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 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论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摘要:人类生活与颜色息息相关,在人类语言中有着大量的表示色彩的颜色词。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而这些颜色词除表示基本色彩意义外,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然而“社会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归根结底是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既然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的发展变化就必然会在语言中有所表现。

”①颜色词作为语言词汇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保持其基本文化内涵的同时,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生一些变化。

颜色词也以它们解释角度的不同包容了多重甚至相矛盾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从不同时空和不同视角来探讨红、白、黑、黄、绿五种常见中国颜色词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颜色词;文化内涵;发展;矛盾一、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一)红色提到中国,提到颜色,很多人想到的词就是“红色”:红色的中国结、红色的对联、红色的汉服、红色的国旗、红色的灯笼、红色的结婚场面……红色是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民间有俗语说“紫多发恶,红主新”,②因此在新婚婚礼上和辞旧迎新的春节人们都喜欢用红色来装饰。

“开门红”“红双喜”“生意红火”“走红”,这些词都表达了中国人认为红色是能带来运气的颜色。

红色在中文中最早也被称为“赤”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

中国人以红为贵,古书上的记载,几乎每一位皇帝都会被附会出一段这种神秘的故事,罩上一层九五之尊的光环。

红色从而演化为高贵、尊严的意义。

古代宫殿室内色彩以红色为主色调,帝王宫殿叫丹墀、朱阙、丹楹等,象征喜庆和富贵。

古代高贵人家叫朱门,杜诗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还有朱户、朱邸、朱轮皆是尊贵者、有权有势者专有词。

红色服饰自古也显得尊贵,“《诗经·七月》:‘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礼记·月令·孟春三月》:‘天子居名堂太庙……衣朱衣,服赤玉。

’中古时代以朱赤为高官之服色也与此一脉相承。

”③这种自古以来的意识观念一直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要穿大红衣服,盖红头巾,门窗上要贴大红喜字,桌上点上红蜡烛,这样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更让人联想到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春节点红蜡烛、贴红对联、新衣以红色为主。

逢年过节,送的是红包……出现了“红娘(促成他人美好姻缘的人)”、“红颜(女子美艳的容颜)”、“红人(得到上司崇信的人)”等一系列很“红”(很流行)的词。

这种影响也反映到了现当代的政治生活中。

“红色”寓意进步、发展的力量,象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例如红军,红色基地,红色政治,红旗等。

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将大街小巷的商店门面、房屋墙壁都刷成红色油漆”,要把中国变成“红海洋”。

④当然,由于和血的颜色一样,红色也容易让人联想到血腥。

红色信号灯常表示注意﹑危险等,因而“亮红灯”往往成了很让人忧虑的事情。

可以说,红色是个让人欢喜又让人烦忧的颜色词。

(二)白色中国人常说“红白喜事”,这里“白”和“红”是相对而言的:“红”指的是“婚礼”,“白”指的是“葬礼”,这里“白喜事”是指比较老的人死去时,福享尽了,“升仙”了,所以谓之为“喜事”。

但是更多的时候,对人们而言,丧事还是不幸的,白也就成了一个禁忌颜色词。

白色是枯竭而无血色、无生命的表现,象征死亡、凶兆。

自古以来亲人死后家属要穿白色孝服办“白事”,要设白色灵堂,出殡时要打白幡。

与“红色”象征着“共产党革命政权”相对,“白色”象征资产阶级、反革命等,例如反动势力占据地被称为“白区”,反动势力对革命的疯狂镇压被称为“白色恐怖”。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白色的象征源跟它自身的色体源有联系”,⑤如白色与白云、白雪、白花、白玉之色相连,故有纯洁、纯净、素雅、明亮等意义。

这一点和西方文化很相似——在圣经中,white象征上帝,天使、幸福、欢乐和美德,西方人认为 white是纯粹的、优雅的,所以他们崇尚白色。

在西方国家,孩子都穿着白色进行洗礼。

新娘穿着传统洁白的婚纱,因为白色代表纯洁和贞操。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白色的西服、礼服、婚纱、鞋子等服装、首饰等也逐渐流行开来。

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正在变化发展着,不同角度看似矛盾的文化内涵却并行不悖。

(三)黑色和白色一样,中国人把黑色也认为是凶色,两者在服饰方面都有所忌讳。

黑、白两色都与死人的事相关联,或者能够令人想起阴间的勾魂鬼——黑无常、白无常来。

举办丧事,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

所以白色、黑色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详之事,故而一般人忌讳穿着,尤其是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裳,唯恐大不吉利。

其实,黑色并非一直都被视为凶色。

“《礼记·月令》记载,周天子在冬季也要‘居玄堂’,‘乘玄路’,‘载玄旗,衣黑衣,服玄玉’。

《论语·乡党第十》:‘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

’这是写孔子的服饰,‘缁’就是‘黑色’”。

⑥古书有记载“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

⑦黑具有邪恶的涵义是在六朝的时候,佛教色界善业一向名白,白业即善业,而黑业就是恶业,“《俱舍论》卷十六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

随着佛教影响扩大,黑的邪恶涵义就为人们接受了。

黑色容易引起沉重、深厚、幽深、摸不着、失落、厚硬、焦苦、黑烟、煤炭等联想。

现在黑色的象征意义有非法性、灾难性、耻辱、反常、阴险、狠毒等,如黑市、黑色星期五、黑色幽默、黑心肠、黑枪、黑帮、黑话、黑势力。

它在精神分析学中表示完全失去意识,堕入黑暗和哀伤,穿黑衣的人、阴影中的房屋都是令人绝望的东西。

但是另一方面,它又象征严肃、正义,如民间传说中的黑脸包公,传统京剧中的张飞、李逵等正义人物都是黑色脸谱。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黑色具有了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深受大众喜爱。

黑色逐渐突破了传统禁忌,已成为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

(四)黄色提到黄色,中国人很容易就想到了象征着皇权的黄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寓意着神圣、尊贵和权势。

黄色是一直被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垄断的颜色,“据《清稗类抄》云:‘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则菲特此者不得服’。

”⑧皇上登基称“黄袍加身”。

所以黄色也称帝王颜色。

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源于古人对土地的崇拜:黄是土地的本色,华夏民族就发祥于这黄色的土地。

横贯于中原的黄河也是这种与黄土地一样的黄色的河。

先民崇拜土地,进而崇拜黄色。

而这和土地和阳光同色的黄色象征着地上的黄金、丰收的喜悦、生命的源头,常引起明朗、希望、贵重、喜悦、黄金、收获、富丽的联想。

黄色因为为皇家所垄断,因而象征着权势和威严。

对普通人而言还象征着金色的作物,象征着收获。

但是,现在“黄”也成了“扫”的对象,所谓“扫黄打非”,其中“扫黄”指清理黄色书刊、黄色音像制品及歌舞娱乐场所、服务行业的色情服务,就是指扫除淫秽色情、封建迷信等危害人们身心健康、污染社会文化环境的文化垃圾。

这里“黄”的“淫秽、媚俗”文化内涵主要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黄色的文化内涵不止再局限在冲过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内涵之中,黄色既可以是“高贵”,也可以是“低俗”。

(五)绿色绿在自然界是青春和生机的表象,所以绿色是生命和环保的色彩,大自然除了天空和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绝大部分植物是绿色,象征宁静、和平与安全,同时也常令人想到活力、希望、新鲜、青春、春天、年轻等文化内涵。

尤其是和平、希望的文化内涵,和世界各地基本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绿色还象征低贱,如汉朝时的仆役带着绿色头巾,元朝以后凡娼妓也都得带绿头巾,以示地位低下,因妻子又外遇而使丈夫脸上无光,低人一等叫给丈夫戴绿帽子。

此外,绿林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之间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有组织集团,他们是占山为王、拦路抢劫、骚扰百姓的盗匪或是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儿女绿林好汉。

从某种意义上讲,绿色成了安宁和不安定因素都可寓之于内的一个颜色词。

二、结束语通过对以上五个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时代的变化和当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颜色词因其理解角度和色彩源的多样性,其文化内涵本身就可能包含着矛盾对立的内容,它们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对待颜色词,一定要多探究其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掌握一种语言,从而更好地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更好地理解世界文化,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①陈昌来.《应用语言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367②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9③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426④武斌.《百年流行时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96⑤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0⑥易思羽.《中国符号》.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454⑦邓启耀.《衣装秘语——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象征》.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53⑧仁骋.《中国民间禁忌》.北京:作家出版社,1990: 23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