实物图看起来不太好找。

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每个同学的位置,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圆点表示一个同学,那么他们的队列就可以表示成一幅圆点图(板书:圆点图),(课件演示:隐去人物出示圆点图,由实物图——圆点图,实现由具体到半抽象)与刚才相比,你觉得圆点图有什么优点?(更简单更好数)(课件演示列与行,边演示边总结。

)(二)探究:用数对确定位置(课件)师:在第三列与第二行形成一个交叉点,这就是小强所在的位置。

你能用列与行把小强的位置说出来吗?生:第三列第二行(板书:第三列第二行)师:还有不同的吗?第三列第二行已经非常简洁了,但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简化。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同时学生代表板演(课件出示合作要求:我们能不能不用文字,只用数字和符号把小强的位置记录下来)2、小组汇报、补充、质疑(板演的学生汇报)师:同样一件事,我们想出了不同的记录方法,这上面已经出现了几个同学的不同的记录方法,如果你有不一样的请到上面写下来。

生1;介绍3,2的写法。

同学补充、质疑。

生2:介绍2,3的写法。

学生质疑:一般先写列,再写行。

生3:介绍(2,3)的写法。

同学补充、质疑。

生4:介绍(3,2)的写法。

同学补充、质疑。

3、师总结。

(教师简单介绍各种写法,把有错误的改正)大家看,这些同学的记录方法虽然不一样,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生答:……师:都表示第3列第2行,都用到了数字3和2,中间都有符号隔开。

为什么中间要隔开呢,直接写32不就行了吗?(板书:32)生答:如果不用符号隔开,会变成32.师板书:(3,2)并介绍:先写列,再写行,3和2中间加上个逗号,外面加上个括号,(3,2)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读作“三二”。

同学们齐读一遍。

同时(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师:用数对表示位置注意什么?(生汇报)(课件总结: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需要两个数据,前面的数表示第几列,后面的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用“,”隔开,外面加上())师:提到这种记录方法,我们不得不想起一个人,(课件)大家看,这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数学家迪卡尔,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笛卡尔, 法国人,著名数学家。

他非常善于思考。

有一天,他生病卧床休息,突然看见屋顶上有一只蜘蛛趴在网的中间等待猎物。

他想,纵横交错的蜘蛛网这么大,蜘蛛怎样就能很快的确定猎物在哪个位置呢?他想,可以把猎物的位置看做一个点,每个位置就用两根交叉的蜘蛛丝对应的两个数来确定。

于是在蜘蛛的启示下,笛卡尔用一对有顺序的数来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从而创建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了解了迪卡尔。

4、练习过渡:同学们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吗?(1)请在练习纸上用数对标出这5位同学的位置。

(学生板演并汇报,其余同学补充、质疑。

结合幻灯片订正)(2)如果给你一些数对,你能找到对应的位置吗?(指名用鼠标点,同时变色)(3)想一想,能否找到(6,6)所在的位置?为什么?(不能,因为最多5行,没有第6行)。

5、课堂活动(1)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了。

请看一下你在教室里的位置,想一想在第几列,第几行。

请第一列的同学起立,并问一个学生你为什么站起来。

问最后一列的为什么没站起来。

(因为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从左往右数)请第三列的同学起立。

请第八列的同学起立。

请第10列的同学起立。

(生:没有)请第一行的起立。

第三行的起立,第二行的起立。

第五列的起立。

(学生有的站错,以为还是第几行,提醒听清是列还是行)(2)知道自己在第几列,第几行了,现在请想出表示你位置的数对,我们来做一个课堂活动。

(课件:游戏活动)问题1:(2,3)和(3,2)都是有2和3两个数字表示,位置怎么会不同呢?(因为顺序不同,表示的位置也不一样)(注意:在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不要把列和行弄颠倒了)问题2:( X,3)出示:两种可能:没有站起来的或者第3行站起来。

问:为什么没人站起来呢?(不表示某一个人)或问最先站起来的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呢?(不能确定是哪一个,但是第三行的,有可能是我)问题3:(10,2)没有人站起来。

为什么呢?(没有第10列)问题4:(4,X )第4列起立。

第一个数是列,只能确定是第4列。

问题5:(4,5)站着,其余坐下。

你为什么站着?(我是第4列,第5行)过渡:看来,只有两个数据才能确定一个具体位置。

(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现在把点子图上的大原点逐步缩小,将圆点用线段连起来,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样会形成方格图(板书)(课件随着老师的介绍演示)标注方格图上的列和行师:在方格图上,还是横为行,竖为列,列与行的起点均为0。

师:我们把每个同学看做一个点,连起来形成方格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生:方格图比圆点图更为简捷。

师:同学们来看,我们从实物图圆点图方格图(板书),体现了数学由具体到半抽象再到抽象(板书),由繁到简的过程,体现了数学的一大特点简练美、简捷性,这就是研究数学问题常用的“数形结合”(板书:)的方法。

2.(课件出示问题)小强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3,2),你能在方格图上标出它的位置吗?(集体订正)3、小军和小丽的位置用数对分别表示是(1,1)和(5,4),你能在图上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集体订正)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1.《我的偶像猜猜看》的游戏。

同学你都认识这些家喻户晓的明星么?这里面有你心中的偶像吗?你喜欢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能用数对表示你心中的偶像所在的位置吗?生汇报:(5,4)所表示的明星是谁啊?(1,3)呢?(1,2)谁?(6,4) 同学们你想知道老师心中的偶像是谁吗?他的位置在(4, x),他是一位男士?他是一位功夫明星?猜一猜会是谁呢?我们再来猜一位大家喜欢的明星,我来说大家猜:条件1:他的位置在(x,2)条件2:他不是女性条件3:他是一位小品演员条件4:他是徒弟猜一猜会是谁呢?2.字母墙里的秘密请同学们找出下列数对所表示的字母,并把字母写在相应数对的下面:(3,2) (1,1)(1,3) (1,2)(3,3)(3,3)(4,1)I a m g o o d !同学们想一项,字母连在一起是什么?(I am good !我是最棒的!)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生汇报)师:下面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出示课件)一艘轮船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求救,如果你是搜救人员,你先要知道什么?生:知道它的位置。

师:怎么确定它的位置呢?我们来看一个小资料。

(课件出示: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垂直于经线的横线圈叫纬线。

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就构成了一张经纬网。

有了经纬网,人们就可以方便地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该地点的经纬度,测算出该地点与我们的距离。

)其实,数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泛,同学们有兴趣,可课后查看资料,了解了解。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准确性和简洁性。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根据数对确定位置。

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圆点图再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与对应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知识掌握情况良好,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

结合第一次讲课存在的问题,本节课从以下几点做了调整。

1、课的开始通过播放国庆队列,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犹如在军营,看到军人的威武,队列的壮观。

迫切想体验军营生活。

由此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小强班的同学参加军事夏令营。

2、在行与列的认识上,由情境图直观感受行、列,再回到教室里观察自己的行列。

学生更容易接受。

此处注意做到了以学生为观察者。

3、本节课贯穿了学生认知特点,由实物图—圆点图—方格图,实现了数学由繁到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