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园林的营造特点和案例

东方园林的营造特点和案例

课程作业东方国家园林的营造特点与案例学院名称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12月论文答辩日期2011年 12月摘要方与西方的划分确定东方国家的范围,进而对东方国家园林进行界定。

比较东方国家园林与东方园林的不同,明确具有代表性的东方国家园林有东方园林体系下的中国和日本、伊斯兰园林体系下的波斯和印度、东南亚热带园林体系下的印尼和泰国。

分别对这些国家园林的营造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利用相关案例进行解释说明,对比分析得出东方国家园林的营造特点与案例。

关键词:东方园林东方国家园林东方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东南亚热带园林体系目录1.东方国家园林界定 (4)1.1东西方的提出 (4)1.2东方国家园林的界定 (4)1.2.1东西方国家的划分 (4)1.2.2东方国家园林的界定 (5)2.东方园林体系下的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 (5)2.1中国园林的营造特点与案例 (5)2.1.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5)2.1.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5)2.1.3诗画的情趣 (6)2.1.4意境的含蕴 (6)2.2日本园林的营造特点案例 (7)2.2.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 (7)2.2.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 (7)2.2.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 (7)2.2.4清幽恬静,凝练索雅 (7)2.2.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 (8)2.3中日园林营特点的异同点 (8)3.伊斯兰园林营造特点与案例 (8)3.1模拟天国乐园 (8)3.2理水 (9)3.3植物 (9)3.4建筑 (9)3.5装饰 (10)3.6布局 (10)4.东南亚热带园林营造特点与案例 (10)4. 1东南亚园林基本特点 (11)4. 2 景观选材 (11)4. 3 水景 (11)4. 4 植物选择 (12)4. 5 艺术元素 (12)4. 6 色调 (12)4. 7 其他景观元素 (13)5.结论 (13)参考文献 (14)1.东方国家园林界定1.1东西方的提出从“东方”这一说法的起源看,“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最初划分是欧洲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欧洲信奉基督教的国家将其与其文化有异的其他国家区分开来的文化历史产物。

随着欧洲国家殖民美洲大陆,东西方国家的划分开始被全球接受。

而后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格局和冷战,通常把这二者的“关系”叫做东西方“关系”,使东西方国家按照社会体制明确区分并呈对峙格局。

冷战结束,全球化不断发展,东西方国家的界定也逐渐模糊。

1.2东方国家园林的界定目前关于东方国家的界定主要是指根据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这三个标准划分出来的,而东方国家园林则是指东方国家区域范围内的园林。

1.2.1东西方国家的划分按地理位置来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20°W。

东半球主要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大部分南极洲,西半球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和少部分南极洲。

按文化背景分,西方文化主要指的是希腊罗马经典文化、文艺复兴和理性思维的影响下的基督教文化。

东方文化具有多种宗教文化传统,分别包括远东宗教文化(如:孔子、远东佛教、日本神道教、道教)、印度宗教文化(佛教、印度教、耆那教、锡克教)、中东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拜火教)。

从政治体制上讲,曾经有东方集团与西方集团的分法。

东方集团是二战后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称呼,这些国家起初包括苏联、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布在欧洲和亚洲。

西方集团主要有美国和德国。

从冷战结束开始,受全球化的影响,目前对东西方国家划分的界线也逐渐模糊。

1.2.2东方国家园林的界定一般说来,世界造园的三大体系是指:西亚园林、欧洲(欧美)园林和东方(中国)园林。

根据东西方国家的划分,以及园林学作为一门学科知识的学术性,确定东方国家园林的营造特点的关注点主要在于文化、地理以及园林的发展史,而对政治形态上的研究相对弱化。

综上所述,东方国家园林主要包括了东亚园林体系(由中式古典园林发展而来的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中波斯伊斯兰园林与印度伊斯兰园林两个主要类型)、东南亚园林体系(具有典型的热带风格的园林,主要包括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地区国家)。

2.东方园林体系下的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2.1中国园林的营造特点与案例2.1.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通过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

这个特点在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同时工匠在营造过程中遵循了构架山水、模拟仙境、移天缩地的原则,这些原则在苏州网师园(图1)、北京颐和园(图2)里均有体现。

2.1.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成一系列风景画面。

突出彼此谐调、互补的积极面,限制彼此对立、互斥的消极面,在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谐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如颐和园(图3)内的建筑与环境。

图1 图22.1.3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园林的“时空综合”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触类旁通,融铸时间艺术的诗和空间艺术的画于园林艺术。

使得园林人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诗情画意”。

其中殿春簃(图4)和“月到风来亭”(图5)在这个方面体现明显。

2.1.4意境的含蕴意境,含蕴既深且广,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

其表述的方式丰富多样,大体有三种不同的情况:(1)借助于人工的叠山東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摹拟于咫尺之间;(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等物境表述出来;(3)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作出文字的“点题”。

苏州“小山丛桂轩”(图6)在创造意境方面表现突出。

图3 图4图5 图62.2日本园林的营造特点案例2.2.1源于自然,匠心独运日本园林充分利用造园者的想象,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创造出一个对立统一的景观。

注重选材的朴索、自然,以体现材料本身的纹理、质感为美。

造园者把粗犷朴实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薛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则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浓缩于一石一木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种简朴、谦虚的至美境界。

2.2.2讲究写意.意味深长日本园林常以写意象征手法表现自然,构图简洁、意蕴丰富。

其典型表现便是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的“枯山水”园林(图7)。

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便能表现大江大海、岛屿、山川;不用滴水却能表现悠意汪洋。

不筑一山却能体现高山峻岭,悬崖峭壁。

它同音乐、绘画、文学一样,可以表达深沉的哲理,体现出大自然的风貌特征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情趣。

2.2.3追求细节,构筑完美对于细节的刻画是日本园林中的点睛之笔,对微小的东西如一根枝条一块石头所作出的感性表现,显得极其关心并看得非常重要,这些在飞石、石灯笼、门、洗手钵、培垣等的细节处理上都有充分的体现。

2.2.4清幽恬静,凝练索雅日本的自然山水园,具有清幽恬静.凝练索雅的整体风格。

小巧精致,清雅索洁;不用花卉点缀,不用浓艳色彩,一概运用统一的绿色系。

为了体现茶道中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图7图8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在相当有限的空间内,表现出深山幽谷之境,给人以寂静空灵之感。

空间上对园内的植物进行复杂多样的修整使植物自然生动枝叶舒展体现出天然本性。

2.2.5谈佛论法,体现禅意宗教在日本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而寺院、神社则是日本文化中重要的象征物。

日本园林的造园思想受到极其浓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追求一种远离尘世.超儿脱俗的境界。

特别是后期的枯山水.竭尽其简洁.竭尽其纯洁无树无花只用几尊石组一块白砂凝缠成一方净土。

龙安寺枯山水庭园(图8)是禅宗思想的一种体现,表达了一种哀伤中的愉悦的美;在“抽象构成”的构图上表现了高超的技巧。

2.3中日园林营特点的异同点中日园林虽然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在掇山、理水、建筑、植物上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风貌(详见附表1)。

总体来说,中国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人的成分,以人为本;日本园林偏重自然的成分,以神为本。

正如陈从周先生所说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

3.伊斯兰园林营造特点与案例伊斯兰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是古代阿拉伯人在吸收两河流域和波斯园林艺术基础上创造的,以幼发拉底,底格利斯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以叙利亚、波斯、伊拉克为主要代表,影响到欧洲的西班牙和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是一种模拟伊斯兰教天国的高度人工化、几何化的园林艺术形式。

3.1模拟天国乐园伊斯兰园林艺术深受伊斯兰宗教文化的影响,模似《古兰经》中天国乐园。

《古兰经》里把这个理想写得十分明确:“许给敬慎之人天园的情形:内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在饮者感觉美味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

这水、乳、酒、蜜四条河构成的基本形式对伊斯兰园林的影响巨大,成为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构成要素。

3.2理水伊斯兰园林中体现出了阿拉伯民族惜水如金的思想,水的运用造景与功能兼备。

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生命,在园林中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存在,也是庭院中的焦点。

常见的理水形式有水池、沟渠、喷泉等,沟渠明暗交替,盘式涌泉滴水。

这些水景共同主导着庭院的布局。

同时,水景体系还发挥着实用功能。

它们既能降低庭院的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在炎炎夏日营造一个凉爽宜人的环境,又能灌溉植物.其具体做法是通过点点滴滴蓄聚于盆池,再穿过地道或明沟,延伸到植物的根系。

3.3植物在伊斯兰园林中,植物的栽植规则式种植,大小并用,主导全园结构且注重实用功能。

在栽培方式上,高大的树木与低矮的植物并用。

伊斯兰庭院中矩形小花坛多低于园路,低矮植物种植在花坛中刚好与路面相平,精致小巧,宛如铺了地毯一般。

花坛边沿栽植修剪整齐的桃金娘、黄杨等高木镶边植物。

在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上,多用冠大阴浓且可食用或药用的树木。

庭院中惯用的植物种类多是常绿且易塑形的植物,如松柏类、黄杨、桃金娘等(图9)。

伊斯兰庭院内绿荫树常沿高墙内侧成排栽植或沿主图9园路列植,形成整齐安静的林荫大道。

林荫大道常是全园的主轴,对庭院的整体结构起着主导作用。

成行成列的绿荫树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也有防御外部入侵的功能,同时又给人以整齐、统一的视觉感受。

3.4建筑伊斯兰建筑的平立剖面构图中较多地使用了几何构图手法, 光影效果明显。

建筑主要表现了实体的重量感,如厚实的墙体、拱券和梁柱等。

在外轮廓处理中,强调纯几何形的造型元素,如矩形、三角形或圆形,强调凹曲面或凸曲面的外张力,赋予建筑一种向上腾起和向四周扩张的性格。

此外,伊斯兰建筑体块之间的光影对比也创造了一种迷离梦幻的空间效果,即通过光元素产生了一种附加的图案层次使空间得到转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