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运用-详案

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运用-详案

二维动画和三维动画结合运用
教学目的:本课旨在从工程规划和技术的角度来研究动画制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二维动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
2、三维动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
前言
这门课是动画专业学生的创作课,涉及动画创作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问题,在具体学习之前,我们需要从宏观上了解当前动画发展的情况和趋势,这有利于我们在学习和创作动画时理清思路。

有人说,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因为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图画,比如我们的书籍、标志、户外广告等,而我们越来越依赖的网络更是如此。

图片在传达信息方面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用漫画图解的方式重新编写一些物理、数学、历史等著作。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很不可思异的,因为在中国,漫画被认为是“小儿科”,是专门给小孩子看的东西,怎么能用来表现这么深奥的内容。

但是在日本,漫画和动画是全社会都乐意接受的艺术形式,从3岁到80岁都有大量的漫画读者。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渐渐不再满足于读图了,而是希望我们的图片能够动起来。

如果同学人们有留意的话就会发现,现在我们最常用的Q表情大多数都是能动的。

相对于静态Q表情,动态的Q表情更生动也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信息传达也更丰富。

随着平板电脑的普及,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都会实现“动画化”。

所以,我觉得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读“动画”的时代。

刚才我们举了Q表情的例子,其实这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动画形式。

如果我们要创作动画片的话,问题就复杂得多了。

一部动画片创作往往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来完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动用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和时间,特别是长篇动画更是如此。

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功夫熊猫。

让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了解一下。

●制作周期长达5年,台前幕后多达448人。

●动画人员极为国际化,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英国、
墨西哥、菲律宾、日本、瑞典、比利时、以色列等。

●最大场面“挑选龙战士”一幕,有多达2,306名群众同场出现。

●故事背景“太平谷”有多达1,478名不同造型的村民。

●单是制作熊猫阿宝乘“火箭椅”冲上半空一幕,便同时动用了“箭火”、“光效”、“爆破”、“烟火轨迹”
等多达54个视觉特技效果。

●最宏伟的布景“翡翠宫”由多达88,100块组件建成。

●角色造型细致,“盖世五侠”中的仙鹤身上便有多达6,019条羽毛。

一部精品动画片的制作如此复杂,涉及几百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科学家的配合,因此,在创作动画片时,对剧本、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设计稿等关键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其目的是:在保证动画质量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制作成本,缩短制作周期。

木桶原理
在此,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管理学上的概念——木桶原理,又叫短板效应。

木桶原理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

说的是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那么,木桶原理跟动画片制作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对应动画片质量和水平的高低,而构成木桶的不同长短的板块可以看作制作团队中不同能力的人,也可以看作是动画制作中不同的环节。

由此看来,决定动画片制作质量高低的不是团队中最厉害的那个人、不是最好的环节,而是水平最次和最薄弱的制作环节。

那么二维和三维技术结合使用正是规避短板效应,在保证动画片质量的的前提下,降低成本、缩短制作周期的最有效的办法。

动画制作中面临的问题
在制作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1、资金
2、人才
3、技术
三个方面的问题。

下面我们分别来了解一下美国、日本的一些情况。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美国的情况。

目前来说,美国的动画片水平是世界上最好的(希望再过些年这种情况能有所转变)。

我们现在电影院看到的那些座的动画电影基本都来自美国,不管是早期的二维动画片,还是近年青一色的三维动画片,美国动画和好莱坞的其他电影大片一起在全世界疯狂吸金。

近年也有些国产的动画片在影院上映,与美国大片同台竞技,不过基本上都全军覆没,票房惨淡。

那么美国为什么能制作出如此高质量的动画呢?
我们从以下几点来看一下:
●资金充足
●人才充足且水平较高
●人才结构合理
●图形图像技术世界领先
●高效的商业运作
●完善的产业链
首先是资金充足,美国一部动画的投资动辄上亿美金,这种投资规模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是少有的。

其次,美国动画产业中的人才充足且水平较高。

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全面进入虚拟时代,就是说美国把大部分的制造业都转移到国外,而本国则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教育、娱乐和服务等产业。

美国的电影和动画就是创意产业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从中产生了大量的人才,而其他国家的顶尖人才也大量进入到美国电影和动画产业中,或者通过各途径服务于美国电影和动画产业。

再加上美国的教育水平较高,所以后备人才也相当充足。

另外,美国动画的人才结构非常合理,在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上都有足够的人才,也就是说人才的短板基本上不存在。

图形图像技术世界领先。

在中国,如果你说你会某某软件,别人就会说你是搞技术的,这就好比你说你会用铅笔画画,别人会认为你是做铅笔的。

其实“你会用铅笔画画”,重点在于“你会画画”,而不是“你会用铅笔”,放到软件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不仅是外行人会有这样的误解,很多从业者也有这样的误解。

对于中国动画产业巨大的人才缺口而言,中国真正在技术上有研究的人几乎没有。

而美国的情况是,每部动画片都有专门的技术导演、程序员、软硬件技术人员、科学家等为制作保驾护航,每动画片的制作都有新的技术发明,其
中的差距想而知。

最后,由于美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使用其在动画片的商业运用上效率极高,同时又有完善的产业链,这让动画片的投资和回报进入良性循环,也就保证了动画的资金投入和其他环节的健康发展。

再来看看日本的情况。

●从业人员高度自律
●高效的商业运作
●完善的产业链
●人才充足
●人才结构合理
对比美国的情况,日本的动画产业基本上不太依赖高科技,主要是传统的手绘方式来制作动画;在资金的投入方面也无法和美国相比,但是日本动画的从业人员高度自律。

我们举个例子,宫崎骏在制作《幽灵公主》的时候,有媒体提出给他做个人专访,可是被拒绝了。

宫崎骏认为动画是集体创作的结果,不能单独突出某一个人。

相对的,动画团队当中的每一个人也非常的尽职,能自觉的以最高要求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另外,日本人对于企业的忠诚度较高,跳槽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不太光彩的事,这就使得他们长期服务于一家企业或某个岗位,在专业能力变得很精专。

那么在技术和资金不太充足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能够出精品,这里人才的作用较为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