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诗歌中的现代性特征

李商隐诗歌中的现代性特征

这种富于象征性的诗风使李商隐的诗在富有 象征意义的同时也带上了几分朦胧性和多义性,使 读者很难透彻理解诗人的本意,但却无法减少对李 诗的喜爱。
二、残缺美 李商隐在《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中有这样 两句诗:“公先真帝子,我系本王孙。 ”唐朝承魏晋南 北朝之余风,在社会上十分注重门第望族,这两句 诗中的“真帝子”是指诗人的好友萧浣,因他是南北 朝时梁朝皇帝萧道成之后,而“王孙”则是诗人自谓 之词, 因为李商隐的远祖和李唐的祖先有同族关 系。 这可以说是一种荣耀,但却只能是镜花水月,无 法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也未能挽回李商隐的家族式 微没落的命运。 诗人自幼就饱受生活的艰辛,在短 暂的童年里两次遭受亲人离世的悲痛。 但所有这些 不幸的遭遇并没有阻碍诗人的学习,他“五年读经 书, 七年弄笔砚”(《上崔华州书》), 可谓是才气逼 人,但却始终不能受到重用。 李商隐生活在宦官专 权、党人倾轧的时代,自进入仕途,就一直生活在牛 李党争的夹缝中,从未得志,没有担任过重要职务,
在诗歌中,无论叙事诗还是写景诗,都不可能 只是单独的写景或叙事,或多或少都带会有作者的 主观感受。 而李商隐诗歌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他的 许多诗歌已经不仅仅是在歌咏中流露出一些个人 情感,而是将其完全象征化。 诗人把自己的灵魂赋 予所咏的景物、事物和人物,使它(他)们带上强烈的 象征色彩,在很高的程度上与作者融为一体,甚至成 为诗人的化身,使诗歌形象表现出物我不分、合而 为一的状态。 在李诗中读者透过这些带有象征性的 意象总能体验到诗人自身的情绪和情感,每一首诗 都会让读者依稀看到诗人的影子,落寞的、哀伤的、 惆怅的、愤怒的,它让你渐渐地接近这个不幸而伟 大的诗人,和诗人一起去感受那些悲与痛,这就是 李诗的象征性所具有的魅力。
摘 要: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无题诗虽晦涩难懂却依然家喻户晓,足可见其诗的魅力。 而这种魅力离不开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锐意创新,尤其是其诗中所表现出的现代性特征,更是一种难能可 贵的实践。
关键词:象征;残缺;主观;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7-0071-04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受到许 多前辈诗人的影响,比如以浪漫主义传世的“诗仙” 李白,以现实主义闻名的“诗史”杜甫,还有“鬼才” 诗人李贺等,使得李诗得以兼采众长而又自成一派 诗风。 他的诗无论写景咏物亦或是抒情言志,无不 意蕴幽深,犹如一层层迷雾,其中隐藏的是诗人的 心灵体验与人生感悟。李商隐将他内心的情绪情感 寄托在许多非现实的意象之中,以暗示、象征等多 种现代主义的方法将其主观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一、象征性 象征主义源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 花》,是现代主义的一个流派。 主张将内心情感与心 灵体验都寄托于外在事物之中,与中国古诗中的比 兴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象征主义诗歌中所描写的 意象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非现实性,即使是生活中 常见之物也往往因诗人的诗情而焕发出不同以往 的色彩和意义。 歌咏情,诗言志。 中国古诗向来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的满腹情感与经纶也全都蕴含在几十个字之 中。此情非字所表达,而是字所传达出的意象。大部 分诗人都习惯于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 态等等,通过各种外界事物,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 来,李商隐却不是。 李商隐反对以诗叙事,以诗发议 论,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 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 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 象。 这些意象常常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出现在李诗 中的意象常常带有非现实的色彩,比如珠泪、玉烟、 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碧城、瑶台、灵风、梦雨等 等,这些意象均是难以指实的。 就连蝉、莺、柳、梅等, 看似客观之物,在李商隐的诗中似乎也不再是平日
- 71 -
中笔下发而为诗,又与诗人的心象融合,从而构成 印象色彩很浓的诗境。 在这种诗境中,诗歌的意象, 是以内心体验为核心向外投射,往往错综跳跃,不受 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 《文心雕龙·隐秀 篇》云:“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隐以复意为 工。 ”李商隐的诗因象征而多义,往往给读者提供更 多方面的启示和联想,构成解读上的复义。 他通过 所写的事物,指示多重意旨。 《锦瑟》一诗就众说纷 纭,何焯、朱彝尊认为是悼亡诗,岑仲勉在《隋唐史》 下卷中又认为它是伤唐之作, 总之是没有定论,就 是因为诗中意象的多重意旨。
第 33 卷 第 7 期 2012 年 7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汉 文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
Vol. 33 No.7 Jul. 2012
李商隐诗歌中的现代性特征
孙波
(赤峰学院 文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所常见之物了,这些都可以从他的诗句里看出。 比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在这首诗里, 诗人避免了历叙平生的方式,而 是在回顾年华往事中将自己的身世悲剧和心理悲 剧幻化为一幅幅各自独立、 含意朦胧的象征性图 景。 诗人因睹“锦瑟”之形、闻“锦瑟”之声而悲叹已 逝的岁月年华, 使这一意象既成为诗人兴感的凭 借,又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诗中的每个意象都 有其不可取代的象征意义。 诗人身世遭遇的如梦似 幻,杜鹃泣血般的伤春忧世,向往与追求的终归虚 无。 所有这些象征性图景在时间、空间、情感等方面 都不存在固定的次序,但在表达诗歌主题、传达诗 人心声方面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为可贵的 是李诗中的意象所独有的生气。 钱钟书评此诗时写 到:“……沧海……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 已见虽化珠圆,仍含热泪,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 宝质而不失人气。 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 之坚冷。盖喻己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 勃,异于雕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 ……珠泪玉烟亦 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 ”(《冯注玉谿生诗集 全评》)① 可见李诗的象征与朦胧是与他直观地表现心 灵世界相伴随而产生的。 当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 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地浮现,所以出现 于他诗中的物象总是与诗人的主观意识存在着微 妙而恰当的联系,这些可感性极强的形象在诗人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