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详细蓝图》技术规定

《详细蓝图》技术规定

详细蓝图编制技术规定(讨论稿)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深圳市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深度和格式,实现详细蓝图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详细蓝图一般应在已经批准的分区规划和法定图则的指导下编制,对城市即将开发或重建的地段以及重点地段的用地安排、建筑布局、室外环境、道路交通及市政设施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它是对上层次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在空间及平面布局上的落实。

第三条详细蓝图是各项建筑工程、道路及市政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第四条凡法定图则覆盖的地段,依据法定图则确定的控制要求编制;凡法定图则尚未覆盖的地段,依据分区规划确定的各项要求编制。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深圳市城市规划区内任何地段的详细蓝图的编制活动。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除应遵循《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SZB01-97)外,应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现行的其它有关法律、条例和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详细蓝图由市局(或授权分局)委托具有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第七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深圳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第二章.详细蓝图成果构成第八条详细蓝图的成果包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及其相应的电子数据,必要时应制作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

(一)规划说明书重点阐述规划地段的周边环境和现状条件分析,规划的依据、原则和构思,方案的主要特点、实施要点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规划图纸为表明规划地段现状和规划情况的各类规划图纸。

(三)电子数据与上述文字和图纸相对应的电脑数据成果。

(四)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必要时制作表达规划设计意图及周边环境的模型或电脑三维动画。

第三章. 详细蓝图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规定第九条规划说明书的编制内容及深度规定(一)规划依据说明详细蓝图的规划委托或授权情况,列举详细蓝图所遵循的上层次规划和所依据的有关文件、条例及特殊规范等。

(二)现状条件分析规划地块现状建设条件分析,包括现状土地利用、建筑或构筑物的质量及拆迁处理、人口的数量与分布、公共设施的配套情况、交通和市政设施的负荷状况等,分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规划对策。

需要收集和了解的基础资料:1.上层次规划对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2.能准确反映近期现状的地形图或电子地形图(1:500或1:1000);3.规划地段的有关气象、地质、水文和地震等资料;4.土地利用现状,包括用地性质、用地红线及权属等(用地分类至小类); 5.现状居住人口的详细资料,居住用地应包括人口密度、人口分布、人口构成、户均人数等;6.建筑物现状资料,包括主要用途、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建筑产权及已批未建建筑物情况等;7.各类公告设施的位置、规模与使用状况;8.市政设施及管线现状;9.地下空间利用状况;10.绿化及室外环境状况;11.相关建筑、道路、市政工程造价及拆迁补偿费用等资料;12.针对规划项目的内容和特点,调查、分析、研究城市的历史文脉、地方风貌、风土人情、建筑形式和空间环境的特点;13.相邻地段的有关资料。

(三)规划原则与目标根据上层次规划的要求及用地的现状特点,阐明规划方案的主要指导思想及必须遵循的规划原则,确定规划想要达到的目的及效果。

(四)总体构思针对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规划目标,剖析在空间组织、建筑布局、交通、公共设施和环境设计等方面的总体设想和意图。

(五)总平面规划1.根据规划用地的建设条件及其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确定建筑物的功能、布局、空间围合方式、高度(层数)、后退红线距离、顶部退让及相互间距等;2.确定建筑群体的风格特点,对建筑物的外观、体量及色彩等景观要素提出指导性建议;3.落实上层次规划公共设施的位置、用地、规模与布局形式,完善小区级公共设施的配置;4.涉及传统街区或历史遗产的用地,须专门编制保护规划;5.确定总的经济技术指标,包括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分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平均层数、居住人口、绿地率、停车位等。

(六)地块控制规划1.根据总平面规划的建筑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结合用地权属情况,以有利于土地分期开发与出让为原则,进行地块划分和编号,确定规划控制的各项指标,包括地块面积、用地性质(小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高度)、绿地率、居住户数、居住人口、建筑退让及停车位等;2.制定用地统计表及地块控制一览表。

(七)室外空间环境设计1.协调建筑、道路、绿化、工程管线之间的空间关系,阐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目标及主要构思;2.确定室外空间环境构成的要素内容及其布局;3.阐明步行系统的组织及其与车行系统、公共空间的关系;4.确定各类绿地的布置形式、内容及植物配置要求;5.地面铺装的设计意向与要求;6.环境小品位置、形式与尺度;7.无障碍通道设计;8.建筑屋顶空间的利用。

(八)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1.外围道路分析,包括外围道路的功能、交通特点及对规划地段的交通要求;2.根据规划的功能布局及开发强度,分析规划地段的交通总量、分布特点及对外围道路交通的影响,确定内部交通的组织模式及在外围道路的开口数量、位置等;3.确定规划地段道路的等级划分、红线范围、走向和横断面形式;4.停车场(库)规划,包括:(1)根据规划开发强度分析静态交通需求;(2)确定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库)的规模、位置、出入口及车位布置方式;(3)确定各地块配建地面及地下停车场(库)的规模、位置、出入口及车位布置方式;5.确定主要道路公交停靠站的布局、规模及规划位置。

8.落实其它交通设施规划(包括加油站、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等设施)的规模、形式、用地范围和位置。

6.根据土石方平衡的原则并结合自然地形进行场地竖向规划,包括:(1)规划地段内地形控制点标高的确定;(2)各地块控制点标高的确定;(3)各地块排水方向的确定;(4)土石方调配方案的拟订。

(九)各项专业工程规划1.给水工程:(1)分析现状水量、水源和管网及存在主要问题;(2)列明主要专业依据及规划原则,明确用水量标准取定,进行区内水量预测;(3)确定规划道路上输配水管网布置原则和方案;(4)落实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给水设施位置。

2.排水工程:(1)分析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2)列明主要专业依据、划分排水区域的原则、暴雨强度公式、雨污水预测标准,预测排水总量;(3)安排雨污水出路和排水泵站;(4)提出规划道路上管网布置原则和方案及低洼地区排涝泽方案;(5)落实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排水设施位置。

3.电力工程:(1)分析现状负荷、电源、供电设施和线路及存在主要问题;(2)预测负荷指标,最大负荷和负荷密度;(3)确定10KV变电所规模、数量、位置及10KV以上电网线路布置原则和方案;(4)确定规划道路上电缆沟布置原则和方案;(5)落实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变电站位置、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位置、控制宽度。

4.电信工程:(1)现状分析和存在主要问题;(2)预测电信规模;取定指标和计算电信规模;(3)规划道路上电信管孔布置原则和方案;(4)落实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电信设施位置。

5.燃气工程:(1)分析现状气源来源和管道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预测燃气量(指标总燃气量);(3)确定规划道路上燃气管线布置原则和方案(4)落实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燃气设施位置。

第十条规划图纸编制的内容及深度要求(一)区域位置图:(图纸比例不限)1.标明规划地段在城市的位置、与周围地区的功能关系;2.标明规划地段与城市交通网络的衔接关系;3.区域表达的范围以规划地段所在分区的范围为准。

(二)规划地段现状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标明规划地段自然地形地貌和道路、绿化、工程管网各类用地的范围;2.标明规划地段内各单位用地红线;3.标明各类建筑的范围、用途、层数;4.标明各类建筑的质量(结构类型);5.工程管网类可分开单独绘制。

(三)规划总平面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规划总平面图必须在现状地形图上绘制;2.标明规划地段的边界及各转折点坐标;3.分别标明规划建筑和现状保留建筑的位置、用途、层数;4.标明各类室外设施和构筑物的位置、范围,市政走廊的控制红线;5.标明绿地、道路、广场、河湖水面的位置和范围;6.标明建筑后退用地红线控制距离,建筑防火、消防间距控制距离;7.标明规划地段车、人流主要出入口,主要车辆行驶方向,地面停车位的位置及布局形式,地下停车库的位置、范围及出入口位置;8.主要经济指标、简要注释及说明。

(四)地块控制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根据用地性质(分至小类)将规划地段划分成若干地块并编号;2.标明各地块的用地性质(小类)、总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层数、绿地率等主要指标。

(五)环境设计示意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标明规划建筑及建筑群的间距、高度、后退红线距离(单位为“米”);2.示意建筑或建筑群的形式、风格、建筑临街高度的控制要求;3.标明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位置,公共通道出入口的大小;4.标明街区人行通道出入口位置、大小,人车流的动态与静态空间关系示意;5.公共绿地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关系示意,各种绿化形式之间相互位置与联系,园林小品的布置,地面铺装以及绿化树种示意;6.水体及特殊空间利用;7.以上内容可分开绘制,也可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委托单位的要求增加分析图或图表,内容和深度自定,图纸比例不限。

(六)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标明道路(等级高于宅前路)的红线范围、坡度、坡向,道路中线交叉点、变坡点坐标和控制高程,平曲线拐点的标高、平曲线的半径及交叉口转弯半径,交叉口平面形式和立体交叉口的用地控制范围;2.道路横断面示意;3.标明规划地段内部及对外围道路交通流向,停车场(库)用地界线及车位布置方式,地下停车库的范围及出入口位置,交通设施的用地界限及平面布置形式,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及站点布局形式;4.标明各地块控制点及地形控制点规划标高,台阶、挡土墙及斜坡的位置和设计标高。

(六)各专业工程管网布置图:图纸比例(1:500-1:1000)1.给水工程规划规划图:标明道路给水管线的位置、走向、管径,加压站规模和位置。

2.排水工程(包括雨水工程和排污工程)规划图:(1)标明排水分区界线、汇水总面积、规划排放总量;(2)标明规划道路上排水管线、渠位置、走向、管径、出口位置和主要控制点标高。

3.电力工程规划图:(1)标明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变电站位置、高压走廊和电缆通道位置、控制宽度;(2)标明电源线路来源和路由;(3)标明10KV变电所位置、容量,10KV线路回路和走向;(4)标明规划道路上电缆沟位置、走向、断面尺寸。

4.电信工程规划图(1)标明上层次规划定在本区内的电信设施位置;(2)标明电话机楼、邮政局所和服务范围;(3)标明微波通道的位置;(4)标明规划道路上电信管孔位置、走向和管孔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