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与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公路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路面强度和平整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公路的工程质量。
路基又是路面的基础,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路面强度和稳定性的先决条件。
本文将对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提高路基施工质量。
关键字: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路面共同来承受所有交通荷载的作用,它的修筑是按照固定的路线和位置以及一定技术进行的。
公路路基施工的影响贯穿整个公路的修筑,没有好的路基就很可能发生严重的后果。
例如在公路施工中常见的黄土路基、软土路基等不良路基,如果不加一定的技术处理就会引起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或不均匀沉陷,平整度下降,影响公路的整体质量和公路的正常使用,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浪费。
因此,公路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当地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公路等级、气候等来选择合适的路基施工方法。
2.路基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公路路基施工前的主要准备工作包括:①组织准备: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施工人员,针对具体的路基施工任务特点,制定
施工所需的必要制度规约,确定施工目标,完善施工负责制度。
②物质准备:包括各种材料与机具设备的购置、采集、加工、调运与储存,以及生活后勤供应等。
③技术准备:施工前应全面熟悉设计蓝图,并和设计、监督单位一起到现场核对调查,如发现问题应立即按照有关的程序提出报请变更或者修改意见。
根据准确的工程情况,制定施工计划并上报监理工程师以获得批准。
此外,还要进行场地清理、恢复定线、试验路段的修筑等准备工作。
2.1施工前的勘测工作。
公路从测绘设计到工程施工,都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以前施工所用的标杆等设施可能会发生移动或者损坏,在施工前必须首先进行定线。
并且施工单位要对所有的测绘信息进行记录。
2.2施工前的复查。
在路基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条件、土质条件等进行详细调查,并且通过实验手段确定其性质。
并且对路基填料进行取样。
2.3施工场地清理。
施工前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取样后,对用施工用地范围内的包括房屋、通讯、道路、电力、水利及其它建筑物进行事先的拆迁或者改造。
2.4铺筑施工试验路段。
在路基施工时用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而选出最佳路基施工方案。
一般试验路段的选取长度不超过100m。
试验段施工所用的材料、机具与将来施工全线时所用的相同,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施工数据。
在试验段完成后要及时整理试验数据,并且报给监理工
程师。
3.路基施工技术
3.1路基的填土与压实
(1)路基填筑及压实
路堤填筑,按照填土顺序可分为分层平铺和竖向填筑两种方案。
分层平铺有利于压实,可以保证不同用途按规定层次填筑,发难要点是:不同用途水平分层,一保证强度均匀;透水差的用途,如黏性土等,一般宜填于下层,表面成双向横坡,有利于排除积水,防止水害;统一层次有不同用土时,接搭处成斜面,以保证该层厚度范围内,强度比较均匀,防止产生,明显变形。
竖向填筑,指沿路中心线方向逐步向前深填。
路线跨越深谷或池塘时,地面高差较大,填土面积小,难以水平分层卸土,以及陡坡地段上半挖半填路基,局部路段横坡较陡或难以分层填筑,可以采用竖向填筑方案。
对于地基或下承层强度不足的情况,填筑路堤时通常采取以下措施处理:①填筑路堤之前,应先碾压地基;②若地基有软弱层,则应用砂砾(碎石)层处理地基;③路堑处路槽的碾压,先应铲除3o一40cm 原状土层并碾压地基后,再分层填筑压实。
路基压实应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直线段遵循由两侧向中心的顺序,超高曲线段由弯道内侧向外侧进行。
压实要按试验段测得的相关填筑参数,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
压实第一遍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静压或轻振稳压,然后进行强振压实。
碾压遍数需要根据试验提供的参数进行。
需要在上一层压实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压实工
序。
填土的含水量需要控制在试验室试验所得最佳含水量2%的范围内,这样可保证碾压容易达到最大密实度,避免因为压实的含水量过大而出现“弹簧”,含水量过小又容易造成压实度不够。
在填料含水量较低时,可以采取洒水、翻耕均匀的措施;当含水量大时,可以采取摊平晾晒的措施;使之达到合适的的含水量再进行压实。
3.2路基整修
路基填筑完成后,恢复各控制桩检查路基的中线位置,宽度、纵坡、横坡、边坡及相应标高,用机械削坡,人工配合机械成型,多余的土运到中央分隔带处。
路基表面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整平,标高不足部分采用与路基表面相同的填料填平压实,所填的层厚须大于15cm,否则把原路基翻松后再填土压实,路基边沟线开挖须先于路基填土,以利于路基施工排水,路基完成后,挂线整理边沟,用仪器检测边沟和纵坡,整理后的路基报监理工程师检验,达到规范和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3.2路基排水
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水,许多路基的损坏都是由于路基排水不好造成的,其次,从保护当地生态、水利设施的角度,也必须处理好路基的排水工作,形成有效的路基排水系统。
(1)地面和路面排水
最通常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是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
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上的排水沟渠,一般都要求铺砌防护。
普遍采用浆砌片石加固、而水泥混凝土预制板块也开
始广泛应用。
路面排水的任务是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减少水从路面渗入,使之不冲刷路基边坡。
路面排水应遵循以下原则:在路堤天然护道外,可以设置单侧或双侧排水沟,也可用取土坑排水;路堑应在路肩两侧设置侧沟;路堑顶边缘以外,需设置单侧或双侧截水沟;路基外侧水必须引入河道或桥涵内排至路基以外。
(2)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仍多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其特点是以渗透力式排水,当水流量较大,多采用带渗水管的渗沟。
近年研制的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加劲软式透水管直径
8-30cm,很适用于地下排水。
渗水暗沟的纵坡一般不宜大于0.5%,宜不宜小于0.2%,而且要有防淤措施。
渗水暗沟,渗水隧道的断面尺寸,应根据埋藏深度,施工和维修条件确定。
一般宽度不宜小于1.2m,渗水暗沟的排水孔应在冰冻线一下0.5m,截水的渗水暗沟的基底应埋入隔水层不少于0.5m,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的基底应设置在含水层一下坚实的土层上
3.3路基防护
路基防护与加固是保证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措施。
路基的边坡是路基防护的重点,有时还包括路肩表面,以及近旁河流与边坡;路基加固的重点是对湿软地基的处理,确保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保证整个路面的质量。
(1)坡面防护
坡面防护可以有效地预防地表水对路基造成的损害,防止路基坡面风化,同时还可以有效协调公路周边环境。
当代人们已经对环保问题有了足够的重视,在公路的边坡种植了大量的草皮植被,在路边坡度较大时,则砌石框格,然后再在其中种植草皮。
(2)冲刷防护
沿河路基由于受到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大多要面临山水的冲刷,严重的影响了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应根据实际地质条件采取必要的冲刷防护措施来减轻流水对于路基的冲刷。
路基冲刷防护主要有两种形式:岸坡防护(直接防护)和导流构造物防护(间接防护)。
4.结束语
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对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路基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施工质量,严格按照施工预案进行,并且很据具体的施工条件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
良好的路基施工是建设优质公路的基石,是施工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对于企业和国家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宋大沁.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谈.投资与合作,2011
吴新宇,李向南.浅谈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民营科技.2012
张秀振.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何艳珠.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浅谈.科技与生活,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