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体育_1、足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体育_1、足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具有一定的独特的分析、思考能力,身体正处于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的初始阶段,心理上也开始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他们活泼好动对体育活动的热情高,但是他们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有限,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较大,一般组织游戏可以按照性别进行分组。

另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个性突出、爱表现自己,绝大多数孩子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自控能力较差、集体意识比较淡薄,需要有意识的组织集体活动引导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

参与本课学习的学生已经学过脚内侧踢球以及脚背内侧传球,在现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学习脚背外侧传球能较好的丰富学习对足球项目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与提高学生的足球素养。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95%的学生都能够用脚背外侧技术传地滚球至3-5米以外的同伴脚下。

80%的学生完成动作时能够找准支撑脚的位置,100%的小组完成团队晋级。

另外学生对踢球时脚触球部位的把握还不是特别熟练,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练习与强化。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教材分析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5至六年级全一册)》第六章第二节小足球。

脚背外侧传球是水平三(5、
6年级)小足球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发展学生灵敏、速度素质,培养学生对足球的控制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脚内侧踢球和脚背内侧传球后再学习脚背外侧传球,目的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传球能力和球感,激发学生学习足球的兴趣,初步掌握脚背外侧传球后为方便后期的各种方式运球的学习打下基础。

另外脚背外侧传地滚球是脚背外侧传球技术中相对较为简单的一种方式,一方面是为了让现有水平的学生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另一方面是按照学生技能的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的选择这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教学重点是支撑脚脚尖指向出球方向,脚触球部位。

教学难点是支撑脚的位置,踢球腿的摆动路线。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评测练习
1.“过低杆”活动监测学生完成脚背外侧传地滚球后球能否贴地面滚动。

2.“穿隧道”活动监测学生完成脚背外侧穿地滚球后球能否沿直线滚动。

3.“我是射手”活动监测学生能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保持稳定的动作质量。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脚内侧踢球、脚背内侧传球之后设计的一堂传球技术为主的综合技术练习课。

设计意图首先是想让学生丰富对足球项目的认知,保持对足球运动的新鲜感。

其次是希望学生的脚背外侧传球技术水平有所提升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足球的专业素养。

最后
是引导学生整节课都用脚带球集合或者分散练习,让学生掌握课堂重点技术的同时,综合运用各种运球技术。

从具体实施效果来看,学生非常喜欢足球技术的活动化设计,将技术嵌入在活动中完成,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足球素养就有了提升。

课后通过对学生心率的测定来看,本课节虽然说活动的量比较大但是活动的强度还不够。

后期在脚背外侧传球复习课中可以逐渐设计弱对抗、对抗类的活动已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目的。

《脚背外侧传地滚球》课标分析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5-6年级)章节中明确指出,学生在运动参与领域能够感受到小足球活动中得分的乐趣和成功感,运动技能领域能基本掌握小足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组合,身体健康领域能完成绕杆等灵敏性练习,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领域能够遇到挫折时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表现出自制能力并且能乐于融入团队体
育活动并完成自己的任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