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薄木贴面产的问题及决方法

薄木贴面产的问题及决方法

■空气中湿度太大,超过溶剂被水稀释的比率,或者在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挥发涂膜表面温度下降,使表面空气温度降至“零点”以下,此时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渗入内,产生乳化表面变成半透明白膜,待水分最后蒸发,空隙就被空气取代成为一层有孔无光的涂层。
■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
■被涂物表面温度太低。
■涂料或稀释剂中含水。
■在施工时由于净化压缩空气用的油水分离器失效,水分进入漆中造成空白。
1、胶贴时拼缝处尽量挤紧,但薄木不可绷紧;
2、增加UF的配合比例;
3、降低薄木含水率。
翘曲
要求平整不变型
1、减少UF的配合比例,使胶层柔软化;
2、降低热压条件;
3、热压后放平,保持一定的压力;
4、平衡基材与薄木的各向异性。
表面污染或变色
去除污染或变色
1、防止透胶;
2、调整胶液的PH值;
3、减少固化剂用量;
■使用指定的稀释剂。
■加强干燥场所或烘干室内的换气。
剥落
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或丧失了附着力漆膜的局部和全部剥落的现象。根据剥落程度可分:直径约5毫米以下很薄的小片局部脱落称为鳞片剥落,呈直径在5毫米以上比较大片的局部剥落称为皮壳剥落,比皮壳剥落更大的脱落(或撕下)称脱皮剥落,上涂层与底涂层之间脱落称为层间剥落。
■漆前表面处理不佳,被涂面上有蜡、硅油、水等残存物质。
■表面处理后至涂装的间歇时间过长。
■底材太光滑。
■涂层不适当,涂料本身有层间附着力不良的弊病。
■被涂面应处理清洁。
■用砂布或砂纸打磨底材,以提高涂层的附着力。
■通过试验选择配套性良好的涂料品种,或在施工工艺中选用“湿碰湿”工艺。
问题原因和补救方法
发霉变色
这类问题多发生在潮湿的油漆表面,如水汽凝结在玻璃或金属表面常会发霉,产生棕黑色的污斑。可用杀细菌剂,照说明书的指示处理发霉的部位。等细菌杀死后,将表面清洗干净,然后重新上漆。
失去光泽原因是未上底漆,或底漆及内层漆未干就直接上有光漆,结果有光漆被木料吸收而失去光泽。有光漆的质量不好也是一个原因。此外,沿海地区室外的油漆表面,往往也会很快失去光泽。
■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差,涂料的粘度大。
■喷涂的压力不足,雾化不良。
■喷涂距离不适当,距离太远、喷枪运行速度快。
■喷漆室内风速太大。
■气温太高。
■涂层厚度不够。
■喷涂漆面不平滑,影响涂料的流平或对涂为的吸收。
■选用适合的稀释剂,或添加部份慢干水。
■通过试验选用较低的施工粘度。
■喷涂用压缩空气压力为;带罐吸上型喷枪3.5公斤/平方厘米,重力压送型喷枪3.5-5公斤/平方厘米,以达到良好的雾化。
■喷枪距离选择适当,降低喷漆室内风速。
■喷涂一道漆的厚度应保持在20微米以上。
■被涂面应充分地打磨,使其平整光滑。
起泡
漆膜的一部份从底板或底涂层上浮起,且其内部充满着液体或气体,其大小由小粒状到大块状浮起。
■被涂面有油、汗、指纹、盐碱、打磨灰等亲水物质。
■涂层固化干燥得不充分。
■干漆膜在高温下长期放置。
■搅拌涂料过分急剧。
■被涂表面上残留有水分的场合。
■使用指定的稀释剂,并适当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至合适。
■确认底涂层干透后再涂面漆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象皮革的毛孔那样的孔。
孔径约为100微米左右。
■被涂物面上残留有水、油或其他不纯物,清除得不干净。
■涂料的粘度高。
■长时间激烈搅拌,在涂料中混入空气,生成无数气泡。
漆膜起皱
通常是由于第一遍漆未干即刷第二遍而引起的。这时下层漆中的溶济会影响上层漆膜,使之起皱。可用化学除漆剂或加热法除去起皱的漆膜。
漆面毛糙(麻点)新上漆的表面毛糙,通常是所用的漆刷不干净或者受到周围环境污梁之故。也可能是油漆中混有漆皮,使用前未经沉淀和过滤,旧漆使用前,一定要用油漆滤筛或干净的尼龙丝袜过滤。油漆好的表面在油漆未干时要用罩子或硬纸板遮住,以防沾上灰尘。
如果漆面毛糙,待其干透后,用干湿两用砂纸蘸水打磨光滑,擦净,重新刷上油漆。注意,漆刷必须干净。
上漆的木料表面出现暗斑很可能是木节在上漆前未曾封住,太阳一晒,木料受絷,使树脂从木节中渗出而引起的。用刮刀刮去油漆,然后以细砂纸打磨,露出木节,用封节漆将木节封住,待干透后,重新上漆。
油漆不干室内通风不好,或者温度太低,油漆就干得慢。可以打开所有门窗促进通风,或在室内放一个加热器增加室湿。
如仍未能解决问题,则可能是上漆的表面油腻或脏污。可用化学除漆剂或加热法除去油漆,彻底把表面擦干净,然后重新上漆。
漆面黏小虫尽量趁油漆未干时把小虫剔去,然后用刷子蘸一点油漆轻轻修补一下表面。要是油漆已经开始变干,则要等漆膜完全变硬,再把小虫擦掉,这样做不会把表面弄得一塌糊涂。
发白(泛白、起雾)底材含水率高;环境湿度过高;底层漆膜未干;底漆与胶粘剂或木材内抽提物起反应;打磨不干净等
■被涂面应清洁。
■漆膜应干透。
■避免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放置。
干燥不良
涂装后按产品技术条件规定的干燥规范,漆膜不固化,漆膜发湿。硬度低或表干里不干。
■在底材上残存有蜡、硅油、油、水等。
■喷涂用的压缩空气中含有油。
■稀释剂选用不适当。
■干燥场所换气不良,湿度高、温度低。
■把被涂物表面处理干净,除掉喷涂用压缩空气中的油和水分。
或龟裂范围小,只有几平方寸,可用砂磨块或干湿两用砂纸蘸水,磨去龟裂的油漆。表面打磨光滑之后,抹上腻子,刷上底漆,重新上漆。
底色逸出(透色)底色逸出往往是未上内层漆,而外层漆遮盖能力又很差之故。也可能是使用劣质的内层漆(尤其是乳胶漆)的缘故。
为了遮盖底色,可以再刷一遍外层漆,但是要用遮盖能力和都较一般油漆高的非流淌漆,才能把底色完全遮盖住。
■被涂面粗糙,如打磨不充分,打磨砂纸粗。
■面涂层过薄。
■喷涂过程中的漆雾附在上面。
■在高温、高温的环境或极冷的环境下涂装。
■应细心打磨,并注意打磨的方向,选用的砂纸牌号应适宜。
■使用指定的稀释剂。
■应考虑喷涂顺序,确保面漆层喷涂厚度。
■对底材进行有效封闭,防止底层吸收面漆。
砂纸纹
面漆涂装和干燥后仍能清楚地见到砂纸打磨纹,且影响涂层的外观(光泽、光滑和丰满度)
■涂料配好后,喷涂前,必须经过滤后才能喷涂。
■清理被涂物表面杂物、灰尘至干净。
咬起
涂面漆时出现下涂层被咬脱离,多呈皱纹胀起现象。
■涂层未干透就涂下一道漆。
■面漆的溶剂能溶胀底漆。
■涂得过厚。
■底涂层应干透,再涂面漆。
■面漆采用溶解力弱的溶剂
白化
发白
变白
漆膜变成白雾状,严重的失光,膜上出现微孔和丝纹,但有时在干燥过程中会恢复为本来面貌。
4、用有机溶剂或刀去除透胶。
表面裂纹
防止表面裂纹
1、增加热固性树脂比例,使用固化剂,增加胶粘剂耐水性;
2、适当降低热压条件;
3、调整胶贴薄木的纤维方向;
4、在基材与薄木间隔入一层缓冲层;
5、降低薄木含水率;
6、热压厚合理堆放,减缓水分蒸发;
7、除压后适量喷水;
8、检查基材质量。
薄木拼缝不严
拼缝要求严密
■打磨砂纸用。
■被涂物表面状态有较深的锉刀纹或打磨纹。
■应按工艺要求选用打磨砂纸,涂面漆前采用360-500#耐水砂纸打磨,高装饰性涂层采用500-600#耐水性砂纸。
■提高漆前被涂物表面质量,或刮腻子填平。
桔皮
喷涂时,不能形成平滑的干漆膜面,而呈桔子皮状的凹凸现象。凹凸度约3微米左右。
■稀释剂蒸发得过快。
■压缩空气中严禁混入油和水。
■应在清洁的空气中涂装,为此应进行空调和喷漆室内保持正常。
溶剂泡
气泡
在漆膜上产生气泡状的肿起和孔的现象,即在漆膜内部都有气泡。由溶剂蒸发产生的泡称溶剂泡,如因搅拌涂料时生成的气泡,在涂装成膜过程中未消失产生的泡称为气泡。
■稀释剂蒸发快。
■涂料的粘度高。
■底涂层未干透,还含有溶剂。
若泡中无水,可能是木纹开裂,内有少量空气,经太阳一晒,空气膨胀,漆皮就鼓起了。刮掉起泡的漆皮,用环氧树脂填料填平裂纹,重新上漆。或不用填料,在刮去漆皮处,直接涂上微孔漆。
龟裂
油漆表面出现细小裂纹,原因是采用了互不相容的油漆。上层的漆与底下的漆膨胀系数不同,这种情况多半要用化学除漆剂或热风喷枪将漆除去重新上漆。
4、排除金属污染的可能;
5、除去方法:a、5%草酸溶液冲洗;
b、双氧水脱色。
油漆问题的防止和补救
问题原因和补救方法
油漆剥落
可能是表面过于光滑。如原涂料是有光漆或者是粉质的(如未经处理的色浆涂料),新上的油漆在表面就黏不牢。也可能是木料腐朽或金属有锈斑,使油漆脱落。也有因油漆质量不好而剥落的。
起泡
木料表面的漆层起泡是常见的问题。将泡刺破,如有水冒出,说明漆层底下有潮气,或背后有潮气渗入,太阳一晒,水分蒸分成蒸汽,就把漆皮顶起成泡。用热风喷枪除去起泡的油漆,让木料自然干燥,然后刷上底漆,再在整个修补面上重新上漆。
■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一般为18-26秒.
■适当换气,保持气温在10℃以上.
粗粒
疙疸
在干燥漆膜上产生突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通常大的称为疙疸,小的称“痱子”,有的呈极微细的(针尖状的)颗粒分布,且影响光泽。
■周围空气不清洁,涂装室内有灰尘。
■涂料未很好过滤。
■被涂物面不洁。
■保持喷房内空气干净,不含灰尘。
流淌(流挂)
油漆一次刷得太厚,会造成流淌,可趁漆尚未干,用刷子把漆刷开。若漆已经开始变干,则要待其干透,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平滑,将表面刷干净,再用湿布擦净,然后重新上外层漆,注意不要刷得太厚。
污斑油漆表面产生污斑的原因很多。例如:乳胶漆中的水分溶化了墙上的雅质而透出漆面;用钢丝绒擦过的墙面会产生锈斑;墙面暗管渗漏出现污斑等。为防止污斑,可先刷一层含铝粉的底漆。若已出现污斑,可除去污斑处乳胶漆。若已出现污斑,可除去污斑处乳胶漆,刷一层含铝粉的底漆,重新上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