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学案
④即掉尾奋耳( )( )
(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补充译文】
有一天,著名古琴演奏家公明仪对着一头老牛弹琴。他先奏了一首名曲——高雅的古琴曲“清角”。尽管公明仪自己觉得弹得十分精彩,但是,老牛就象没有听见一样,只顾埋头吃草。公明仪又用古琴模仿蚊虻(méng)嗡嗡的叫声,还模仿离群的小牛犊发出的哀鸣声。那头老牛立刻停止吃草,抬起头,竖起耳朵,摇着尾巴,来回踏着小步,注意地听着。
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四、课堂小结:(背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的理想,“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理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的理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理想。如果说人生是海,理想便是照亮航程的灯塔;如果说人生是桥,理想便是默默支撑的桥墩;如果说人生是路,理想便是黎明开启是的启明星。因为有理想,人生才充实;因为有理想,人生才美好;因为有理想,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愿大家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2、了解《论语》
《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门徒的____,与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扫清障碍,给加点字注音
论( )语不亦说( )乎愠()三省()传()不习乎曾( )子罔( )殆( )诲( )女( )知之乎弘( )毅()凋( )焉( )哉( )
《论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原则。
【知识补充】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字?为什么?
4、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5、语言运用
①语言运用并交流(仿照第一诗节,写几句话)
示例: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
(5).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注:①操,琴曲。②蹀躞(diéxiè),踮着小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 ) ②不合其耳也( ) ③孤犊之鸣( )
d、解释重点词语;e、调整语序,连缀成文。
2、每一则的学习重点是个别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明确它与学习方法有关,还是与学习态度、修身做人有关系。
四、成果展示
1、每个小组讲解一则
2、你最喜欢那一则,说出理由。
五、总结课文
本课中出现的成语有:
六、巩固练习
1、解释词语。
①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重难点:朗读理解诗歌的主旨,赏析诗歌的语言
一、夯实基础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蜕()洗濯()玷污()船舶()脊梁()扒
窃()诅咒()庸人()迸发()碌碌终生()
2、解释下列词语
海天相吻浪子回头来自碌碌终生绝处逢生可望不可即
3、填空。
(1)流沙河,原名,代诗人。
(2)诗歌从表达方式上分为诗、诗、诗,《理想》属于诗。
《论语》是主要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宋朝以来,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预习问题】
1、走近孔子
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2).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大连!“
(3).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任重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原文句子填空
(1).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寄语: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倔强、寂寥、诅咒、碌碌终生、可望不可即、绝处逢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主旨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追求美好人生,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论语》中的成语,是广为流传的金玉良言,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并通过我们作用于我们的后世,这就是手书口传的文化积累。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吸纳他人的读书收获,希望今天的交流我们都满载而归。
二、检查预习1、2、3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导学: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a、把单音字变成双音字;b、古今意思不同,找准差别;c、通假字还原;
二、理解探究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三、合作释疑
1、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2、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