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参考)

社会学知识要点(2017)1.社会学的学科特点:实证性(经验研究、价值中立);整体性;现实性(一)实证性⒈注重经验研究: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途径(而主要不是理论分析)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来。

⒉提倡价值中立(价值判断逻辑判断):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判断好坏与善恶,而只在于判断真假或是否。

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排除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

(二)整体性⒈社会学将社会视为一个整体⒉社会学关注群体甚于关注个人(三)现实性⒈社会学的知识素材来源于现实社会⒉社会学直接面对社会现实问题2.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3.西方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转折:二战之后,社会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4.涂尔干的社会团结:含义;分类。

5.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是指主要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系培养出来的学者组成的、注重经验研究、倡导并从事社区研究而形成的一个学术派别。

该学派开创了参与观察法,并创造了人文区位学理论。

6.中国社会学历史的开端:严复;《群学肄言》中国社会学的先驱——严复《群学肄言》(1903年)7.社区学派社区学派是20世纪30—40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派,它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社会结构及变迁进行了理论探索。

社区学派的活动大大改变了此前中国社会学界往往以译述西方社会学为主的局面,在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一步。

8.社会唯实派、社会唯名派、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社会唯实论——社会是一个客观存在社会唯名论——社会是人们互动的形式其争论的核心是(个人与社会哪个是第一位的、社会是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9.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⒋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⒌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⒍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10.社会的构成要素地理要素、生物要素、文化要素11.滕尼斯对社会的分类12.文化的本质特征及理解13.主文化、亚文化及反文化的理解14.非评比性文化及其作用15.文化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16.社会化的含义17.逆向社会化、再社会化的理解18.镜中我理论19.家庭、学校及大众传播媒介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社会化的主体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

家庭:第一个是个人接受现代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

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同龄群体:他的群体规范和价值往往被个人作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参照系。

工作单位:是个人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大众媒介: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

20.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出所处地位(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或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由相互关系来确定。

)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人们共同活动积累下来的、指导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有关权利与义务的规范)。

⒈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⒉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力、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⒊角色是人们对于处于特定地位上的人们的行为期待。

⒋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2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的理解先赋角色: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22.社会互动的含义所谓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3.符号互动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符号互动理论是一种侧重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的理论流派,这一理论流派认为,社会是由互动着的个人构成的,对于诸多社会现象的解释只能从这种互动中寻找。

二战以后,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以来,在美国甚至在西方影响甚大。

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①人类的最本质特征是用符号表示各种体验的能力,人是符号的使用者②人类运用符号彼此沟通,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中发挥着中介作用③人们通过解释他人行动中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进行交流和互动④在互动过程中由于互动情境的变化,人们也在不断地修改对事物的定义。

⑤角色扮演是最基本的互动方式,在角色扮演中人们不断进行内部解释,即想象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行动意义24.情境与情境定义人们在行动之前所面对的情况或场景,包括作为行为主体的人、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和具体场合等。

情境定义:人们在自觉行动之前要他所面对的情境做出解释,赋予这种既定情境以意义。

25.布劳关于社会交换过程的分析什么是社会交换?布劳接受了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而由霍曼斯进一步讨论的社会交换的基本心理原则。

他认为虽然大部分人类行为是以对于社会交换的考虑为指导的,但并不是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是这样受到交换考虑的指导,社会交换只是人类行为的一部分。

他提出了使行为变为交换行为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该行为的最终目标只有通过与他人互动才能达到;二是该行为必须采取有助于实现这些目的的手段”。

布劳把社会交换界定为“当别人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发生、当别人不再作出报答性反应就停止的行动”。

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权力分化与伙伴群体关系、对抗力量之间的冲突与合作、社区成员之间间接的联系与亲密依恋关系等的基础。

社会的微观结构起源于个体期待社会报酬而发生的交换。

个体之所以相互交往,是因为他们都从他们的相互交往中通过交换得到了某些需要的东西。

在讨论社会交换的形式之前,他又区分了两种社会报酬:内在性报酬和外在性报酬。

“内在性报酬,即从社会交往关系本身中取得的报酬,如乐趣、社会赞同、爱、感激等;外在性报酬。

即在社会交往关系之外取得的报酬.如金钱,商品、邀请、帮助、服从等。

”他把社会交换分为三种形式:(1)内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参加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本身作为目的。

(2)外在性报酬的社会交换。

这种交换的行动者把交往过程看作是实现更远目标的手段。

外在性报酬对一个人合理选择伙伴,提供了客观的独立的标准。

(3)混合性的社会交换。

这种交换既具有内在报酬性.也具有外在报酬性。

接着,他讨论了影响社会交换过程的条件。

布劳列举了三种类型:第一。

交换发展时期与交换伙伴间关系的特点和性质;第二,社会报酬的性质和提供它们时付出的成本;第三,发生交换的社会背景。

26.集体行为的含义及特点集体行为又称为集群行为,顾名思义,群体行为是由某一群体共同表现出来的行为。

是一种人们在激烈互动中自发发生的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众多人的狂热行为。

特点:集群性、暂时性、自发性、非组织性和反常性27.谣言及其加工方式含义: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出,通过非正式的途径额日传播的信息。

产生原因:谣言传播本身就是一种集体行动,他也是各类集体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工方式:简略化片面化同化逻辑化28.群体的构成要素角色、地位、规范、凝聚力29.初级社会群体的含义、特征、功能及发展趋势含义:初级社会群体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它是在人们参与社会生活时最初接触到的、由经常的面对面的直接交往所形成的具有紧密的人际关系的社会群体。

特点:⒈规模较小。

⒉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⒊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

⒋成员难以替代。

⒌群体整合程度高。

⒍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功能:正功能:⒈个人社会化的基本场所。

⒉个人走向社会的桥梁。

⒊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

⒋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家庭本位主义小集团主义发展趋势: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原有的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30.性别差异性别差异是指两性的生物性差别经由社会化制度力量的作用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规和社会角色以及性别分层和性别不平等。

31.核心家庭、生育家庭的理解核心家庭:是由父母及未结婚子女组成的家庭,特点是人口少、辈分少;多集中于我国的城市地区。

通过结婚生子建立起来的家庭是生育家庭32.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权威的含义及特征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二)特定组织目标(三)正式的规范(四)权威的领导体系(五)一定的物质设施与技术条件(六)组织环境权威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

组织权威,具有两种特征,首先,权威是社会组织的特征,权威存在于社会组织。

其次,权威依附于职位,33.组织的非正式结构的含义34.组织的非正式群体的功能35.科层制的含义、特征、优缺点。

含义: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社会学概论试卷第5页共6页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特征:它指的是组织结构【科(横向关系)和层(纵向关系)】和管理方式细密的分工+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

A明确的分工B明确的职位等级C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D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E量才用人F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是依附于个人科层制优点:高效率(最大优点)、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普遍性。

缺点: (1)形式主义。

(2)繁文缛节。

(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变化反应不灵敏。

36.单位组织的含义及特点单位组织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指那些以企事业组织为单元,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简称为单位。

特点,1,集多种职能于一身,2,政治性较强,3,行政等级性,4,组织内部资源的非流动性,5,组织活动的高度计划性,6,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强,37.社会地位的理解1、社会地位:社会差别是社会成员之间基于社会属性的差别。

在这里,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属性就叫做社会地位。

2、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

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种族等;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获得的地位,如医生、教师等);社会地位的类型可分为两种(正式的社会地位与非正式的社会地位)。

38.社会分化的含义、特征、分类含义:所谓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单位变为承担专门的单一功能的多个单位,以及诸社会单位由地位相同变为地位相异的现象。

特征:①功能专门化②地位多样化【社会地位(社会的位置和属性)包括正式(职业)和非正式】分类:垂直分化和水平分化。

垂直分化带来社会分层39.社会不平等的含义40.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及其影响;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三位一体社会分层法)财富——经济标准——市场机会生活机遇——阶级声望地位——社会标准——受人尊重具有威望——身份群体权力——政治标准——支配控制人的能力——政党41.韦伯的阶级划分与马克思的阶级划分的区别42.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收入、财产、职业、教育水平、声望、权力、43.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的理解结构性流动:产业结构教育结构城乡结构职业结构非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代内流动代际流动44.社区研究的方法可以分两类:实地调查方法、分析方法,社区的实地调查是社区分析的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