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PPT课件
组织行为学个体心理PPT课件
(Ⅰ)和朋友一起去上学,在上学的路上晒太阳, 在商店和一个熟人聊天,问候一个新认识的姑娘
(Ⅱ)独自一个人上学,在树荫下乘凉,在商店买 东西时独自一个人排队等待付款,没有跟一个刚刚 认识的姑娘打招呼
实验方法:将以上材料以不同的顺序展示给大学生阅 读,对Jane的描述完全不同。
实验结果:评价与材料顺序有关!
凡人 废物 犯傻 狡辩 巴结别人 流里流气 贪杯 老王
31
(Ⅱ)感知归类
连续律:将观察对象看作为具有连续性的事 物的倾向。
C
B
A D
32
拼合律(闭合律):将对象完整化,或看成 一成不变的整体的倾向性。
33
接近律:相互之间联系密切的物体放在一起 感知,而非孤立的分别感知的心理倾向。
6个
2行
3对
1堆
44
宽大效应
一般说来,个体对他人往往是积极的肯 定高于消极的否定,这种心理倾向叫宽大效 应。
45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46
证实偏差 人们有选择的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 既有信念的信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
47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Ⅰ)图形—背景原理
22
23
24
有几张脸?
25
又有几张脸? 26
27
节约时间的暗示
28
29
树 上 有 几 个 人 ?
30
对于现实的认知又有哪些影响呢?
名人与凡人的差别(王选)
活动 用过的东西 做一点错事 强词夺理 跟人握手 不修边幅
喝酒 人老了
名人 文物 轶事 雄辩 平易近人 艺术家风度 豪饮 王老
12
(2)内部因素1:学习
学习: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的改变。 感知心向——在与过去相同或类似刺激的经验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对感知的定向期待。
13
(2)内部因素2:需要与动机
紧张感
未满足的需要
内驱力-动机
紧张消除特定的ຫໍສະໝຸດ 为需要满足14(2)内部因素3:气质
气质对感知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感知 的速度和数量上。 多血质者能灵活、敏捷、迅速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 的速度快,数量多。 胆汁质者的选择性知觉比前者稍差一点。 黏液质者较缓慢地感知对象,其选择知觉的速度较慢,数 量较少。 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易于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 速度较快,但不灵活,因而其知觉数量不如多血质者。
8
(二)感知过程基本要素分析 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
9
观察 选择
组织
解释
反应(行为)
外部因素
图形---背景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感觉
环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39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认知者对客观的某种品质特征的认识扩张 、泛化并定型。
40
阿希(S. E. Asch)实验
阅读材料:某一个人的品质特征 第一组:聪明、灵巧、勤奋、热情、果断、实际、谨慎 第二组:聪明、灵巧、勤奋、冷淡、果断、实际、谨慎
实验结果: 第一组:慷慨、幸福、人道 第二组:吝啬、不幸、冷酷
感觉(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 感官的客观对象的个
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perception)
对事物各种属性的各部 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反应
的综合,即为知觉。
感知
指认识过程中的感觉与知觉过程,是个体为了
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
过程。
6
丑陋的巫婆还是美丽的少妇?
7
结论: 感知差异导致个体差异
37
感知防卫常见的类型: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 以己度人(投射)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宽大效应(leniency effect) 证实偏差(cognitive confirmatory bias)
38
定型偏见(刻板印象) 指人们在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 而固定的看法。
对人 及事 物的 假定
证实偏差
公开行为 隐蔽态度
感知过程从观察到反应的各个基本要素 10
1.感知选择
感知选择的影响因素
客观(外部)因素
大小 强度 对比 活动程度 重复程度 新颖性 熟悉性
主观 (内部)因素
学习(过去的经验) 激励(需要) 个性
11
(1)外部因素
大小原理:外部因素的尺寸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强度原理:外部因素的强度越大越容易被感知; 对比原理:人们容易感知与背景相反其出乎意料的外部因素 活动程度:一个活动的因素比一个静止的因素更容易被感知; 重复程度:经常重复出现的外部因素容易被感知; 新颖性 熟悉性
重复程度 新颖性
味觉
境
熟悉性
嗅觉
刺 激
内部因素
听觉 触觉 视觉
学习
激励
个性
感知 归类
连续性 拼和性 接近性 相似性
感知防卫
定型偏见 光环效应 以己度人 近因效应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教学目录
第二模块 个体心理与行为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第二单元 个体行为及其结果的MARS模型 第三单元 激励与激励理论
2
第一单元 个体差异的分析与测定
个体存在差异吗? 个体为什么存在差异? 个体存在怎样的差异?
4
一、感知过程与个体差异
什么是感 知?
5
(一)什么是感知?
34
相似律:倾向于把互相相似的人或事物组合 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感知。
35
(Ⅲ)感知防卫 感知防卫是指人们在观察足以对其构成威胁 的事物时产生的一种保护自己的倾向。(源 自弗洛伊德的理论)
36
弗洛伊德的“人格动力说”: 本我(id)——快乐原则 自我(ego)——现实原则 超我(super-ego)——至善原则 焦虑降低原则
41
以己度人(投射) 指将自己的感觉、倾向或动机投射(或归因 )到对他人的判断中。
42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最初形成 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 信息的解释(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是指最近形成的印象对认识具 有重要影响。
43
A.S.Luchins实验
材料:对一个叫Jane的男孩一天中部分行为的描述
15
(2)内部因素4:其它因素
一个人的兴趣、知识结构、以往的经验等等 都会影响到感知的选择性。
16
2.感知组织(综合)
求简律:思维倾向于在复杂的表象中看见整 体的最简单、最本质的结构。
17
前后移动你的头,转了!
18
看着就转,不要动头了!
19
甩甩头,画面动了!!!
20
感知的组织过程
图形—背景原理 感知归类 感知防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