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变形抗力

第6章 变形抗力


4.1 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
金属的塑性变形抗力是指金属在一定的变形条 件下进行塑性变形时于单位横截面积上抵抗此 变形的力。 为排除复杂应力状态的影响,变形抗力通常用 单向应力状态(单向拉伸、单向压缩)下所测 定的流动应力来度量。有的书称此应力为真实 变形抗力。
实际塑性加工时,如轧制、锻压、挤压、拉拔等,多数是 在三向或两向应力状态下进行的。因此,对同一种加工金 属材料,在主作用力方向上的单位变形力在数值上一般要 比单向应力状态下所测定的变形抗力为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化减小的总效应决定于以下 方面:
回复和再结晶的软化作用; 随温度的升高,新的塑性变形机制的参与作用; 剪切机制(基本塑性变形机制)特性的改变。
图6-2 低碳钢在不同温度下 的拉伸曲线
图6-3 镉与锌的真应力曲线
拉伸试样结果表明,变形抗力随温度的 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类金属(如铜)是 随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指标下降;另 一类金属是,例如钢,其变形抗力随温 度的变化比较复杂。从图中6-2中看出, 加热至100℃时,屈服延伸减小,与其 相应的应力也减小。在400℃附近屈服 延伸消失。
? Є
ln l l0
ln l0 l
l0
3)找出断裂时的真实应力YK及其对应的对数应变 K
YK
PK AK
ЄK
ln
lK l0
金属塑性变形真实应力-对数应 变曲线的确定
在Y 平面上确定出Y 曲线
Y
均匀变形
存在颈缩
o
Є
图1 真实应力-对数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对数应变曲线与标称 应力-对数应变曲线的比较
变形程度的影响
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除其本身大小的影响外, 还与变形物体的材质,当时的变形温度条件和变形速 度有关。
从图6-5中可以看出,当变形金属处于完全硬化状态 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变形抗力增大(曲线1)。
在高温条件下,对某些铁素体类合金,因在变形过程 中只产生动态回复,所以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其 应力保持不变(曲线2)。
第六章 金属的变形抗力
§6.1 基本概念及测定方法 §6.2 影响塑性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 §6.3 加工硬化曲线 §6.4 变形抗力的计算
基本知识点:变形抗力及其测定方法、影响 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加工硬化曲线、变形 抗力的计算。 重点:变形抗力及其测定方法、影响变形抗 力的主要因素、加工硬化曲线。 难点:影响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加工硬化 曲线。
为实现软化过程的时间不够
金属在塑性变形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的进行要发生硬 化,由于回复和再结晶的作用又要发生软化,但回复和再 结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若此时间不够,则将会使变 形金属的硬化速率大于软化速率,结果使变形抗力升高。
当变形速度大于保证得到最大软化的速度时,由于实现软 化过程的时间不够而使变形抗力升高和当变形速度小于保 证得到最大软化的速度时,由于完全实现塑性变形的时间 不够而使变形抗力升高。
图6-1 在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条件下 含碳量对碳钢变形抗力的影响(实线为静压缩,虚线为动压缩)
硅:钢中含硅对塑性变形抗力有明显的影响。用硅使钢合 金化时,可使钢的变形抗力有较大的提高。例如,含硅量 为1.5%~2.0%的结构钢(55Si2 60Si2)在一般的热加工条 件下,其变形抗力比中碳钢约高出20%~25%。含硅量高 达5%~6%以上时,热加工较为困难。
关于真应力的变化,可从图6-3示出的在不同温度条 件下,用拉伸方法所测出的镉与锌的加工硬化曲线中 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硬化减小; 从一定温度开始,硬化曲线平行于横坐标轴,金属不 再继续硬化。 在高温条件下,即使变形不大,金属也有强烈的硬化。 其大小取决于屈服应力与出现细颈时应力间的差异。 当注意,在坐标轴上对应出现细颈的一点,甚至在高 温下也不与坐标原点相重合。
图6-6 三种真应力曲线
图6-7 拉伸指示图
图6-8 第二种真应力曲线
图6-9 近似的真应力曲线
图6-10 近似的真应力曲线
§6.4 变形抗力的计算
长度。
在实验中,根据P和l变化,按公式便可算出其相应的变形 抗力和变形程度的变化。在此所得出的是平均变形抗力和 平均变形程度。因为实验时在试样中的每个晶粒处所呈现 的应力和变形都可能有所差别。
拉伸法所测出的变形抗力比较精确,且方法简单。但实验 时的变形程度一般不应大于20%~30%,否则实验时拉伸 试样会出现细颈,造成在细颈处呈现三向拉应力状态和应 力状态的分布不均。倘若必须计算此刻的变形抗力时,则 必须对所测出的应力加以修正。
压缩法
§6.2 影响塑性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
1 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的影响 碳:在较低的温度下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塑性 变形抗力升高。温度升高时其影响减弱。图6-1示出, 在不同变形温度和变形速度条件下,压下率为30%时含 碳量对变形抗力的影响。可见,低温时的影响比高温时 大得多。 锰:由于钢中含锰量的增多,可使钢成为中锰钢和高锰 钢。其中中锰结构钢(15Mn~50Mn)的变形抗力稍 高于具有相同含碳量的碳钢,而高锰钢(Mn12)有更 高的变形抗力。
变形速度的影响
变形速度增大使变形抗力升高的原因是: 为完全实现塑性变形的时间不够
弹性波是以声速在变形物体内传播。当对变形物 体的加载速度小于声速时,塑性变形在变形物体内 的传播速度比弹性变形在此物体内的传播速度要小。 此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传播速度间的差异,取决于 变形物体的成分、温度和应力状态等因素。
铬:对含铬为0.7%~1.0%的铬钢来讲,影响其变形抗力的 主要不是铬,而是钢中的含碳量。这些钢的变形抗力仅比 具有相应含碳量的碳钢高5%~10%。对高碳铬钢GCr6~ GCr15(含铬量0.45%~1.65%),其变形抗力虽稍高于碳 钢,但影响变形抗力的也主要是碳。
镍:镍在钢中可使变形抗力稍有提高。但对25NiA、30 NiA和13 Ni2A等钢来讲,其变形抗力与碳钢相差不大。当含镍量较高时, 例如Ni25~ Ni28,其变形抗力与碳钢相比有很大的差别。
Є
Y s
Y s
o
Є
o
Є
图6-5 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6.3 加工硬化曲线
常用的硬化曲线可用拉伸、扭转或压缩的方法来确定,其 中应用较广者为拉伸方法。 由于变形程度的表示方式不同,硬化曲线可有多种形式, 常用的有三种(图6-6)即第一种σ-δ曲线,是真应力与 延伸率的关系曲线;第二种σ-ψ曲线,是真应力与断面收 缩率的关系曲线;第三种σ-ε曲线,是真应力与真应变的 关系曲线。 这三种曲线,第二种在实际中应用较多,故仅对其真应力 曲线的作法和性质加以介绍。
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测定方法
测定金属塑性变形抗力的基本方法有拉伸法、压缩法和 扭转法。其中,最常用的前两种方法。 拉伸法 在拉伸实验中通常使用的是圆柱体试样。并认为在拉伸 过程中在试样出现细颈以前,在其标距内工作部分的应 力状态为均匀分布的单向拉应力状态。这时,所测出的 拉应力σ便为变形物体在此变形条件下的变形抗力。
对奥氏体类合金,当变形达到一定程度 后,因有动态再结晶的出现,使应力下 降,直到达到平衡阶段(曲线3)。
由此可见,变形程度对变形抗力的影响 应随变形物体的材质和变形条件的不同 而异。
金属塑性变形过程中应力 与应变的几种表述方法
标称应力-应变关系
又称名义应力或条件应力
定义式:
P
A0
l
l0
式中 P 拉伸载荷;
Y ,
均匀变形
存在颈缩
o
Є
—— 真实应力-对数应变曲线
—— 标称应力-对数应变曲线
常用的几种真实应力应变关系模型
幂指数硬化曲线
Y BЄn
Y BЄ n
Є Y
o
刚塑性硬化曲线 Y
Y s B1Є m
NWPU
Y s B1Єm
刚塑性硬化直线 Y s B2Є
Y
Y
s
B
Є
2
o
理想刚塑性水平直线 Y
A0
Y Є
Є ln l ln l0 l ln F0
l0
l0
F
ln(1 )
金属塑性变形真实应力-对数应 变曲线的确定
1)求出屈服点 s
s
Ps A0
式中 Ps为材料开始屈服时的载荷; A0 为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
2)找出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各瞬间的真实应力Y和对数应变
? ? P
Y A
A A0l0 l
P
F
根据金属在变形过程中的体积不变条件,可得:
F
F0
l0 l
假设,在试样标距的工作部分内金属的变形也是均
匀分布的。所以,此时变形物体的真实变形ε应为
ln l
l0
P为试样在拉伸某瞬间所承受的拉力,F、l分别为
在该拉伸瞬间试样工作部分的实际横断面积和长度,
F0、l0分别为拉伸试样工作部分的原始横断面积和
2 变形温度的影响
从绝对零度到熔点Tm的整个温度区间可分为三个温度区间:①0~0.3Tm 为完全硬化温度区间;②0.3~0.7Tm为部分软化温度区间;③0.7~1.0Tm 为完全软化温度区间。在不同温度区间内变形抗力不同。 在0.3Tm温度以下,基本的塑性变形机制为滑移、孪生和晶间脆化机制。 当温度高于0.3Tm时,非晶机制的作用开始变得明显。之后,溶解-沉 积机制和晶界上的粘性流动机制等也都参与作用。此时,晶间脆化、孪 生等机制的作用会消失或几乎消失。随温度的升高,剪切机制,甚至晶 块间机制也会有明显地改变其特征,其力学现象变得不明显,开始显示 出滑移的扩散特性。
总的来看,对于从0到1.0Tm整个温度区间内都没有物理-化学变化的 金属,其变形抗力的对数值随温度的变化呈线性关系(图6-4,a)。
对伴随有物理-化学变化的金属,在发生此物理-化学变化的温度,
直线的斜率发生改变(图6-4,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