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通假字大集合[知识要点]什么是通假字呢?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呢?有时候是有一定规律的;但是有一些字还在形成当中,没有一定规律,可能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也可能使用一个同音字表示那个意思,这个同音字就是“通假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就叫做“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在当时,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慧”表示智慧,但是,有时候也可以使用“惠”去表示,于是“惠”就成了“慧”的通假字。
又例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天姥》),按照一般的情况,应该写成“裂缺”,但是在古代,也可以使用“列”代替“裂”。
于是“列”就成了本字“裂”的通假字。
这个办法一直保存了下来,以致20世纪的孙中山先生也按照这个办法写,如“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黄花冈》)”“唱”就是“倡”的通假字。
古人使用通假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原来的字,能够代表很多意义。
后来为了减轻这个字的负担,便造了一个新字,可是,古书上还是旧字。
在后来的人看来,那旧字便是通假字,新字是本字。
例如“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版”那个时候使用“板”。
“板”可以表示木板,也可以表示印版。
后来为了减轻“板”的负担,专门造了一个“版”字表示印版,于是“板”成了“版”的通假字,“版”便是本字。
在多数的情况下,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因为通假字就是本字的同音字。
可是,由于从古到今,读音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有的通假字和本字的读音不一致。
例如“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通假字“读”代替了本字“逗”。
“读”音dú,“逗”音dòu。
复习通假字,千万不要离开课文去死记硬背,而要把它们放在句子当中去记忆,这样记忆才牢靠。
下面列出常见通假字的表。
根据通假字的读音,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不按照本字的读音顺序排列。
下面是初中阶段出现的通假字:1、板通版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2、罔通惘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学儿》3、厝通措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愚公》4、子通仔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训学斋规》5、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答李几仲书》6、惠通慧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7、尔通耳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卖油翁》8、杓通勺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9、反通返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
《屈原》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屈原》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论语》10、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11、见通现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风吹草低见牛羊12、具通俱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13、虚通墟之虚所卖之《童区寄传》14、贴通帖对镜贴花环《木兰辞》15、策通册策勋十二转《木兰辞》16、著同着著我旧时衫《木兰辞》17、火通伙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木兰辞》)18、诎通曲佛印绝类弥勒……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核舟记》19、简通拣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20、识通志汝识之乎?《石钟山记》)2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22、说通悦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
《荆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23、要通邀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24、有通又成骇立愕呼。
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
《促织》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25、受通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26、属通嘱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27、已通以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活板》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隆中对》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28、暴通曝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劝学》一日暴书画《斗牛图》29、坐通座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鸿门宴》)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30、直通值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31、直通只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庄暴》32、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33、道通导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使楚》34、而通尔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35、熙通嬉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使楚》36、趣通趋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孙膑减灶》37、贾通价置于市,贾十倍《卖柑者言》38、縻通糜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卖柑者言》39、鄂通愕良鄂然,欲殴之《张良奇遇》40、邪通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41、食通饲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2、材通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马说》43、祗通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44、蕃通繁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爱莲说》45、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46、唱通倡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47、无通毋宁信度,无自信。
《郑人买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硕鼠》48、当通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49、被通披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屈原》被明月兮宝璐。
《涉江》50、逝通誓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51、阙通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52、取通娶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53、尊通樽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54、倍通背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5、曷通何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56、景通影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57、宾通傧设九宾礼于延。
《廉颇蔺相如列传》58、少通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五人墓)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59、卒通猝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赤壁》60、菁通精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黄花岗》61、莫通暮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62、益通溢水暴益,荆人弗知,徇表而夜涉。
《察今》63、女通汝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缪《硕鼠》64、郤通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鸿门宴》65、纪通记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
《黄花冈》66、距通拒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67、畔通叛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68、内通纳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屈原》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鸿门宴》69、取通娶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孔雀》70、振通震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过秦论》71、生通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72、知通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73、不通否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师说》74、禽通擒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赤壁》75、辟通避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殽之战》76、读通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通假字列表夹(挟)昏(婚)贯(惯)女(汝)帅(率)而(汝)而(尔)共(供)说(悦)被(披)大(太)陈(阵)亢(抗)形(型)序(绪)冯(凭)辟(避)取(聚)禽(擒)音(荫)知(智)竟(境)取(娶)能(如)县(悬)共(恭)伯(霸)见(现)罢(疲)单(殚)父(甫)曜(耀)从(纵)还(旋)曷(何)适(嫡)尔(耳)柑(钳)恶(乌)盖(盍)与(预)诎(屈)闇(暗)虞(娱)反(返)故(顾)俛(俯)以(已)填(镇)上(尚)正(政)卒(猝)错(措)闲(娴)蚤(早)顺(慎)萌(氓)傅(附)藉(借)亢(伉)弟(第)维(惟)乡(向)伐(阀)厉(砺)妃(配)于(吁)舍(捨)疆(强)信(伸)指(旨)滋(兹)内(纳)圜(圆)艾(乂)蜚(飞)参(三)罔(网)连(链)辟(闢)薄(迫)煤(酶)责(债)之(无)义(仪)与(欤)畜(蓄)踶(踢)何(呵)俛(勉)景(影)鉏(锄)豫(预)顿(钝)要(腰)著(着)政(征)贾(价)敖(遨)阳(佯)素(愫)湛(沉)问(闻)视(示)讫(迄)矜(怜)要(邀)魏(巍)予(余)已(矣)庸(用)邪(耶)其(岂)销(消)惠(慧)汗(污)两(辆)归结馈)涂(途)衔(含)羞(馐)伎(技)属(嘱)道(导)写(泻)忘(亡)感(憾)眩(炫)油(由)衷(中)皇(遑)华(花)陇(垄)计(记)今(近)案(按)鉅(巨)距(拒)雷(擂)椎(锤)善(缮)炎(焰)疾(嫉)员(圆)衡(横)卤(鲁)殴(驱)翼(翌)益(溢)列(裂)菁(精)火(伙)采(彩)莫(暮)耶(爷)陵(淩)颁(斑)还(环)希(稀)裁(才)信(伸)不(否)孰(熟)帖(贴)坐(座)廷(庭)熙(嬉)羊(祥)[题解]一、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2)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3)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4)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荆轲》)(5)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8)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核舟记》)A(2)(4)(5)(7)B(2)(4)(6)(8)C(3)(5)(7)(8)D(3)(4)(6)(7)做这样的题,需要一个一个地审查。
(1)没有通假字,(2)“吾今且报府”的“报”是“赴”的通假字。
(3)没有通假字,(4)的“还”是“环”的通假字,“还柱而走”是“环柱而走”。
(6)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汝之不惠”是“汝之不慧”,(8)的“衡”是“横”的通假字。
既然只有(2)(4)(6)(8)有通假字,答案便是B。
二没有通假字的一组是(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