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doc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doc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992715创新势在必行长期依赖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中国之创新现状描绘今日中国的创新表现更便宜、更快速、更全球适用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成立25周年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重点内容10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成立25年以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始终致力于深刻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

作为麦肯锡的商业及经济“智库”,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长期坚持为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领导人探索和提供各类决策所需的事实依据和最佳洞见,并视之为自身使命。

在融合经济学与管理学,遵循“从微观到宏观”路径的基础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借用经济学工具,并结合商业领袖的深入见解,对微观经济的产业趋势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力求洞悉影响商业战略和公共政策的宏观经济因素。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涵盖前在香港设立大中华区首家分公司以来,麦肯锡已在至少15个行业成功开展了2500多个客户项目。

我们为客户提供的咨询服务涉及战略和其他各类议题。

麦肯锡与客户紧密合作,除了提供战略建议,还协助客户重组企业结构以提升绩效,改善运营状况,提高产品营销水平,整合并购企业,改进风险管理,降低成本,精简供应链,提高IT 投资创造的价值。

如需了解有关麦肯锡大中华区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

华强森|上海陈有钢|香港JamesManyika|旧金山罗瑞麟|上海成政珉|上海JasonLee|休斯顿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10月前言中国的创新高度如何?中国需要达到怎样的创新程度?这是本次研究提出的根本问题。

答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在许多方面,我们发现中国的产业创新程度高于人们的普遍看法。

中国企业在两类创新上表现出众——开发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及提升生产效率的工艺流程创新。

我们也发现中国越来越需要扩大创新范围,推动更多产业开展创新,并且提升工程技术和科研领域的创新实效。

随着劳动力增加和资本投入等经济成长动力逐渐式微,中国需要实现从“汲取创新”到“领导创新”的转变,才能在未来十年内保持GDP的平稳增长。

我们认为,中国具备完成“创新要务”的潜力,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将会体现在几个方面。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按GDP衡量),中国势必将成为一个不断壮大的创新来源,凭借创新来满足庞大的、消费者主导的市场的需求。

同时也成为本地市场、新兴市场乃至世界各地的国际企业开展研发、对新创意进行商业化的首选之地。

最后,中国的低成本快速创新模式可应用于全世界,并有望给一系列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

本次研究由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与麦肯锡大中华区分公司共同开展。

研究项目领导包括: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华强森(常驻上海)、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副院长成政珉(常驻上海)、麦肯锡全球董事陈有钢(常驻香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JamesManyika(常驻旧金山)、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罗瑞麟(常驻上海)。

同时,对麦肯锡大中华区前任全球资深董事欧高敦在本次研究中自始至终给予的悉心指导,以及麦肯锡布鲁塞尔分公司的全球资深董事JacquesBughin的全程指导,我们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研究项目组由JasonLee领导,成员包括陈思哲、DeniseLee、ChaoLi、LukeLi、李秀军、GaneshRaj、YiShao、JimmyWu、AntingXu、ColinZhu。

我们也希望感谢以下同事:GeoffreyLewis(编辑支持),MarisaCarder和PatrickWhite(平面设计),JuliePhilpott(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制作经理),以及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同事TimBeacom、MattCooke和DeadraHenderson。

作者还希望麦肯锡大中华区相关部门的同事表示感谢,他们是:江波、王磊智、林琳、KarenSchuster、沈儒雯和张雯。

本项目承蒙麦肯锡全球各地的同事们慷慨贡献时间与不吝分享专业洞见:NickArnold、TeraAllas,MatthiasBreunig、StephanBinder,GiovanniBruni、章锦华、陈美融、陈岚、JaysonChi、MichaelChui、乐诚铎、艾家瑞、高旭、洪晟、MarcdeJong,RichardKelly、Jean-FredericKuentz、刘家明、林瑞琪、梁敦临、李广宇、MatteoMancini、吴文达、FelixPoh、SreeRamaswamy、任祖霆、JaanaRemes、PeetVanBiljon,罗伟德、施南德、苏旻、谭永超、唐华、唐睿思、王锦、王平,魏世民、徐浩洵、张芳宁、张海濛,周高波。

我们在此一并表示诚挚谢意。

我们还要感谢多位企业领袖、商业专家、投资家和创业家分享他们的深刻见解。

尤其是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学术顾问MartinBaily,他现任布鲁金斯研究院的BernardL.Schwartz冠名经济政策发展首席研究员以及商业与公共政策项目主任兼资深研究员。

本报告贯彻了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使命,即帮助政商两界领袖洞悉全球经济转型动力,明确战略重点,为新一轮增长做好准备。

与其他研究项目一样,本项目完全独立开展,不接受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以任何形式提供的委托和赞助。

欢迎您对本报告提出意见,请发送邮件至[emailprotected]。

RichardDobbs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伦敦JamesManyika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旧金山JonathanWoetzel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上海10月©Alamy内容重点内容客户中心型创新效率驱动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科学研究型创新41617789概述内容提要|1中国有实力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第一章中国创新势在必行|15中国要保持预期增长,就必须提高生产率第二章以创新原型的视角审视中国创新的现状|27中国创新的成功与不足之处第三章客户中心型创新:中国的商业化优势|41庞大的消费市场推动创新的快速商业化第四章效率驱动型创新:生态系统优势|61企业受益于发达的制造业生态系统第五章工程技术型创新:在服务本地市场的过程中学习精进|77加快学习至关重要第六章科学研究型创新:用中国方法迎头追赶|89中国在科学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尚未成长为创新领导者第七章中国创新的全球效应|99中国的低成本、快速、大规模创新方法将会改变全球竞争格局参考文献|115技术附录描述本研究所采用方法及数据来源的完整技术附录,请浏览mgi获取。

概述:中国有实力成为全球创新领袖中国具备从“汲取创新”(吸收并改良国际先进技术和知识)转变为“领导创新”的潜力。

中国企业在某些类型的创新上表现出色,它们善于改良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或是利用中国制造业生态系统的优势改进工艺流程。

中国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挑战更大的创新类型上仍相对落后,但中国企业正在凭借独具本土特色的方式加快实验与学习。

ƒ中国创新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推动力——劳动力扩张和资本投入的逐渐式微,到创新(广义创新)需要贡献多达一半的GDP增长,相当于每年为GDP贡献3-5万亿美元。

我们发现,中国如能通过创新实现服务业扩张并提高其生产率,同时依靠数字化创新进一步改善制造业效率,到之前每年可以创造1-2.2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

ƒ中国在四个创新“原型”的表现不一。

我们从四个创新原型的视角分析了30个行业,衡量创新带来的效益。

中国在客户中心和效率驱动型创新的表现出色,但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型创新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ƒ充满活力的巨大市场让中国在客户中心型创新上具备优势。

中国的创新企业利用庞大的本土消费市场(主流消费阶层家庭数量目前已逾1亿户)快速推动新构想的商业化。

中国消费者愿意尝试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早期版本,他们提出反馈意见以供企业迅速改进,因而对创新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ƒ中国的制造业生态系统让效率驱动型创新成为可能。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供应商数量超过日本的五倍,还有1.5亿制造业工人和现代化的生产设施。

ƒ工程技术型创新需要加快先进经验知识的获取。

国有企业的采购活动、政府促成的技术转让以及市场规范的引入加快了通信设备、风电、高铁等行业对先进经验知识的获取。

ƒ中国企业采用独特方式在科学研究领域迎头追赶。

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加大研发投入,培养科研人才,鼓励专利申请,但中国仍未在科学研究型创新方面取得领先。

如今,中国企业在科研领域正以独特的方式推动创新——利用中国的低成本和充足的研究人才加速实验与发现流程,实现科研创新的快速发展。

未来十年内,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作为低成本快速创新的基地,全球各地都将感受到中国创新的效应。

总体而言,这一效应将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它将推动规模宏大而又灵活敏捷的创新,解决新兴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为先进经济体创造新产品和新服务。

全球消费者将能享受到更加物美价廉的产品。

1创新以多要素生产率增长衡量2中国企业占全球收入池份额加速发挥中国创新效应,使创新更便宜、更快速、更全球适用加速发挥中国创新效应,使创新更便宜、更快速、更全球适用支持创新集群改善生活条件,吸引顶尖人才帮助创新者获得回报改革资本筹集过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要求通过政府采购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激发创新者潜能消除障碍、鼓励竞争培养中国人才队伍不拘一格招募和培养人才发现新的洞见源泉通过开放式流程发现创意以中国速度运营快速敏捷的创新流程投入更大筹码加大对中国创新的投入政府企业广泛的制造业生态系统(供应商、劳动力、基础设施)下一代制造业(到,4500亿-7800亿美元)庞大的国内市场,有利于快速商业化互联网推动的服务业创新(到,5500亿-1.4万亿美元)政府推动地方需求,促进学习发展目标行业机会,包括核电、医疗设备药物研发、基因学低成本研发产能快速增加发展强劲•太阳能电池板(51%)•工程机械(19%)快速改善•家用电器(36%)•互联网软件(15%)表现不一•高速铁路(41%)•民用航空(1%)存在机会•品牌医药(1%)•半导体设计(3%)未来机遇目前表现2中国优势效率驱动型创新中国在四大创新“原型”拥有发展机遇中国在四大创新“原型”拥有发展机遇中国有实力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中国有实力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中国创新势在必行中国创新势在必行劳动力增长停滞到,老龄化将造成劳动人口减少16%固定资产投资收益下滑创造一单位GDP所投入的成本比1990至高60%两大传统增长动力正在减弱生产率占GDP增长份额生产率占GDP增长份额1990-,高达50%,为3万亿-5万亿美元因此,至,要保持5.5-6.5%的增长速度,创新必须贡献高达50%的GDP增长1客户中心型创新工程技术型创新科学研究型创新viii麦肯锡全球研究院©Alamy内容提要中国经济的创新程度如何?如果按某些常见的创新指标衡量,中国已然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