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复习指导
• 类比法:类比法就是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 问题说明白,用具体的、形象的、人们熟 悉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 形的、陌生的事物。 • 举例: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跟水波的传 播相似。
• 归纳法:归纳法是先给出一些具体事实, 然后归纳这些事实共同特征,进而得出相 关的概念、规律。 • 举例: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时, 通过对一些发声体和不发声的物体的观察、 触摸和比较,感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通过大量的实例,归纳出了“声音是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 噪声在物理学中与环保角度的区别:在物 理学中把无规律的声音叫做噪声;而环保 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 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 噪声。分别举出一个例子。 • 记住噪声三数据:90分贝以上影响听力; 70分贝以上影响工作学习;50分贝以上影 响休息睡眠。 • 超声与次声的速度问题:超声与次声的速 度在空气中相等,且都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 回声的产生: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
• 百米赛跑问题:甲乙百米赛跑,每次总是甲到终点, 乙差10米,若乙提前10米比赛结果如何?甲退后10 米比赛,结果如何? • 比例问题: • 追及问题:追及者与被追者所用时间相同列方程。 • 相对速度:同向时相对速度等于速度之差,相向时 相对速度等于速度之和。 • 相遇问题:相遇时间等于相对距离与相对速度的比 值。 • 过车过桥问题:过桥时间等于桥长加车长与车速的 比值。车全部在桥上时间等于桥长减车长与车速的 比值。 • 火车相错的时间:火车相错的时间等于两车长与相 对速度的比值。
初中物理二三章研究方法
•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 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 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 举例: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中,用乒 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在发声的鼓面或扬声器 上撒上碎纸片,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等。
• 敲击不同的物体发声,听者听到两次敲击声间 隔为t则: s s
t
v
1
v
2
• 山谷间声响,两次听到回声时间分别为t1、t2则 山谷宽s=v(t1+t2)/2
• 光源的定义及其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光源 • 光源的分类 • 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物理学中还有这种研究方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 • 光线的定义 • 注意:光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 但是光是实际存在的。 • 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举例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 成、站队、皮影、立竿见影、激光准直、植树、木 工吊线、打靶瞄准等 • 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其作图 • 夏日浓荫的树中行船来回时间比较问题:两码头船来回, 水不流动时用时t1,水流动时用时t2则t1 < t2 (船速不变) • 水中行船上下游打捞物体问题:在一水流动的 河中漂有一物,物体上下游100米处各有一船 以相同的船速靠近漂浮物,则谁先打捞到漂浮 物? • 上电梯的问题:某人上楼,电梯不动人需时间 t1,人不动电梯运行需时间t2,若人在运动的 电梯上上楼需时间 。 • 速度的物理意义:5m/s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 的路程(距离)为5米.
• 声纹锁记录的是音色。 • 电子琴、口技等出现模仿文字时是音色。 • 扩音机及音量旋钮,声音洪亮等意思说的是声 音的响度。 • 保温瓶内灌开水,水越多音调越高。 • 管乐器是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 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 • 只要见到吹的物体,且空气柱长短改变,即改 变声音的音调。例如,吹吸管并剪断,吹水瓶, 吹哨子拉动活塞等。 • 吹敲物体的不同:水瓶,吹时水多音调高;敲 时水多音调低。 • 在空气中敲击铁轨、课桌等物体,耳朵离开物 体和贴着物体听声音效果不一样因为固体传声 效果好。
• 测量速度时的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 小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 小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 •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一物体第1秒通过2米,第2 秒通过2米,第3秒通过2米则物体在3秒内 可能 (选填“可能”“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注意路程与对应时间的 比)。
• 水流声为液体发声,传到我们耳朵的声音仍然 是空气传播的。 • 男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声是音调变低。 • 回声测距离的公式:s=vt/2. • 超声与次声都属于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传 播的速度340米/秒。 • 用声(包括超声与次声)不能测量宇宙天体间 的距离是因为宇宙天体间是真空,声音不能再 真空中传播。 • 声音不仅传递能量,而且能传递信息。 • 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 音越弱。例如:真空罩实验抽气的过程、放在 注射器内的音乐芯片在抽活塞的过程等。
你可以看一遍,你也可以把它抄写 下来。你也可以只记下你薄弱内容, 只要你对自己负责就行。
• 物理学的定义: •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 机械运动的定义:
• 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机械运动主要看是否有物 体位置发生改变。
•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内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 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是不同的。 • 相对静止的现象举例:接力赛的接棒、地球同 步卫星、宇宙飞船空中对接、飞机空中加油。 • 风洞实验中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是以流动空气 为参照物
• 熟记:一张纸的厚度大约40—90微米,头发丝 的直径大约50—80微米。 • 1.76×109nm可能是(人的身高、物理课本长 度、山的高度、篮球场的宽度) • 换单位记录不影响记录的精确度:例如物体长 度为360.0cm,若用米做单位应记为3.600m。 • 换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再次测量时的记录例 如利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出的值为 350.7毫米,此时换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 再次进行测量时应记录为351mm或35.1cm。 • 刻度尺的刻线刻画的很细目的是:减小测量误 差。
• • • • •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辨别歌手或谁在讲话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不能用大小)。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不能用大小)。 注意乐音与音乐的区别,注意写的时候容易把 音色误写成音乐。 • 乐器用不同的力敲打、吹奏;物体用不同的力 拨动等出现力的大小时改变的是响度。 • 物体拨动快慢、尺子露出的长短,声源振动的 快慢等出现快慢时,改变的是音调。 • 演奏同一乐曲时,所有的乐器音调相同。不同 种类的乐器音色不同。
• 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圆牌中的60表示在该 路段中车速不允许超过60km/h。 方牌中 的上海120km表示从此标志牌到上海还有 120千米。 • 火车竖直冒烟的问题:行进的火车冒烟形 状竖直,则风与火车同向且速度相等。 • 数铁轨的问题:数铁轨计时测车速时注意 v=(n-1)l/t。 • 能否用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与通过的 路程的比定义为速度?说明理由?能,但 不方便因为数字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不符合人们的习惯。
• 实验加推理法:科学推理法又称为理想实验法, 是指人们在现有认识水平,实验仪器等条件的 限制下无法直接去认知、验证某些物理特性和 物理规律时,在已有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对 未知的现象和规律作出的科学推理和预见,从 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 举例:在研究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我们实验 室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 实验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 越来越稀薄,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根据 这一实验现象,我们进一步推理:如果玻璃罩 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声音。由此得到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 阳光下在纸板上穿一个三角形洞,举起纸板地上的 光斑为圆形,注意小孔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利用光的反射测量天体间的距离S=vt/2 • 百米赛跑计时员应在何时计时准确?若在听到枪声 计时是多计了还是少计了多少时间? • 为什么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人通过纸板上的洞向外看,离纸板越近看到的范围 越大还是越小? • 光的反射定义 • 区别三句话: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 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 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到 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漫反射的光进入我们 的眼睛。
• 声音反射举例:天坛回音壁、声呐导航定 位、蝙蝠导航等。 • 次声的产生主要是灾害;人类能熟练应用 的主要是超声。 • 飞机飞过天空,地上的家禽死亡现象是噪 声太大造成的。 • 解释现象时遇到蝴蝶飞过、挥动手臂、夏 天风吹电线以及夏天风吹柳条听不到声音 主要是他们发出的是次声,不在人耳的听 觉范围。
• 做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 做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的 说法正误:通过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 ) 所用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 )速度与路 程和时间无关(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 )路程与时间成正 比( √ ) • 前半路程后半路程问题:前半程平均速度v1, 后半程平均速度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前半时间后半时间问题:前时间平均速度v1, 后时间平均速度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 关时,为了研究某一变量与另一物理量的 关系我们总是要控制其它几个因素,而只 研究这一个变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 变量法。
• 举例: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 • •
打雷处距离听着多远?S=vt 回声测距离:s=vt/2 汽车驶向山崖,鸣笛时距离为 s则2s=v车t+v声t 汽车驶向山崖,听回声时距离为 s则2s=v声t-v车t
• 测量长度时通常要多次的目的是:减小测 量误差。 •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一般不从刻度尺的头开 始,而是留有一段距离为什么?答防止零 刻度线磨损。 • 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求:测量玻璃时应选分 度值是(1mm)?测量跳远成绩时应选分 度值(1cm)?测量人的身高应选分度值是 (1cm)?测量操场的周长应选分度值是 (1dm)? • 张与页的区别:1张等于2页。测量纸张厚 度应注意张与页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