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 含答案

中考化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了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分别向等质量的镁、铝中逐滴滴加稀硫酸2.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用数轴表示正确的是()A.不同物质的着火点:B.硫及其化合物与化合价的关系:C.50g19.6%的稀硫酸与足量的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D.物质形成溶液的pH:3.下列图象正确的是A.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B.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固体质量与时间关系图C.表示向Ca(NO3)2(含少量 HCl)溶液中滴加K2CO3溶液,沉淀量与K2CO3的加入量的关系图D.表示向足量的稀HCl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A.A B.B C.C D.D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溶液呈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2gH2跟8gO2完全反应,可得到10gH2OB.用含Fe2O385%的赤铁矿160t,理论上可生产100t含杂质4. 8%的生铁C.各取10g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完全反应,镁粉产生的H2多,说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D.将l0gCuSO4·5H2O与90gH2O混合,固体完全溶解,可得1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CuSO4溶液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FeCl3、 CaCO3、NaOH、Ba(OH)2、 BaCl2、 Na2SO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取适量试样进行下列实验。

请根据实验现象判断:.①取试样溶于水,搅拌、过滤,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和白色沉淀B;②取上述无色澄清溶液A,通入适量的CO2,生成白色沉淀C;③取上述白色沉淀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由①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FeCl3,一定含有CaCO3B.由②③得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OH)2,一定不含有Na2SO4C.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中最多含4种物质D.由实验现象判断,白色固体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7.向用少量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中滴加由Na2CO3和Na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产生沉淀的量(m)与加入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图正确的是A.A B.B C.C D.D8.某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Fe、FeO、CuO和C中的一种或几种。

取黑色粉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在滤液中插入一根洁净的铁丝。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滤液呈浅绿色,则原黑色固体粉末中一定有FeB.若铁丝表面只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渣中一定无CuOC.若铁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最多有四种物质D.若铁丝表面只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H2SO4和FeSO49.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 1=1/9m 4时,R 是H 2 ②m 1+m 2=m 3时,R 是C 或CO ③ m 3:m 4=11:9时,R 是CH 4或CH 4O ④8m 3/11+8m 4/9+4m 5/7≥m 2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0.密闭容器中盛有CH 4和O 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 4全部转化为CO 、CO 2和H 2O ,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 4和O 2的质量比为( ) A .4:13B .3:10C .2:7D .1:411.小明同学对所学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AB .BC .CD .D1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A .60%B .47.3%C .40%D .33.6%13.将金属镁和另一种金属X 的混合物共a g ,加入Cu(NO 3)2、Fe(NO 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滤渣中含有Fe,则滤渣中也一定含有铜B.若滤液中有两种溶质,则滤渣中可能有三种金属C.若滤渣中只有一种金属,则滤液中一定含有两种溶质D.若滤渣的质量为a g,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有可能是Mg>X>Fe>Cu14.向一定量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硝酸铜、硝酸锌B.b点对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Ag+C.c点所得固体为银和铜D.d点所得溶液中溶质一定有硝酸锌,可能有硝酸铜15.已知:2KMnO4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A.B.C.D.16.小明在实验室中找到了三包已经失落标签的白色粉末,已知是CaCO3、Na2CO3、CaO,请从下面的试剂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来确定该三种物质( )A、稀盐酸B、水C、加强热D、CaCl2溶液17.将一定量的丙醇(CH308)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C3H8O+ b O2点燃cCO2+dH2O+eX,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6.012.8000反应后质量/g007.28.8x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x的值为2.8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为甲烷D.方程式中a:b=1:318.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用来测定某气体X的组成。

在注射器A中装有0.32g气体X并慢慢通过不含空气并装有足量灼热的氧化铜的玻璃管B,使气体X完全反应。

得到以下实验结果:实验前B管重20.32g,实验后B管重20.00g,B管中出现红色粉末。

C管中收集到的无色液体是水;注射器D中收集到生成氮气0.28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B.气体X是氨气(NH3)C.该反应中生成的水与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气体X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7:119.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④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B.做反应①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C.反应④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20.下列离子组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Cu2+、NO3﹣、Cl﹣B.Na+、Mg2+、SO42﹣、Cl﹣、C.Na+、K+、CO32﹣、SO42﹣D.Na+、Ba2+、Cl﹣、NO3﹣21.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22.将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再称取质量相等的铝和锌,把铝放入甲烧杯中,锌放入乙烧杯中。

待反应结束后,发现甲烧杯中铝有剩余,乙烧杯中的锌已全部反应,根据此现象推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B.可能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C.一定是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D.可能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样多23.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① 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② 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③ 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24.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的氧化镁和氧化铁的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10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 120 g。

再向其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示数为 27.2 g。

则下列相关计算中,不正确的是()。

A.原固体中金属元素质量为 13.6g B.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9.2%C.最终所得溶液中含有 NaCl 58.5g D.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质量为 32g25.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D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A.A B.B C.C D.D二、实验题26.(1)小丽在学习了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提出如下疑问:为什么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而氯酸钾却不需要?①你认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小刚分别观察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发现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变黑,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而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无明显变化。

于是得出需不需要塞棉花团与反应物的物理性质有关。

②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理性质是指________,棉花团上的黑色颗粒物最可能是________。

A 高锰酸钾B 锰酸钾C 二氧化锰小华认为除了反应物的物理性质还可能与其化学性质有关,于是查阅资料,发现高锰酸钾相比氯酸钾更具有可燃性,且容易发生爆炸。

(2)在学习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取氧气后,赵老师提问: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有那些优点,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③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优点_______。

在比较了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条件后,小刚提出疑问,有没有一种既不需要加热,又不需要催化剂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老师告诉同学们潜水员在海底呼吸用的氧气就是用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叫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制取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