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止咳药物与咳嗽用药总结

临床止咳药物与咳嗽用药总结

临床止咳药物与咳嗽用药总结
一、止咳药物分类
(一)镇咳药
1、中枢性镇咳药
2、外周性镇咳药
(二)祛痰药
1、恶心性祛痰药
2、刺激性祛痰药
3、黏痰溶解药
二、不同类型咳嗽用药
咳嗽是机体的重要防御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经常碰到患者就诊时说,我用了很多止咳药物,但咳嗽仍然止不住,不行就给我打点滴用消炎药吧。

不同的咳嗽选药不同,千万不能乱用,今天我们就总结下不同的咳嗽药物!
一、止咳药物分类
(一)镇咳药
对于无痰的剧咳,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咳嗽,为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采用镇咳药物进行治疗。

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难,则应使用祛痰药,否则积痰难排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镇咳药主要分为中枢性镇咳药和外周性镇咳药。

有些药物兼有中枢和外周两种作用。

中枢性镇咳药:分为成瘾性和非成瘾性镇咳药。

1、中枢性镇咳药
1)吗啡
成瘾性阿片类生物碱镇咳药,对咳嗽中枢有强大的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支气管癌或主动脉瘤引起的剧烈干咳,急性肺梗死或急性左心衰竭伴有剧烈咳嗽。

连用3-5天即产生耐药性,1周以上可成瘾,所以一般的咳嗽基本不选择该药治疗。

吗啡能兴奋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器,容易引起恶心呕吐,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可以给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多潘立酮、氯丙嗪等药物预防,对于严重呕吐患者也可选用昂丹司琼或格拉司琼等止吐治疗。

出现呼吸抑制时给予氧气吸入,暂停给药,必要时给予纳洛酮解救。

2)磷酸可待因
成瘾性相对较小,主要对延髓咳嗽中枢有选择性抑制作用,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其镇咳强度为吗啡的1/10,该药有镇痛作用,强度为吗啡的1/10-1/7。

该药适合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者尤其适用[1]。

本品在大剂量(60mg)时明显抑制呼吸中枢,小儿用量过大可致惊厥,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禁用本品。

该药能抑制支气管腺体分泌和纤毛运动,而使痰液粘稠度增高,对粘痰且量多的病例易造成气道阻塞及继发感染,不宜应用。

该药属于麻醉药品,不能随意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3)氢溴酸右美沙芬
非成瘾性中枢镇咳药,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起效快,无镇痛作用无成瘾性。

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本品安全范围大,偶有头晕、轻度嗜睡、口干、食欲缺乏,妊娠3个月内妇女禁用。

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停药不满两周的患者禁用。

利奈唑胺与右美沙芬合用,可发生5-
羟色胺综合征(意识模糊、极度兴奋、不安、震颤、潮红、发汗及体温身高等),属禁用。

4)枸橼酸喷托维林
镇咳作用为可待因的1/3。

对咳嗽中枢具有直接抑制作用,并有轻度阿托品样作用和局部麻醉作用。

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咳。

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和心功能不全者禁用,痰多者宜与祛痰药并用。

一般适用于5岁以上患者[1]。

2、外周性镇咳药
盐酸那可汀
可抑制肺牵张反射引起的咳嗽,兼具兴奋呼吸中枢作用。

镇咳作用持续4小时,无成瘾性。

可出现轻度嗜睡和头痛,不宜用于痰多者。

(二)祛痰药
祛痰药包括痰液稀释药和粘痰溶解药,前者口服后增加痰液中水分含量,稀释痰液,包括恶心性祛痰药和刺激性祛痰药。

1、恶心性祛痰药
本类药物口服后刺激胃粘膜,通过迷走神经反射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同时,药物分泌至呼吸道,提高管腔渗透压,保留水分而稀释痰液。

适用于干咳及痰液不易咳出者。

氯化铵为恶心性祛痰药代表,服用后可有恶心、呕吐,过量或长期服用可造成酸中毒和低血钾,是祛痰合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可引起缺氧或(和)酸中毒。

本品与磺胺嘧啶、呋哺妥因等呈配伍禁忌[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