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儿童临终关怀与护理【最新版 直接用】
儿童临终关怀与护理【最新版 直接用】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悲伤
影响因素 临终患儿与家属的亲密度: 患儿病程长短: 患儿年龄: 家属的文化水平: 家属的性格: 家属的宗教信仰: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
心理反应分期 第1期 极度痛苦期 第2期 全神贯注期 第3期 内疚期 第4期 敌对反应期 第5期 丧失理智期
儿童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近年来,很多国家都建立了各具特色的临终关怀机构,如美国圣约翰医院儿科临 终关怀委员会;苏格兰的“瑞秋之家”和“罗宾之家”等儿童临终关怀疗养院。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一批非赢利性的儿童临终关怀组织,如英国的Helen & Douglas House临终关怀院和儿童姑息治疗协会(Association for Children’s Palliative Care,ACT)、美国的儿童宁养中心(Children’s Hospice)。
目录
content
1 儿童临终关怀概述 2 儿童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3 临终护理
4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 5 临终关怀护理
01
儿童临终关怀概述
儿童临终关怀
儿童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为濒死的 患儿及其家长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以及患儿死亡后对家 长的心理辅导。
儿童临终关怀的对象主要是病情严重、难以救治的患儿及其父母。
感谢聆听
临终抛物线机制
05
临终关怀护理
如何把坏消息告诉家属
工作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清楚掌握病情和治疗过程 安排一个不受干扰的地方,选择适当的时间 聆听、聆听再聆听!避免强求接受 允许对方沉默或表达各种情绪,无须刻意压抑。
提供家庭支持
始于患儿进入NICU直至其离 世后的12周。
入院治疗阶段: 鼓励家属宣泄内心的悲伤; 鼓励家属之间相互支持
04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
有研究表明,NICU患儿父母的心理应激高达90 %以上:患有严重缺陷或疾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就 濒临死亡,这一事件使其整个家庭均需要支持。 子女的死亡对母亲产生的悲伤及负罪感在丧子1 年后都难以释怀,而且这种悲伤并不是其他子女 出生所能替代的。
临终患儿家属的心理反应
学龄前儿童对死亡的概念仍不清楚,常与睡眠混淆;
学龄儿童开始认识死亡,但并不理解死亡的真正含义。对10 岁以下的儿童来说,难以忍受的是病痛的折磨及亲人的分离。 10岁以后的儿童逐渐对死亡有了和成人相似的概念,因 此惧怕死亡及死亡前的痛苦。
临终护理
疼痛和舒适管理(Pain and comfort management) ; 临终关怀护理(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 提供家庭支持(Bereavement support)
儿童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的理念包括:
以治愈为主的治疗转变为关怀为主的照护; 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注重临终患者家属的心理支持。
02
儿童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流行病学
2006年,国家数据显示,5岁以下儿童死亡85%的发生在婴儿 期,59%发生在新生儿期。
患儿濒死阶段: 告诉父母真实的信息; 指导父母对患儿护理; 关注母亲产褥期护理
离世后随访
临终关怀护理
对家属进行适当的死亡教育 鼓励父母多陪伴临终患儿,鼓励参与临终照护。 提供一个私人空间,环境设置上保持柔和光线,避免噪音 监护仪应注意调整模式,避免父母直接面对监护仪上的波形曲线最终变成直线的一幕。 帮助父母实施舒适护理,依据需要留存患儿的头发、足印、照片、手环等,让家人怀念。 医护人员注重语言表达的合理性,尽量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针对不合作家属注意事项
护理人员要端正自身的护理态度,掌握并理解临终患儿家属心理过程:否认、愤怒、 协议、抑郁和接受。 当家属因患儿病情变化出现一些过激言行时,当事的护理人员不可与家属发生争吵, 可适当回避,换人或由医生与其进行有效沟通。 了解其愤怒、不解的原因,予以耐心的解释,以疏导其情绪,满足合理的需求。
医护人员之间经常保持联系,对掌握患儿病情和医疗进展解释应保持一致,避免家属 产生疑虑与不信任。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通过专业的家庭与临床专家的合 作关系确保了儿童及其家庭的健康。它注重 于家庭支持,文化,传统和参与人员的专业 知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是高质量服务的 实践标准。
各国也形成了自己的服务模式,如美国的FOOTPRINTS模式使患儿在任何关 怀照料地点均可得到连续指导和照护。
儿童临终关怀发展现状
中国的儿童临终关怀机构尚不完善,为数稀少。 英国退休护士金玲在长沙创办了中国首个儿童临 终关怀中心“蝴蝶之家”。
03
临终护理
临终患儿的心理反应
婴幼儿尚不能理解死亡;
疼痛和舒适管理
镇痛治疗
药物镇痛:一般建议从患儿停止治疗开始即给予镇痛治疗,直 至死亡。
非药物镇痛:安静、光线柔和的病房环境;非营养式 吸吮;音乐疗法;提供舒适的体位和治疗性抚触
疼痛和舒适管理
舒适护理
袋鼠式护理;
维持身体清洁;
口腔护理;
及时更换尿布及衣服
心理支持
给予心理支持,尽量满足患儿愿望。
提前介入心理干预,给予系统的心理评估,确定 孩子可以承受这个消息之后,根据其心理状况、 个性特征,选择孩子信任的专业人士,分阶段、 分步骤地告诉其实情。
2007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8.1‰,其中婴儿死亡率为 15.3‰。 2010年,妇幼卫生监测统计表明,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4‰ , 其中婴儿死亡率为13.1‰ 。
流行病学
每年,有53000个0-19岁的美国儿童死亡;其中小于1岁的婴儿约占一半。 每年,有900000例围产儿死亡。 新生儿死亡数占活产儿的4.7‰。 婴儿死亡数占活产儿的6.9‰。 先天畸形占总死亡人数的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