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川市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思考∗周泽超 教 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摘 要: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经济。
随着全球气候的急剧变化,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而且愈演愈烈。
在这一背景下,保护生态环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低碳经济,就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银川市作为宁蒙陕甘四省(区)毗连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由于煤炭资源丰富等因素,经济结构长期处于单一状态,经济发展呈现出资源消耗型特征,形成“二高一低”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高是资源、能源消耗高,一低是经济效益低。
因此,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方式对于银川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银川市 低碳经济 建设一、银川市建设低碳经济的可行性(一)国内外建设低碳经济城市的经验为银川建设低碳经济城市提供了经验在实施绿色能源、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一直走在前列,是当今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军力量。
例如,英国于2002年建立的贝丁顿生态示范项目,该项目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生态社区中,以生物燃料热电联产为小区实现集中供暖;通过屋顶铺设光伏班委电动汽车充电;增加南向窗户玻璃面积,减少北向玻璃面积;增加保温绝热材料厚度,使用节能电器等,切实有效地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又如丹麦的Beder的太阳风、能社区项目,该项目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
侧重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在使用过程中强调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保持社区的优美环境。
另外,瑞典的梅拉达伦大学、皇家理工学院严晋跃教授提出了旨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整合路线,包括工业过程的改进、能源使用的优化、高级发电技术的整合等等,并将碳捕捉与存储融合到工业生产过程中。
中国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在低碳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
2008年1月,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成立低碳能源实验室、低碳经济研究院,重点围绕低碳经济、政策及战略开展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及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2008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吴晓青明确将“低碳经济”提到议题上来,建议我国应尽快发展低碳经济,并着手开展技术攻关和试点研究。
科技部在相关科技计划中对节能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集和封存、清洁汽车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已经进行了部署并加大了投入力度。
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也正在快速提高,一大批成熟的低碳技术正在电力、冶金、建材、制造、石油化工行业得到推广和应用,新的更加有效地低碳技术正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研发出来并得到产业化应用。
2008年初,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大陆以上海和保定二市为试点推出的“低碳城市”发展项目,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中取得了显著成绩。
例如,保定市“中国电谷”和“太阳能之城”建设,“中国电谷”仅2008年上半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62%,实现工业利税17.7亿元,同比增长109.3%,实现出口创汇4.54亿元,同比增长162.8亿元,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初步形成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形态。
上海通过崇明生态岛科技、世博科技、节能减排科技等专项先后在工业、交通、建筑、∗本文为周泽超主持的国家级社科规划基金支持项目《宁蒙陕甘四省(区)毗连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新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利于进行了400多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在低碳城市实践区建设方面,上海以崇明岛和临港新城为核心,探索低碳发展模式,。
一方面,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的示范,推广和集中应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示范等形成若干个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校区、低碳港区等。
另一方面,加大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同时增加林地面积,发展生态农业,达到固碳、储碳的目的。
(二)银川市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基础从能源流的角度看,发展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在源上的替代、减少、提高效率,如广泛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开发替代能源等;二是在汇处的吸收,如保护原始森林,发展人造森林等。
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衡量,银川市的低碳经济状况已经取得可喜成绩: 第一,在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银川市依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把开发利用太阳能源列入清洁能源行动计划,并且成为国家首批18个清洁能源试点城市之一。
根据银川市环保局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银川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7000台,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煤炭168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吨,减少烟尘排放38.81吨;2003年6月,在银川市永宁县建成我国第一座大型示范性风电场,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单个风力发电CDM 项目。
第二,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从2001年起,银川市先后投入巨资建设“塞上湖城”、“银西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充分利用荒坡荒地,进行水系连接、植被恢复等工程建设,使湿地面积迅速回升,到2009年底,银川市的林草覆盖率已达82.8%以上,人均占有绿地7.8平方米。
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3.0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5.01%,空气质量状况二级及好于二级的时间占全年总天数的86%。
第三、在节能减排方面,近年来,银川市政府及环境保护相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使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银川市万元GDP能耗保持连续下降,2005年万元GDP能耗为2.46吨标煤/万元,2007年减少为2.29吨标煤/万元,到2009年底进一步下降为2.09吨标煤/万元。
二是列入监控的重点用能企业能耗明显下降。
2007年列入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两级政府监控的年综合能耗消费量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共52家,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400.73万吨标准煤,站银川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的65.2%。
经过综合治理,到2009年底,这52家企业重点用能万元产值能耗下降到1.8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6.4%。
三是开展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为企业实施清洁化生产提出具体的方案。
四是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的步伐。
制定了明确的淘汰对象和标准,实施了严格的审查制度,基本关闭了“五小”企业。
五是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在新建住宅环评审批中将天然气入户列为一项硬指标,同时加快对居民小区燃料结构的改造步伐,实施了重点行业的“煤改气”项目,推进了居民小区天然气供热项目;建成14家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对全市所有公交车辆和90%的出租车实行双燃料改装。
六是建筑节能取得较好成效。
从2003年以来,银川市竣工的节能建筑总面积约1500万平方米,节能率达50%以上,每个采暖季的单位耗能由38.8千克标煤∕平方米下降到2009年的17.4千克标煤∕平方米。
(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为银川市构建低碳城市提供保障近年来,银川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8.15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92.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389元;万元GDP能耗下降9.0%,化学需氧量削减4954吨,二氧化硫削减10766.8吨,处在西部12个省区前列。
在经济实力跨越式发展的同时,银川市科技支撑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公益性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企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中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以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科技信息服务、专利服务等一大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银川市构建低碳型城市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撑。
二、银川市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性分析(一)银川市碳排放量变化情况及特点1、一次能源消费的变化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银川市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工业经济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形成了能源化工、生物制药、机械电器制造、新材料、羊绒加工、清真食品的“一强五优”的产业格局。
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的制约,2009年银川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851.72万吨标准煤,是一个典型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
煤炭消费比例低于同期宁夏全区平均水平2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但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消费比例远高于同期宁夏全区平均水平,更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从2005——2009年是银川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GDP总量由2005年的28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25亿元,到2009年跃升到578.15亿元;能源消费由2005年的709.94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07年的851.72万吨标准煤,进而跃升到2009年的923.19万吨标准煤;但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2.4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09年的2.1187吨标准煤/万元(见表1)。
表1 2005——2009年银川市经济与一次能源消费状况年份 GDP(万元) 工业增加值(万元)一次能源消费(万吨标煤) 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2005年 2885029 1300724 709.94 2.46 2006年 3352918 1567181 777.66 2.3756 2007年 4257457 2025032 851.72 2.2866 2008年 5108945 221045 893.12 1.7481 2009年 5781500 2623012 931.10 1.6105 资料来源:根据2005-2009年历年《银川市统计年鉴》汇集而来从上表分析可以看出,银川市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能源消费效益较低,产业结构中高耗能工业比例高的现实。
2、银川市碳排放强度与经济发展状况2009年银川市人口170.18万人,GDP总量达到578.15亿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54.38万吨碳,占全区碳排放总量的28.93%,单位GDP碳排放强度1.2631吨碳/万元,低于同期宁夏全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2009年银川市GDP总量为578.15亿元,人口达到170.3万,分别占宁夏经济总量的46.84%、总人口总量的27,56%,二氧化碳排放量为580.34万吨碳,占宁夏全区碳排放总量的26.93%,单位GDP碳排放强度1.2631吨碳/万元(当年同期宁夏全区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2.4238吨碳/万元,同期全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为0.6708吨碳/万元),相当于同期宁夏全区碳排放平均水平的56.24%,远高于同期全国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的平均水平;如果换算成人均碳排放占有量,银川市所占比例会更高。
研究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排放关系,常用对数平均权重Divisia分解模型(Logarithmic mean weight Divisia method LMD)分解能源结构、能源效率和经济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