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解析_逄礼文

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解析_逄礼文

旅游学刊第31卷2016年第1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1No.112016六、探索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指标体系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发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推动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2016年2月,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印发《关于启动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标志着由林业主管部门推动的全国森林体验基地和全国森林养生基地试点建设工作正式启动。

在国家政策利好和各部委的大力推动下,各地方纷纷响应,探索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

而在此背景下,迫切需要归纳森林康养基地构建技术研究,探索森林康养基地的认证标准,主要包括可基于生理评估的结果,项目管理体系和森林环境条件。

探索的评价标准可借鉴日本森林康养基地的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社会条件和管理服务条件两个层面的8个维度:自然环境、环境设施、可进入性、管理状况、森林浴菜单、居民、发展和特色等,制定适合中国发展的森林康养基地具体指标体系。

同时,成立专门的审查委员会,按照标准对森林康养基地进行统一的审查和评选,使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朝规范化方面发展。

加强森林康养旅游的科学性分析,即仅从学者角度强调了加强理论性研究的6个重要方面,以期更好地指引实践发展。

此外,实践发展中仍有很多重要环节需要完善,例如培养森林康养旅游人才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以此探索适合中国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模式,积极开展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为中国福祉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和产业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提供示范。

(第一作者系该院讲师,第二作者系该系教授;收稿日期:2016-10-05)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解析逄礼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04目前,养生旅游无论是在与旅游相关的活动中,还是在学术研究关注的领域中,都已成为热点,而亟待大家深入研究,并应用于实践。

在这之中,道教养生旅游可谓首当其冲。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可以说道教养生旅游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养生旅游,无论是从发生时间上,还是从哲学背景方面,或是理论运用角度,以及实践操作层面,道教养生旅游都以其丰富的、系统的养生文化与技术体系,奠定了其在养生旅游范畴中的重要地位,而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一、与道教养生旅游相关的概念目前,对于健康旅游仍无统一的定义,主要是指人们为追求健康而暂时离开居所的旅游活动。

根据国家旅游局2016年1月发布的《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康养旅游指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

在国际养生旅游高峰论坛(武义,2009年11月)上,对养生旅游进行定义,是指融合养生文化、养生产业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一种体验式旅游形式;养生旅游是对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和修养旅游的创新与发展,是一种新型时尚的生活方式,人们懂得借助良好的生态来调节心态、修身养性。

虽然这些定义表达看似不同,其中的交织和共通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养生旅游的概念则尤为深刻。

从文化的角度讲,“养生”是在中国独特文化背景中产生的词汇,其内涵深远。

养生从原始崇拜、原始宗教的源头里产生出来,不仅仅是传统科技里恢复、维护、增进身心健康的系统理论与保健技术(方术),还与宗教(道释儒)交织融摄,充分发挥信仰的能量,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养生体系。

养生在道教思想体系与道门生活中的重要性,远远比其他任何宗教更为显著,可以视作道门中人一切行为的最终极最抽象而又最具操作性最具体的答案。

在道教信仰宗旨和科技精神的统摄下,养生必然在融合传统科技的同时,发展成为道教养生科技。

道教养生旅游则是依托宗教文化底蕴,把与道教相关的场所作为旅游目的地,调动身、心、灵的活动,并在旅游过程中,观赏道教名胜宫观,感受道教人文资源氛围,体验道教养生过程,学习道教养生文化与养生方式,进而自我保持的大体过程。

在整个道教养生旅游的过程中,一切所感受之物均为道教养生旅游资源及其所转化成的旅游吸引物。

二、有形的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则指有形的,其中,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从道家养生传统入手,发掘道教养生中的旅游吸引物,并从应用层面出发,将文化特色⋅⋅8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第31卷2016年第11期与养生技术以外显和实用的方式注入到旅游开发中,其内在的统一性、表现的独特性、全面的体验性、历时的持久性等优势才能发挥出来。

在道教文化的语境中,养生与旅游结合的集中体现,便是“仙游”,福建有仙游县,道教本身有着自发的旅游文化和旅游活动。

延年益寿是道门中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羽化登仙则是终极目标,因而养生的层次就有所不同,既有保养之法,进而修真,继而追求生命的永恒超越,而这些都属于养生的大范畴。

仙游是道门中人追求成仙而流连异水奇山的旅游活动,其中的旅游资源便是自然旅游资源,内在动力则是养生。

洞天福地是道教旅游资源中颇具特色的部分,许多道教圣地如青城山、王屋山等皆属于洞天福地。

狭义上的洞天福地,可包含七十二福地、三十六小洞天、十大洞天,其中,以十大洞天地位最高;广义上的洞天福地,还包括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等内容。

由于受到“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道教认为天、地、人三者都是“气”的产物,三者具有同一性,不仅天上有洞天,地上有洞天,人身上也有洞天,道教徒企图通过存思身上之“洞天”来实现与天上“洞天”的契合,进而羽化登仙。

洞天福地作为道教徒理想的修炼之地,当然是常人的宜居之地,一般而言,无论从气候、湿度、空气质量,还是物产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一方面是舒适安静的环境,使其心灵不受外界干扰;另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物产,包括食物、药物维持人的基本生存。

因此,洞天福地不但常常是风景名胜,也是养生胜地。

道教宫观是道教徒们修炼和科仪的场所,多在山水胜处,现道教神奇,落于天地灵秀之间,是道教养生旅游中极为重要的吸引物,在国内分布颇广,如成都青羊宫、龙虎山天师府等。

道教宫观作为有形的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不仅仅是单向的吸引旅游消费者,还在人文旅游资源方面为游客提供一个全面感受道教文化,理解道教养生追求的场所和途径。

三、无形的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旅游吸引物,还包括了有形的旅游资源以外的无形吸引物,生活方式、旅游服务、社会制度等无形的旅游资源均在此列。

道教养生带着中国固有的文化指引与宗教底蕴,既有着寻幽朝圣宗教性的一面,更有其文化根柢的一面。

仙道贵生,就养生术而言,涵盖了静功养性(存思术等)、动功健身(导引术等)、气功疗病(行气术等)、房中益寿、药物延龄、内丹炼养、道医疗疾等。

道教养生术的具体方法繁多,种类也一言难全,有的较有针对性,如按摩养生、针灸养生、四季养生等,有的较有神秘性,如内丹养生、辟谷养生等,这些具体的养生术的呈现、组织演示、亲身体验、逗留修习,对于旅游者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旅游服务类无形吸引物所能提供的旅游感受,而会成为以体系化的形式,带有宗教神秘的祝佑和修行,具有独特性和功能性的引擎。

道教养生术品类繁多,难易程度不等,有明显的层级性,对于各个层次的旅游者来讲,都有吸引点,并且一旦习得,将会成为一种养生生活方式。

道教养生意蕴则内括于道教节日、道教斋醮礼仪、道教文学、道教书法绘画、道教音乐、道教建筑艺术等,这些方面有着内在的道教养生旅游价值和审美情趣。

养生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一切可以增进身心的活动,都是养生活动的一部分,尤其是道教哲学的贯穿,使得养生文化本然地转化成文化养生。

道教文化中不仅内涵了养生表达,而且实践道教文化的过程本身便是一种养生活动,道教文化养生功能扩展了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的外延。

四、道教服食技术的吸引物功能道教养生旅游吸引物表现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而道教服食技术的吸引物功能性则表现得最为直接,尤其是体现在道教饮食养生方面,其作为吸引物的功能性则更为明显。

“服食”一词早在《尚书》中便有,亦称服饵,指的是服用饮食之物。

道教所讲服食是与养生联系在一起的,从广义上讲,所服用的内容有药物、膳食,增衍到气、符等,即包括了服药、服气、服符、饮食等方面,并且服气、服药、服符与辟谷关系紧密。

我们在解析道教的服食规程时,要考虑与中医发展相合之处,还要考虑道门服药的特殊性。

追求长生不死的道门中人,在修炼活动中,内在驱动着各种需求,因而产生了众多的服食方,尤其是草木药方,更有金石药,如果用现代医学的评判体系审视之,虽多有不科学之处,却也依然具有可供药用的研究价值,进而转化成为道教养生旅游综合体中至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

就文化层面而言,道教服食技术突破其食用的属性,由文献和历史转化成各类旅游产品的几率性甚高,充分发挥其吸引物功能是学术研究和产品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道教的饮食养生则要遵从饮食均衡、饮食有节、饮食制宜、饮食禁忌、饮食保健、饮食疗养等原则和方法。

道教养生宝库中,有相当部分成熟的饮食养生谱录,结合地域性特征,道教养生饮食的多样性和特色性都较为突出,作为旅游吸引物的能量不可小觑。

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潜力的新兴产业,将⋅⋅9旅游学刊第31卷2016年第11期Tourism Tribune V ol.31No.112016丰厚的道教养生资源,纳入到健康产业的思维中,在食住行游娱购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呈现出耀眼的生命力,尤其是服食技术的产品化、程序化,必然会成为道教养生旅游的重要吸引物。

(作者系该院副教授;收稿日期:2016-09-29)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分析①张志亮(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西太原030006)Doi:10.3969/j.issn.1002-5006.2016.11.005养生旅游是融合养生文化和产业,将养生服务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的新型养生方式。

从旅游学的角度看,养生旅游是融度假、观光、疗养、保健等多个旅游形式于一身,以康体养生的形式而发生的,不以工作、定居和长期移民为目的的旅行、暂居和游览活动的总称。

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养生旅游已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

对于旅游产业而言,养生旅游已经是旅游市场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之一,也已经成为国外银发旅游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养生旅游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但老年群体年老体弱、社会生存能力低,对于社会公共性的需求较高。

一、老年人养生旅游的公共性缺失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2200万人,占总人口的16.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386万人,占总人口的10.5%,快速老龄化的趋势较为明显。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老年人的养生旅游倾向和出游率不断提升。

养生旅游虽然潜力巨大,但在市场操作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