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方法

论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摘要歧义句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多种意义的语言现象。

歧义句这种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非常多见,其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并存。

该文从同音异义词、词语轻重读法、含有多义词、含有多种词性、组合层次、语义关系、多个修饰语、含有动宾结构、指代不明九个方面论述了歧义句的类型;用变换、语境等方法消除歧义句。

关键词类型语义歧义句变换歧义句是语言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也可称之为歧解句,指的是同一语言形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的语言现象。

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中,举出的例子有4个意义:叫“汽车,快点儿!”由叫字引进的一个命令句,对出租车说的“叫汽车,快点!”两个命令句。

对身边某人说的“叫汽车/快点!”一个陈述句,叫汽车是主语,快点是谓语。

“叫/汽车快点!”是一个直接命令句。

(对身边的人)。

包含一个间接命令句(对出租车)。

很显然这几句话的文字形式是一样的,都是“叫汽车快点”。

然而表达的意思却是不同的。

歧义句是语言系统错综复杂精细微妙的反映。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先进性。

歧义句严格意义上是一种语病,但是将歧义句运用得恰到好处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文章诙谐幽默。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歧义句的类型和消除方法。

一、歧义句的类型(一) 同音异义词的歧义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充分利用语调、重音、停顿等语音条件,或者听话者又可以直接插话要求重复,但并不能说他就没有歧义的存在。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义词的普遍存在,这种词主要的特点是共用一个音节,拥有同样的语音形式。

这就给用语音表达意思的口语带来了麻烦。

例如“zhi”这个音节就有“只、指、纸、支、直、之、址、趾”等多个汉字与之相对应。

例如:“听人模糊的说,老爷子商量什么‘费力’的大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班布尔善脑子‘翁’的一声,‘废立’已入奴才之口。

”这段话中的“fei li”这个音节就有多个词组。

“费力”可以是费劲,不容易的意思。

而“废立”则指的是废除当时的皇上,是掉脑袋的大罪。

这没有一点关系的两个词语用在话语中,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还有一些书名和其他事物的名称相混。

例如:我喜欢“qiu ye”——秋夜《秋夜》在这句话中,“qiu ye”这个音节可以是秋夜——秋天的夜晚,也可以是《秋夜》——书的名称。

(二) 词语轻重读法不同的歧义句词语在语音方面“轻重”读法的不同引句子意思的变化,近而形成歧义句式。

汉字读音方面的情况繁多,重音就可以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

逻辑重音尤为重要,由于它的位置很活跃,我们运用它可以将大多数的句子变成歧义句。

因词语轻重读法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是指在语言中可以读轻声又可以读本调的词语放在句子中而产生的歧义。

例如:我想起来了。

[1]“起来”的两种不同的读法,使句子具有不同的意思。

“起来”读轻声时作补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小,意思是对以前忘却的事情重新想起。

“起来”读本调时作谓语,“想”和“起来”之间的停顿较大,意思是我准备起床了。

寻找回来的世界。

该句可以理解成述宾关系和定中关系,其主要原因是“回来”一词既可以读本调,又可以读轻声,读本调时“回来”前停顿时间可以长些,即“寻找/回来的世界;”而读轻声时其停顿可放在“世界”前,即“寻找回来的/世界”。

他打开抽屉拿一支钢笔出来给我。

该句的“出来”一词,读轻声作补语,表示主语他有“打开”“拿”“交给我”三个连续的动作;读本调作谓语动词,表明他有“打开”“拿”“交给我”“出来”四个连续的动作。

怕死的人。

这句比较复杂,其中由于“死”的轻重读法而导致歧义,读轻声时其停顿为“怕死的/人”;读重音时又有两种情况其停顿分别是“怕/死的人”和“怕死的 /人”。

虽然读重音的后一种停顿与读轻声的停顿地方相同,但语义和结构关系不同,主要是“怕死”重读时是述宾关系,读轻声时是述补关系。

总起来说,此标题有三种语义,我们用图解法分析如下:怕死/ 的人(“死”轻读,语义是人已经死)怕/ 死 /的人(“死”重读,语义是人害怕死)怕 /死的人(“死”重读,语义是害怕死尸)(三)含有多义词的歧义句任何语言的词汇中单义词的数量是有限的,主要是科学术语之类,大多数词是多义词,因此多义性是词的特点之一。

语言单位具有多义性是很正常的现象。

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有多种解释。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词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当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

比如:一个“熟”字,用在“果子熟了”一句中,表示“食物加热到可以食用的程度”;用在“他是一个熟练工”一句中,表示“是熟手”;用在“这篇文章我读熟了”一句中,表示“程度深”;用在“这个地方我很熟”一句中,表示“因常见或常用而知道得很清楚”。

词的多义现象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周围社会的认识逐渐深化,不可避免地要用原有的一些词语来表示相关的其它一些事物,并且新旧词义并存,这就造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也正因为有了一词多义现象,我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多彩。

但是如果多义词在句中的意义是多个,而不是单一的意义,那这个句子就产生了歧义。

例如:我已经走了一个小时了。

“走”是这句话的关键所在,也是产生歧义的原因。

当“走”解释为行走时,句义是“我已经行走了一个小时了。

”但当“走”解释为离开时,句义就变成了“我已经离开了一个小时了。

”一品牛大碗关门了。

此句有歧义,原因在“关门”一词有停业和打烊两种不同的解释,每一种解释有一种意义。

因此“一品牛大碗”可能是停业了,也可能是打烊了。

我不想吃饭了。

这句话初看没什么,但是稍一留心就会发现,到底是不吃米饭了,还是不吃早饭、午饭这一类的饭食呢?这就取决与“饭”的具体解释了。

买好钢笔。

这个语言单位的歧义是由于“好”一词的两种不同的解释。

当“好”为完的意思时,该句应解释“买完钢笔”的意思。

当“好”为质量好的意思时,该句是“买质量好的钢笔。

”走进客厅,只见主人坐在太师椅上,一边站着一个小孩。

“一边”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只有一边”(左边或右边),一个是“两边”。

这就使读者难以理解。

(四)含有多种词性变化的歧义句词性的变化,也可引起切分相同结构的不同结构关系。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语法也极为复杂。

许多词的词性都并非单纯的一种。

如领导、锤、锁、计划、服务、危害、钉、扣、盖、试验、表演、研究等都是一个词有多种词性,属于兼类词。

由于词的兼类而造成词义的不确定,在汉语里也是常见的,他同时也是引起歧义的潜在因素。

例如:这车没锁。

这句话之所以有歧义,主要是锁的词性决定的。

“锁”是名词时,表示的意思是这个车没买车锁;而“锁”是动词时,表示这个车没上锁。

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把教室打扫的干干净净。

这句话有歧义的原因在于“和”字的两种词性,即介词与连词。

是介词,则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和“同学们”;是连词,那么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自己。

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

“铁锤锤碗锤不碎,为什么?”答案是“锤比碗硬”。

从这个题目看出,“锤”字的词性很重要,是名词,就得出答案;是动词,就回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难。

思维科学。

该结构的歧义是由于“科学”的词性决定的。

“科学”为名词时,表示思维方面的科学;是动词时,表示思维方式很正确。

他爬过山没有?这句话给人们的错觉是:是问他以前是否有过爬山的经历,还是问他是否爬过了这座山。

这主要是因为“过”的词性不确定引起的。

前者过的词性是助词,后者是动词。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这句话有歧义,原因是“保管”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保证”的意思,句义可以理解为“这批种子保证没问题。

”另一种是“保存和管理”的意思,句义可以理解为“这批种子保存和管理得没问题。

”(五)组合层次不同的歧义句句子层次切分不同的歧义是不可忽视的。

汉语的层次性是说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虽然在外在形式(语音、文字)上是线性的,但从词与词的结构关系上又能看出,词在句法结构中的组合是有紧有疏、有先有后的。

除非这个句法结构是由简单成分构成的。

如“太高”、“起航”等,其他句法结构都具有层次性。

汉语的语言片段切分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意思进而构成歧义句。

1.层次划分出不同主语的歧义句。

例:我们三个一班。

我们公司讨论。

这两个句子都是由于句子层次不同而切分出不同的主语。

“我们三个一班”的主语可以是“我们”,所表示的意思是“我们”三个“一班”;主语也可以是“我们三个”表示“我们三个”在同一班级或“我们三个”在“1班”。

“我们公司讨论”的主语可以是“我们”也可以是“我们公司”。

当主语是“我们”,指出的是“公司”是“讨论”的地点。

诸如此类还有:车上睡不好。

[2]这样做不成。

试比较,“车上/睡不好。

”和“车上睡/不好。

”这两种不同的划分方法导致句义有很大的区别。

主语是表示地点的车上,谓语是述补短语睡不好,意思是在车上睡觉不塌实。

而“车上睡/不好”的意思是在车上睡觉不好。

2.与数量词相关的直接成分在前在后不能确定的歧义句例: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这个句子可划分为“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也可划分为“准备了两天/的食物。

”前一种在“两天”划开表示准备了足够两天用的食物。

而后种划分表示这些食物的准备花费掉两天的时间。

像这样的句子还有: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

(这句话有两个意思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3.与特殊字相关的直接成分在前在后的歧义句例:早上来。

这两个句子中的“上”是造成歧义句的根本。

“早/上来。

”和“早上/来。

”虽然是同样的句子,但划分不同句子的意思是不同的。

前种划分的意思是快点上来,而后一种是早晨来。

不仅“上”有这种情况,“出”“起”也有这种情况。

例如“晒得/出油。

”和“晒得出/油。

”“早/起了。

”和“早起/来。

”4.特殊的否定句可划分出不同的句义的歧义句例:不是电视剧不好看。

这类歧义句往往是否定判断。

但也可理解为“不……不”形式的假言判断,含有“如果……就不”的意思。

“不是电视剧不好看”就可以理解为纯粹的否定判断表肯定的意思“电视剧好看”或理解为假言判断“如果不是电视剧就不好看。

”(六)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句语义指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的施事、受事、与事、时间、工具、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等。

简言之,语法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不同的歧义句就是指句中名词与动词、或名词之间不同的施受关系或领属关系不同的歧义句。

例:(1)鸡不吃了。

(2)明明刚来,谁也不认识。

(3)赵大姐下放到村子里来不过几天,许多人还不认识。

以上三个例子都不是简单的句子。

例1中只出现了一个名词“鸡”,它究竟是施事还是受事很不明确。

若鸡是施事,主语和其他成分构成主谓结构,这句话可理解为1a 鸡不吃米了。

若鸡是受事,主语和其他成分构成动宾结构,这句话可理解为1b不吃鸡肉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