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O-16;S-32;Zn-65
2.常见的金属活动顺序如下:
3.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H+NH4+K+Na+Ba2+Ca2+Mg2+Fe2+Fe3+Cu2+Ag+ OH-溶、挥溶溶溶微不不不不—NO3-溶、挥溶溶溶溶溶溶溶溶溶溶Cl-溶、挥溶溶溶溶溶溶溶溶溶不SO42-溶溶溶溶不微溶溶溶溶微CO32-溶、挥溶溶溶不不微不—不不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那种物质易挥发或易分解,“—”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选择题(共10分)
1.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铁丝弯曲C.蜡烛燃烧D.冰雪融化
3.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金刚石B.氯化钠C.氧气D.水
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内加锌粒B.向试管内倒液体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D.用橡胶塞塞住试管
5.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混合物B.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
C.化学名称是二氧化硫D.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6.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适当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7.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B.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
C.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定羊毛、合成纤维D.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溶液都呈中性B.有挥发性的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
C.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可燃物都一定燃烧D.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0.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分离木炭粉和CuO: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比较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
C.制备Fe(OH)3: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除去CO2中的HCl和水蒸气:依次通过过量的NaOH溶液、浓硫酸
非选择题(共40分)
11.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符号是;
(2)氢离子符号是;
12.若图中A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相关信息,B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钠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
13. 请回答下列与食品的防潮、防腐有关的问题:
(1)食品包装内充N2以防腐,因为N2的化学性质;
(2)视频包装内的铁粉可延长食品保质期,其原理与铁生锈的原理相同,是因为铁粉可与H2O和反应;(3)CaO能与H2O反应,可用作视频干燥剂,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湿衣服晾干体现了水分子的不断;
(2)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物质的不同;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15.根据如图中KNO3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的是.
(2)t1℃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KNO3NaCl.
(3)t2℃时,将25g KNO3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3.3%.
16.请回答下列与木炭、氢气、一氧化碳有关的问题
(1)其中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
(2)点燃氢气和一氧化碳前都需要;
(3)在一定条件下,这三种物质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说明它们都具有性.
17.请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
(1)生铁片与纯铁片相互刻画时,纯铁片表面可留下划痕,说明的硬度大;
(2)6.5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理论上可制得氢气的质量为g.(3)使用下列各组试剂,能验证Fe、Cu、Ag活动性顺序的是
A.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B.Fe、Cu、AgNO3溶液
C.Fe、Ag、CuSO4溶液.
18. 分析下列反应,回答有关问题:
①2KOH+CO2═K2CO3+H2O;
②2NaOH+CO2═Na2CO3+H2O;
③Ca(OH)2+CO2═CaCO3↓+H2O.
(1)由上述反应可知,碱与二氧化碳反应的规律是都生成和水;
(2)根据上述规律,写出Ba(OH)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CO2鉴别NaOH和Ca(OH)2两种溶液时,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溶液.
19.如图是在实验室里制取气体可能用到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
(2)将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取氧气: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组装制取装置时,可选择所给仪器中的B、F、G、H和;
③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是.
(3)上述组装的装置,还可用于H2O2溶液和CuSO4溶液(作催化剂)混合制取O2、大理石和稀盐酸混合制取CO2,但不能用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此选择需要考虑、反应条件和气体的性质.
20.除去NaCl中混有的细砂,并利用得到的部分NaCl配制溶液,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Ⅱ的操作名称是;
(2)蒸发时,所用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和玻璃棒;
(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
(4)下列情况对所配制溶液质量分数无影响的是( )
A.得到的NaCl未完全干燥B.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配好的溶液装瓶后,烧杯内有溶液残留
21. 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1)根据实验一回答:
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
(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相同.
(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
A.酚酞B.CuO C.Na2CO3D.Ba(NO3)2.
22. 某白色固体由CuSO4、MgCl2、CaCl2、NaOH、Na2CO3中的三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相关实验及现象如下(微溶性物质按可溶处理):
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
(2)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
(3)原白色固体中只有一种物质没有确定其是否存在,要确定其是否存在,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