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冲刺试题(一)(含解析)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化学下学期冲刺试题(一)(含解析)

唐山一中2019届高三冲刺卷(一)理科综合化学1.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做净水剂B. 该温度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C. 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D. 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答案】B【解析】【详解】A.碱式硫酸铁电离产生Fe3+,Fe3+能发生水解生成Fe(OH)3胶体,Fe(OH)3胶体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净水剂,故A正确;B.(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小,所以FeSO4才能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B错误;C.KSCN溶液遇Fe2+溶液无现象,(NH4)2Fe(SO4)2若被氧化则生成Fe3+,KSCN溶液遇Fe3+溶液变红,C正确;D.NH4HC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所以为防止NH4HCO3分解,生产FeCO3需在较低温度下进行,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本题以硫酸亚铁为原料进行物质的制备,主要考查了盐的水解、物质的溶解性、物质的稳定性、离子的检验等性质,难度不大,B项为易错点,注意FeSO4与(NH4)2SO4反应生成(NH4)2Fe(SO4)2的反应原理的判断。

2.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 mol﹣OH(羟基)与l mol NH4+中所含电子数均为10N AB. 常温常压下,水蒸气通过过量的Na2O2使其增重2g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N AC. 6.4gCH4O中含有的C-H键数目小于等于0.6N AD. 标准状况下,2.24L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0.2 N A个氧原子【答案】B【解析】【详解】A、羟基不显电性,故1mol羟基中含9mol电子即9N A个,选项A错误;B、根据2H2O+2Na2O2=4NaOH+O2可知,增重的质量为与水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的质量,故参与反应的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的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转移的电子0.5mol×2=1mol,即N A,选项B正确;C、6.4gCH4O物质的量为0.2mol,1个甲醇分了中有4个氢原子,其中含有3个C-H键,1个O-H键,所以0.2mol甲原分了中C-H键数目等于0.6N A,选项C错误;D、NO2和N2O4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不同,故标况下2.24L混合气体即0.1mol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个数介于0.2N A到0.4N A之间,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3.化合物(甲)、(乙)、 (丙)的分子式均为C8H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乙、丙在空气口燃烧时均产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B. 甲、乙、丙中只有甲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 等量的甲和乙分别与足量的溴水反应,消耗Br2的量:甲>乙D. 甲、乙、丙的二氯代物数目最少的是丙【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烃的分子结构和性质,涉及燃烧、原子共面问题、反应物耗量多少的分析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

详解:A. 甲、乙、丙分子式均为C8H8,含碳量高,燃烧时均产生明亮并带有浓烟的火焰,故A正确;B.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丙中含有类似于甲烷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甲中含有苯环和碳碳双键,由于连接的碳碳单键可以旋转,两个平面可以重合,所以只有甲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B正确;C.苯环不和溴水反应,甲和乙与溴水反应是碳碳双键上的加成反应,由于乙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所以消耗Br2的量:甲<乙,C错误;D. 由于丙的对称性最好,故二氯代物数目最少的是丙,只有三种,故D错误;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D选项是难点,寻找甲、乙、丙的二氯代物数目可以先分析该分子的等效氢原子种数,从而先确定一氯代物种数,在进一步确定二氯代物种数。

本题甲、乙、丙的等效氢原子分别为5种、2种和1种,据此判断化难为易。

4.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B、C相邻,A元素可以与B、C、E元素分别形成甲、乙、丙三种物质且甲、乙均为10电子化合物,丙为18电子化合物。

D 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已知:甲+E2=丙+B2,甲+丙=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D>C>BB. A与C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3种C. 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是第二周期第ⅡA族D. 丁物质均由非金属元素构成,只含共价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B、C、D、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A元素可以与B、C、E 元素分别形成甲、乙、丙三种物质且甲、乙均为10电子化合物,丙为18电子化合物,则A 为氢元素,10电子化合物可能为甲烷、氨气、水、HF;已知甲+E2=丙+B2,甲+丙=丁,则E 的电子为双原子分子,故E为Cl元素,则B为氮元素,且B、C相邻,则C为氧元素,故甲为NH3、乙为H2O、丙为HCl、丁为NH4Cl;D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原子序数大于氧元素,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故D为Al元素。

A.N3-、O2-、Al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N3->O2->Al3+,故A错误;B.H 与N两种元素共同形成的10电子粒子有NH3、NH4+、NH2-三种,故B正确;C.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是第三周期第ⅢA族,故C错误;D.丁为NH4Cl,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D错误;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名师点晴】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推断元素化合物是解题的根据,注意掌握常见10电子、18电子物质。

如常见10电子微粒:原子(Ne);离子N3-、O2-、F-、Na+、Mg2+、Al3+、NH4+、OH-、H3O+;分子(CH4、NH3、H2O、HF)等。

5.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NaCl和NaBr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产生淡黄色沉淀(AgBr)K sp(AgBr)<K sp(AgCl)B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试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氯水既有酸性又有还原性C 相同条件下,分别测量0.1 mol·L-1和0.01mol·L-1醋酸溶液的导电性,前者的导电性强醋酸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大D 取5 mL 0.1 mol·L-1KI溶液,加入1 mL 0.1mol·L-1FeCl3溶液,萃取分液后,向水层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Fe3+与I-所发生的反应为可逆反应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NaCl和NaBr的浓度大小未知,产生的淡黄色沉淀也可能是溴离子浓度较大所导致,因此该实验现象不能鋭明K sp(AgBr)<K sp(AgCl),选项A错误;B.因氯水中含HClO,具有漂白性,向蓝色石蕊试纸上滴加新制氯水,纸边缘呈红色,中间为白色,则氯水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选项B错误;C.0.1mol/L和0.01mol/L的醋酸溶液,前者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大,其导电性较强,但醋酸浓度越大,醋酸的电离程度越小,选项C错误;D、由于KI过量,若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溶液中无Fe3+剩余;若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则反应后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Fe3+,因此检验方法是再加入CCl4振荡萃取反应生成的I2后,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变血红色,则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选项D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

答案选D。

6.恒容条件下,1 mol SiHCl3发生如下反应:2SiHCl3(g)SiH2Cl2(g)+SiCl4(g)。

已知:v正=v消耗(SiHCl3)=k正x2(SiHCl3),v逆=2v消耗(SiH2Cl2)=k逆x(SiH2Cl2)x(SiCl4),k正、k逆分别为正、逆向反应速率常数(仅与温度有关),x为物质的量分数。

如图是不同温度下x(SiHCl3)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v正,a<v逆,bB. 化学平衡状态时2v消耗(SiHCl3)=v消耗(SiCl4)C. 当反应进行到a处时,v正/v逆=16/9D. T2 K时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 mol SiHCl3,平衡正向移动,x(SiH2Cl2)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A.因两曲线对应的状态只是温度不同,由图像知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2K小于T1K,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温度T2>T1。

又T2K下达到平衡时SiHCl3的物质的量分数比T1K 平衡时小,说明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由此推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A错误;B. 化学平衡状态时v消耗(SiHCl3)=2v消耗(SiCl4),选项B错误;C. 2SiHCl3(g)SiH2Cl2(g)+SiCl4(g)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即反应开始至达平衡的过程中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始终为1mol,由图像知T2K下达到平衡时SiHCl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75,则此时SiH2Cl2和SiCl4的物质的量分数均为0.125,因为平衡时V正=V逆,V正=k正x2(SiHCl3)=0.752k正,V逆=k逆x(SiH2Cl2)x(SiCl4)=0.1252k逆,则0.752k正=0.1252k逆,=,因k正和k逆只与温度有关,反应进行到a点处时V正= k正x2(SiHCl3)=0.82k,V逆= k逆x(SiH2Cl2)x(SiCl4)=0.12k逆。

×=×=。

选项C正确;正D.恒容条件下再充入1molSiHCl3,相当于增大压强,而2SiHCl3(g)SiH2Cl2(g)+SiCl4(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平衡不移动,x(SiH2Cl2)不变,选项D错误;答案选C。

7.三硫代碳酸钠(Na2CS3)常用作杀菌剂、沉淀剂。

某小组设计实验探究三硫代碳酸钠的性质并测定其溶液的浓度。

实验1:探究Na2CS3的性质(1)H2CS3是________酸(填“强”或“弱”)。

(2)已知步骤③的氧化产物是SO4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步骤③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他认为通过测定产生的白色沉淀的质量即可求出实验所用Na2CS3的量,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2:测定Na2CS3溶液的浓度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取50mLNa2CS3溶液置于A中,打开仪器d的活塞,滴入足量2.0mol/L 稀H2SO4,关闭活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