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张广本1 闫红霞2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院,青岛 266555)2(大港油田,天津 200280)〔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石油石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石油石化业揖让面临很多问题:石油业发展越来越受到石油资源瓶颈的制约;我国石油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石油石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低下,产业布局分散且小型化;石油石化产业布局不合理;石油业技术装备水平差,装置结构不合理严重制约着产品结构和质量的提高;石油业研究开发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我国石油企业与国外一体化跨国石油企业相比还有显著差距。
为此,要逐步推进正确的油气导向战略、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炼油布局调整战略、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战略、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节约替代战略,不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产业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 石油石化产业 竞争力 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4071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8—07—06 石油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全球化一方面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给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受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内石油石化市场不断放开的影响,我国石油石化产业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特别是刚刚过去的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几乎一路上涨,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50148美元/桶一路狂奔突破100美元大关(2007年11月20日NY MEX 的原油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已达99129美元/桶),并且一直还在不断震荡上升。
与此同时,我国石油需求量不断飙升,原油进口量屡创历史新高,国内石油市场“批零倒挂”,多个地区油荒再现。
另外,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成品油的消耗日益增长,国内成品油市场不断放开。
国企、民企和各大能源跨国巨头,在中国的成品油批发和零售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
国外石油巨头加速进入我国成品油流通市场,民营石油流通企业越来越多地被收购或转型。
在新形势下如何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为理念不断加快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日益成为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1 我国石油石化产业发展环境和现状111 我国的石油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
截至2007年底,我国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21192亿吨,仅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总储量(1824124亿吨)的112%。
居世界第13位。
2006年在产油井数71542口,实际产量18422万吨,同比增长117%。
石油产量略有增长,但是受石油资源条件限制,石油产量增长有限。
世界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东、中美洲(委内瑞拉、墨西哥)、俄罗斯、北非和西非地区,各国家在石油储备上也有着较大差异。
如图所示:中东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南美的委内瑞拉和中亚的俄罗斯等石油储备资源丰富,其他国家和地区则相对贫乏。
不难看出我国石油资源的保有量很明显不能与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我国的人口、地域和在世界上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不相协调的,我国石油石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条件制约。
112 石油供求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重化工业投资和汽车保有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石油实际需求的上升,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增长强劲。
表1显示了近年来我国石油产品消费和国内石油生产及其增长情况。
我国石油消费量增长迅速,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
据中国能源研究会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
由于需求持续强劲增长而原油产量增长放缓。
我国原油进口量日益攀升,进出口差额越来越大。
由图2可见,近5年来我国石油进口量呈明显上升状态,年均增长20126%,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原油出口量一直处于低位,况且近年来稳中有降,这直接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
图1 世界石油储备分布图资料来源:BP 世界能源统计2007年6月表1 2004~2007年石油消费和原油生产情况及2008年预测需求方面供给方面石油表观消费量(亿吨)增长率%原油生产量(亿吨)增长率%对外依存度%2004311915181175219441220053118-0131181317421920063122113118411747102007314671311871164611200833183918311931163493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2008年指标为3E 信息咨询公司预计值。
另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13亿吨~611亿吨,而国内可供量却只有118亿吨~2亿吨,缺口达215亿吨~411亿吨。
专家甚至预言,由于中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113 产能和技术装备水平目前,我国的原油加工能力已经从改革开放初的9000多万吨增加到315亿吨。
据《油气杂志》最新统计,2006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较上年增长613%,约达315亿吨,约占世界总原油生产能力的713%,稳居世界第2位;原油加工量达到3107亿吨,四大类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和航油)油产量达到1188亿吨,我国总体原油加工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图2 2001~2006年中国原油进出口情况统计资料来源: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字计算,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5928万吨。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石化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炼油及石化生产能力也大幅提升。
下游炼化部门的装备和技术得到较大程度的更新和发展,如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技术日臻完善。
我国在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和延迟焦化技术应用上日趋成熟。
中国催化裂化(FCC )装置年加工量已超过6800万吨,包括1500万吨常压渣油(AR )和1100万吨减压渣油(VR ),延迟焦化装置年加工量也已达1800万吨。
另外,我国加快发展渣油加氢处理技术,中国自行开发的200万吨/年渣油加氢处理(S -RHT )装置已在茂名石化公司投入运营。
加氢处理VR 用作RFCC 进料可最大量提高轻质油品产率,这已成为加工含硫原油的又一重油加工技术。
此外,我国在开发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方面也有重大突破。
加氢裂化装置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加氢装置年加工能力已超过5000万吨,占原油总蒸馏能力的1816%。
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的炼化业总体上还处于落后水平,集中表现在高档次产品比例小、产品质量低、产品回收率低、能源耗费高等。
我国炼油业在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我国炼油企业的装置结构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是深加工和精加工能力严重偏低。
催化裂化在二次加工能力中占据了过高的比例,市场和环保需要更多的“氢”,而我国由于受氢源紧张和投资较大的因素制约,用于精加工的催化加氢能力,虽然这几年大幅增长但比重依然很小。
表现在成品油上就是优质产品产量低,中低档成品油产量多,柴汽比偏低,难以满足市场对柴油消费增长的需求。
目前汽油硫含量和烯烃含量偏高,柴油十六烷值偏低,稳定性不够,芳烃含量、密度范围等指标也有差距,主要原因就是装置结构不适应市场和环保的新要求。
114 石油加工业产业布局我国石油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且不合理,油品销售比较集中的地区炼油能力不足,而市场需求不旺的地区炼油能力相对过剩。
我国成品油需求主要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中南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中南两大区域的成品油消费占全国总消费量的50%以上,如图3所示。
在成品油生产上东北多,西南少,北方加工能力过剩,而西南6省区几乎没有炼油能力,形成北油南运的格局[1]。
华东、东北、中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较大(图4),其中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远大于消费量。
而华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地区的成品油产量小于消费量,尤其是中南和西南地区供需缺口较大,在对这些区域供应成品油时存在油品的长途运输或多次倒运的不合理现象。
这种与消费市场不相吻合的产业布局,势必影响我国石油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图3 2006年我国分地区成品油消费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图4 2006年我国分地区原油加工量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06年数据整理115 中外石油公司比较我国石油工业目前有三大国有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一直位列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之内,中海油近年来海上油气勘探和中下游炼化业务也不断发展壮大。
这三大石油集团公司的竞争实力可以说代表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整体实力。
表2 2006年中外主要石油公司整体情况对比公司排名2006年2005年公司名称原油储量/亿吨天然气储量/亿立方米原油产量/万吨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炼制能力/万吨油品销售量/万吨雇员人数/人32埃克森1612191311340596531795330648210045BP 1317130061237587014365264679700066壳牌71512500101508652020029588108000811康菲9147599849053914295158593840098雪佛龙111564808795512111051652162500108道达尔9117232753048313500172749507077中石油27162215913525480132951585915890002928中石化4168093905731562510470340886六大国际公司平均11121099110124706175432312980512两大中国公司平均161111484871527615144601316415964943资料来源:Petroleum Intelligence W eekly ,Dec 18,2006 我国主要石油公司与国际大石油公司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整体规模绝对值上的差距和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的差距。
我国石油公司在石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上与国外石油公司总体差距不大,其中石油储量甚至优于国外大石油公司。
但是在石油产量和天然气产量上普遍低于国外大石油公司,尤其是中石化天然气产量平均只占国外石油公司平均量的1/10。
在油品销售上,国内两大石油公司普遍落后。
从业务结构均衡性上看,国外主要石油公司在油气储量、炼制能力和油品销售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且业务结构较均衡,而国内两大石油公司在这方面有缺陷。
中石油的油气储量和油气产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炼制能力相对不足;中石化的炼油能力和乙烯能力世界领先,但油气储量规模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