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腰痛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
伴有外感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
程缠绵,常伴有脏腑症状,多见于肾虚;
跌仆闪挫者——起病急,疼痛部位固
定,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可鉴。
精品课件
二、治疗原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 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外 伤腰痛——属实,治宜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为主; 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固本为主, 兼顾肝脾; 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精品课件
《七松岩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 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 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 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 为风寒湿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得,腰 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 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 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精品课件
对于腰痛治疗,清代李用梓《证治汇 补·腰痛》指出:“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 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 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 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 的治疗原则,在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精品课件
三.范围:腰肌纤维炎、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骨质增生、 腰椎间盘病变、 腰肌劳损等
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考本节 辨证论治。
精品课件
一、病因
1.外邪侵袭 2.体虚年衰 3.跌仆闪挫
筋脉痹阻 腰府失养
腰痛
[病因病机]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 病机 1.病位:肾及诸经脉 2.病机关键:经脉痹阻,腰府失养
精品课件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 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 明显的按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 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 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 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精品课件
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清利下焦 湿热 木瓜、络石藤——舒筋通络止痛; 川牛膝——通利筋脉,引药下行,兼能强壮 腰脊 加减: 若小便短赤不利,舌质红,脉弦数— —加栀子、萆藓、泽泻、木通以助清利湿热; 湿热蕴久,耗伤阴津,腰痛,伴咽于,手足心 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酌加 生地、女贞子、旱莲草。选用药物要注意滋阴 而不恋湿。
精品课件
2.湿热腰痛 主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 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 舌脉: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遏,经气不畅,筋脉失舒。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本方有清利湿热,舒筋 通络,强壮腰脊作用,适用于湿热壅遏,经脉不 舒,腰脊疼痛。
精品课件
三、相关检查 1.诊断风湿和类风湿等疾病——血常规、 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 风湿因子等 2.诊断腰椎病变——拍摄腰椎、骶髂关节 X光或CT片 3.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血、尿和泌尿系 统影像学检查 4.妇科疾病——妇科检查
精品课件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腰痛病因主要为外感、内伤与跌仆闪挫。
精品课件
3.瘀血腰痛 主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 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部分病 人有跌仆闪挫病史。 舌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证机概要: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本方有活血通络止 痛作用,适用于腰部外伤,瘀血阻脉,腰痛如 刺。
精品课件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廑虫——活 血祛瘀,疏通经脉;
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行气活血,通络 止痛,祛瘀消肿;
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并能强壮腰脊。 加减: 若兼有风湿者,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 —加独活、秦艽、狗脊; 日久肾虚者——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熟地黄 有跌仆、扭伤、挫闪病史——加乳香、青皮行气 活血止痛; 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白 花蛇等虫类药以通络止痛。
第五节 腰 痛
精品课件
[概述]
一.定义: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 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 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 病证。
精品课件
二.文献摘要:
1.《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 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 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2.《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 治》言:“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 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腹重如带五 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论述了寒湿腰 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精品课件
[证治分类]
1. 寒湿腰痛 2. 湿热腰痛 3. 瘀血腰痛 4. 肾虚腰痛 5. (1)肾阴虚 6. (2)肾阳虚
精品课件
1.寒湿腰痛 主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 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 利。 治法: 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本方有温中、 散寒、化湿作用,适用于寒湿闭阻经脉而致腰 脊疼痛之证。
精品课件
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温经
散寒,通络止痛; 茯苓、白术——健脾渗湿; 杜仲、桑寄生、续断——补肾壮腰。
加减: 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
—可加熟附片、细辛; 若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
、薏苡仁; 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
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 加附子。
精品课件
3.《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认为,腰 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 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 气击搏,故腰痛也。”在发病方面强调 肾虚,风寒留着,劳役伤肾,坠堕伤腰 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 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 腰痛。 4.《丹溪心法·腰痛》谓: “腰 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 积”。
精品课件
二、病证鉴别
1.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 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 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 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区别。 2.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 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 骨痹日久发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