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贾探春人物分析姓名学号所在分校指导教师西安广播电视大学制贾探春人物分析内容摘要:贾探春,贾府三小姐,在《红楼梦》中是一个“补天式”的出色人物,作者在书中给予其“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高度赞赏。
她有才干、有眼光、敢作敢为,是一个关注家族命运,富有忧患意识的大观园中的女“政治家”。
本文从形象、性格、才能、心理、结局五个方面分析了贾探春这一人物。
关键词:《红楼梦》、贾探春、形象分析《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探春是浓墨重书的人物之一。
她在十二钗正册排位第四,紧次于钗、黛和元春;她是一位妇女却没有妇女的悲天悯人;她又极强的理财、治家能力,却不能尽情发挥;她有自己的一丝政治豪情,但始终摆脱不了封建伦理的桎;她有着姑娘的尊贵体面,却又因庶出的身份处境尴尬;她是行将没落的侯门闺秀中的一个改革者。
在她身上凝聚着曹雪芹对完美女性品质的塑造,更寄托了他对封建家族的期望。
一、贾探春的形象(一)见之忘俗的神采贾探春早在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时就与迎春、惜春一起出场。
一出场,作者就有意识的轻轻“点”了一笔,使她脱颖而出:当宝玉欲送“颦颦”二字为黛玉之表字时,探春便问“何处出典?”又道“只恐又是杜撰。
”短短一两句话,却适时突显出她的不同。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 这是作对探春的描述,也是探春留给黛玉的印象。
一样的妆扮,探春却能给黛玉留下“见之忘俗”的深刻印象。
黛玉进贾府时探春的年纪也应不大,于是这“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就愈发显出她的不寻常。
(二)他人眼中的探春贾府是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人物众多,关系纷乱复杂。
探春在王熙凤眼里是个臂膀,说她“心里嘴里都也来的,又是咱家的正人……正该和他协同,大家做个膀臂,我也不孤不独了。
” 平儿也说探春“二奶奶这些大姑子小姑子里头,也就只单怕他五分” 。
可见王熙凤对她是抱着赞赏的态度。
王夫人对探春的态度,书里也是借王熙凤之口说出:“太太又疼他,虽然面上淡淡的,皆因是赵姨娘那老东西闹的,心里却是和宝玉一样呢。
” 以王熙凤的玲珑剔透,对王夫人心理的揣摩还是较贴切的,重要的是之后她又说:“按正礼天理良心上论,咱们有他这个人帮着,咱们也省些心,与太太的事也有益。
” 这一段话将王夫人的心理揭示的更准确,探春于王夫人来说,虽然乖巧、能干,最多却只是个“有益”之人,若说真心疼爱,除了宝玉却再无第二个了。
贾母对探春的感情在第四十回“两宴大观园”里有过表示:“贾母笑道:‘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
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 这话里的感情色彩很是分明,探春的出众确实使她比别人好些,但肯定仍敌不过宝黛。
其他兄弟姊妹里,宝钗赞她聪敏细致,黛玉对她的“改革”也颇为赞同,并且说:“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
虽然叫她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
差不多的人,就早作起威福来了。
” 宝玉也素跟她亲厚,说她“干了好几件事……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只乖而已!”邢夫人对迎春说:“你是大老爷跟前的人养的,这里探丫头是二老爷跟前的人养的,出身一样,你娘比赵姨娘强十分,你也该比探丫头强才是。
怎么你反不及他一半!” 虽然是责备迎春之语,却也侧面体现出了探春在大家眼里的不一般。
二、贾探春的性格贾府的女儿们因为得到贾母的疼爱,都在大观园中供养,却又有着千差万别的性格,探春举止大方,胸襟阔朗,没有迎春的懦弱,没有惜春的孤僻,没有凤姐的贪婪,没有宝钗的圆润,和湘云一样具有男子性格,却不想湘云那么大大咧咧的不修边幅。
(一)聪明细致、考虑周全第四十六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贾母迁怒王夫人,在场的人谁也无法辩解,“探春有心的人,想王夫人虽有委曲,如何敢辩;薛姨妈也是亲姊妹,自然也不好辩的;宝钗也不便为姨母辩,李纨,凤姐,宝玉一概不敢辩,这正用着女孩儿之时;迎春老实,惜春小,因此窗外听了一听,便走进来陪笑向贾母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知道?’” 这一段描述,不仅凸显探春的勇于出头,又足见其心思之缜密,各方面都考虑的很周全。
果然这一段话犹未说完,贾母便平息了怒气,这场风波也就此化解。
第五十七回中特从宝钗眼中写邢岫烟佩戴着探春赠予的碧玉珮。
岫烟家道贫寒,又因为自身性格娴静拘谨,在贾府中并不受重视,在姐妹中也默默无闻。
而此时的探春开始理家,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本该是忙到不可开交,却连佩饰这样一个细微末节的地方都注意到,难怪宝钗感发道:“他见人人皆有,独你一个没有,怕人笑话,故此送你一个。
这是他聪明细致之处。
”(二)严禁豁达、积极有为第四十回“两宴大观园”,补写秋爽斋的陈设,实际上也是对探春性格的侧面诠释。
从探春闺房的布置上看,与众姐妹有着明显的不同:“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 ,以此高旷开朗的气象反映探春的独具胸襟,更是借大理石坚硬的质地表明探春坚强的性格。
这种“事无不可对人言”正是源于探春的自律。
她对丫鬟的管教很严格,所以她的丫鬟从没有过什么毛病。
她用膳时“众媳妇皆在廊下静候,里头只有他们紧跟常侍的丫鬟伺候,别人一概不敢擅入……只觉里面鸦雀无闻,并不闻碗箸之响”试问贾府的当家老爷少爷们,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她让厨房做一道油盐炒枸杞芽儿,特意单拿出五百钱。
这样的严于律己,坦坦荡荡,真正是无不可言之事。
同样是庶出的女儿,探春却不同于迎春的懦弱不问世事,凡事采取积极有为的态度。
第七十三回“懦小姐不问累金凤”,迎春房里的丫鬟媳妇们吵闹不休,她自己充耳不闻,反而是探春一到那里便问:“刚才谁在这里说话?倒像拌嘴似的。
” 庚辰双行夹批在此写道:“瞧他写探春气宇。
” 此后探春又说道:“我和姐姐一样,姐姐的事和我一般,他说姐姐,即是说我。
” 继而三两句话辖制住了那生事的媳妇,又找来平儿施压,迅速的解决了迎春的烦难。
芦雪庵联诗的时候,探春联了一句“色岂畏霜凋,深院惊寒雀” ,这一句也充分表现了她勇于出头的性格。
(三)不图富贵、清新质朴《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都是复杂多样的,探春自然也不例外。
她既有着刚强激烈的一面,也有恬淡静仪的一面。
王昆仑先生就评价探春“不庸俗、不纤细、无脂粉气” 。
二十七回中写探春攒下几个月的零用钱,托宝玉买些玩意儿,不是什么“金、玉、瓷器、没处搁的古董、绸缎……”而是要“柳枝儿编的小篮子,竹子根儿挖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子儿……”,并且明确指出要“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者” 。
这一派质朴清新,才更显出探春的清丽不俗。
再有秋爽斋雅致的内饰,“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
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联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都表明他不图富贵,淡雅清逸的性格。
在第七十一回,探春更是说“倒不如小人家人少,虽然寒素些,倒是欢天喜地,大家快乐。
我们这样人家人多,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难,更利害” 这样的话来,与二十七回遥相呼应。
三、贾探春的才能探春作为贾府中庶出的女儿,虽有尊重体面,地位却不高。
如此,能得到王夫人的重用,在凤姐养病的时候暂替理家,探春的才能可见一般。
(一)组织才能与诗才大观园中热热闹闹的诗社活动使众姊妹的才情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是对每个人的才能、性格等方面最好的诠释,而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却是探春,让人不得不认同她的组织能力和追求风雅的心。
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探春送给宝玉的花笺上明显指出是“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
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
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
” 细看探春花笺里这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
” 果然体现出她不让须眉的高志,好一个探丫头,前面谦逊恭谨,是礼节所需,后面一个转折,就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不由得想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是李调元在《雨村词话》中对李清照的评价,这与探春花笺里的语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才上,探春虽然不及宝钗和黛玉,但也有其不凡的一套。
第三十八回作菊花诗里有这样一段“探春走来看看道:‘竟没有人作《簪菊》,让我作这《簪菊》。
’又指着宝玉笑道:‘才宣过总不许带出闺阁字样来,你可要留神。
’” 她选中了没有人做的题目,还特意警示宝玉“不许带出闺阁字样”。
佳句“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中的“短鬓”、“葛巾”,显然是指男子装扮,果然没有半点闺阁字样,末联“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又再次点明探春之不俗。
当然,正如王昆仑先生所说,结社只不过“是探春具有组织才能的一点侧面表现而已” 庚辰本回前评也写到:“结社出自探春意,作者已伏下回‘兴利除弊’之文也。
”(二)理家之才王熙凤病了,探春的理家开始了,从腼腆的小姐变成严厉的管家人,皆因探春是因在其位,必谋其政。
果然“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
” 探春在大观园里大刀阔斧的“改革”起来。
首先是排难,是一个“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给她出了个难题。
探春和贾环的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
他的身份是如此尴尬,贾府当赏多少银子呢?吴新登媳妇故意不说往例,不出主意,为难探春,结果是探春查明旧账,按照旧例,秉公办理,赏银二十两。
既指斥了吴新登媳妇的胆敢故意刁难,也不避免生母赵姨娘的当面冲突。
其次,她蠲免了宝玉、贾环、贾兰以上学的名义,实际上作为袭人、赵姨娘、李纨零花的月钱。
这两件事虽然涉及范围不宽,但已惊动了各方面,更引起凤姐和平儿的警惕,凤姐这样对平儿说:“……他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不过是言语谨慎;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如今俗语说‘擒贼必先擒王。
’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先拿我开端,倘或他要驳我的事,你可别分辨,你只越恭敬越说驳的是才好。
千万别想着怕我没脸,和他一强,就不好了。
” 可见,这个向来无所畏惧的凤辣子对探春也有所畏惧,于细微之处看出她这个小姑子管家的能力与过己之处。
在凤姐有意退让的情况下,探春又提出了影响面比较大的节约和对大观园新的管理方案。
第一件是把每个姑娘每月重支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都免去了,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月银,另一件便是探春看了他家奴才赖大家花园的管理办法,引入了“承包大观园”。
处于闺阁之中的女孩儿,能用她所学到的、想到的一切,来挽救这个看似兴盛,实际上正在倾倒的家。
不管是不是有效,这份执着和用心,都让人感动。
蒙古王府本的脂批写到:“探春看得透,拿的定,说得出,办的来,是有才干者,故赠‘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