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含附中案例)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含附中案例)
种手机卡? ……
制定计划
教学过程
探索问题解法,并对问题按方法进行归类
问题1,4,6 自变量一定,比较不同函数函数值的大小
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3,8 函数值一定,比较不同函数自变量的取值大小
问题2 问题5
根据不同函数值之间的关 不等 系,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相等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一元一次方程
问题7
结构不良问题 构成问题的各种成分对学生来说不都是完全确定的。
张、王、李三人分别掷5个石子,结构如下图所示,规定所投石子 “散度”(分散程度)最小者为优胜。请选出优胜者。
.....
.....
.. . ..
张
王
李
数学问题解决的含义
数学问题解决的概念
数学问题解决即数学地解决一个初次遇到的新问题的过程。
课堂上,使用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后,设计必做题和选择题。
必做题:总结当天学习内容,写一篇数学周记; 以其他生活问题为素材创设情境,问题结构与课堂类似,
选做题:对课堂问题作深化,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教学方法与策略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媒体准备
多媒体材料
PPT1:情境资料(展示信息) PPT2:拓展问题(展示信息) PPT3:家庭作业必做题 Flash课件:图像法解问题2(提供示范)
择。 所求问题:找出最合算的手机卡。(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
教学过程
弄清问题
表征情境信息
将三种卡的收费情况用数学关系表达出来,列出三种卡的通话费 用y(元)与通话时间x(分钟)的函数关系式:
经济卡:y=0.2x+30
(1)
亲情卡:y=0.4x+12
(2)
如意通:y=0.6x
不稳定性(问题性) 系统(S, R)即问题,若构成R的诸要素中至少有一个是S不知道的。
其中,S表示人,R表示集合或系统。
障碍性 不能顺利实现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的障碍性构成了对学生认识或思维的挑战。
问题的特征
相对性
对小学生而言,它是一个问题。 x2=2
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它并非如此。
教学重点
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应用。
难点
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三者的联系。
数学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设计是关系本节课教学的成败的重要因素 对贵阳市的初中学生而言,手机付费问题贴近生活,能激发兴趣,调动他们
决绝问题的愿望。
习题
要求学生根据情境信息,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与合 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提出问题,进而师生合作,提供解决问题。最后 拓展问题。
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固定通话时间,哪种卡合算/ 固定月话费,哪种卡合算? 各种卡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才是合算的?
教学策略与方法: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师生一起分析、探求解决。注重 方法多样性,寻求最佳解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册(上) 人教旧版
特殊 函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册(上) 人教旧版
特殊 函数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册(上) 人教旧版
特殊 函数
归纳 概括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册(上) 人教旧版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1
问题的含义
所谓“问题”,就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 立即可及的目标。 ——波利亚(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问题是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 的待解决问题情境。 ——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6)
问题的特征
(3)
顾客情况:他每个月的通话时间、他每个月能花多少钱在手机的消
费上等等。 合算:省钱(话费少)、可多打电话(通话时间长)
弄清问题
教学过程
将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具体较易解决的问题
(学生可能用自然语言或数学语言表达他们的问题)
每月通话100分钟时,使用哪种卡合算? 什么情况下,使用经济卡合算?什么情况下,使用亲情卡合算?什么情
作业布置
必做题 选做题
要求:必做题1明天交;必做题2一周后交;选做题两周后交。
课外作业
请你根据上述案例,设计一个合理的有关“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方程与函数的应用”教学。并以小组为单 位,开展该内容的教学技能训练。
(要求:第十周提交教学设计)
(二)提出要求
对这则广告,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想法和疑问,请大家积极思考,大胆发 言。如果你是顾客,你将怎样做出选择?
思考与交流
如果你是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设计中,你会关 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教学过程
弄清问题
形成问题的总框架
问题性质:手机消费卡的最优决策问题 已知信息:三种手机卡及其收费标准,顾客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
(人教新版)
教材分析
案例: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程与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本案例根据贵州师大附中袁涛老师的课堂实录改编)
重要观点
教数学就必须教相互连贯的材料,而不 是孤立的片段。
——H·弗赖登塔尔
H. 弗赖登塔尔 (1905-1991)
图 贵州师大附中袁涛老师的交流课
在这节课中,教师将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刻 画现实世界中有关量与量之间变化规律的重要 数学模型: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 次不等式联系到了一起。
求解问题5和7
问题5:法一 法二
问题7:略
教学过程
总结回顾
总结
解法一: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 解法二:图像法(学生说明解题思路,多媒体演示图象)
推展问题
请作一个市场调查,调查不同手机卡的收费标准,以及顾客的消 费需求,写一份“不同手机卡收费项目”清单,和“顾客手机消费需 求”清单,利用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制定一个手机卡购买方案。
学生情况分析:
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水平,给出的情境信息力求清晰,简明。解决问题 需考虑的因素不宜太多。
学生最初的问题表达可能不是标准的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时要让学 生用数学语言清晰表达,并体会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背景中理解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意义,并能 有选择地应用它们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提高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组)表示、处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 规律的能力; 提高分析和解决复杂的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况下,使用如意通合算? 每月付费200元时,使用哪种卡使自己能多打几分钟电话? 如果一天打10分钟,一个月以三十天计,那么使用哪种卡合算? 什么情况下,三种卡收费相同? 一个人在某月中没有通话,应选哪种卡? 当每月通话时间大于250分钟时,使用哪种卡合算? 每月话费150元,使用哪种卡合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通过转化成简单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体会方程、不等式、函数内容的联系,以及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体会数学语言的精确性、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弄清问题
总结回顾
制定计划
执行计划
思考与交流
1.数学教师为什么要对教学进行设计? 2. 请你结合以下有关“函数单调性”的教材分析,谈谈教 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的重要性。
案例: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分析1
人教旧版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 (必修) 第一册(上)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 第一册(上) 人教旧版
在自变量的某变化范围内比较不同函数函数值 试误法 的大小。
教学过程
制定计划
确定问题解决的顺序
按照学生对解题方法熟悉的程度,可确定如下问题解决顺序: 问题1,4,6→问题3,8→问题2→问题5→问题7
资源配置
学生非常熟悉问题1,4,6和问题3,8的解法,由学生独立完成,每人从中 选作一题,汇报解题结果。
求“抛出去的铅球在到达 其 最高点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对于未学过二次函数知识、或从未解决 过类似问题的学生而言,会感到困难;
有过类似解题经验,或学习了二次函数的 知识的学生,稍作分析即可解决问题。
问题的类型
按问题的结构分
结构良好的问题 构成问题的各种成分对于学生来说都是确定的。 如对一名高三学生来说,解方程 2x2+3x-7=0,是一个结构良好的问题。
板书(展示事实、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其联系。
(二)引入情境
为迎接5.17电信日的到来,某电信公司推出三种手机卡供用户 选择,收费标准如下:经济卡:月租费30元,通话费0.2元/分钟
亲情卡:月租费12元,通话费0.4元/分钟 如意通:没有月租费,通话费0.6元/分钟 作为一名手机消费者,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呢? 欢迎广大手机用户选择使用!
对于单调区间,
学生的认识是否
特殊
有困难?
函数
归纳 概括
案例:函数的单调性
教材分析2
人教新版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1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 人教新版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必修1
(人教新版)
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必修1
问题2,5,7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实施计划
求解问题1,4,6和问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