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典型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典型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


2
a
建设背景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初,正值法国园林复兴的初பைடு நூலகம்。 城市绿地的概念已经遭到人们的抛弃,传统的城市公
园也使人们失去了兴趣。 建造于“解构主义”这一艺术流派逐渐被广大设计师
认可
3
a
建设背景
1974年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大市
场。
公园在建造之初,它的目标就定为: 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
12
a
公园内建筑
13
a
公园结构
推陈出新: 采用解构主义理论:将既定的设计规则加 以颠倒,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 此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倡分解、片段、不 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等等,认为设 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的环境或文脉等,给人 一种新奇、不安全的感觉。
继承传统:
建筑师屈米就是从法国传统园林中 提取出点、线、面三个体系,并进 一步演变成直线和曲线的形式,叠 加成拉维莱特公园的布局结构
17
a
点系统
在公园的总体设计上屈米 强调了变化统一的原则。 虽然各体系、各建筑要素 和植物要素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反差,却完全统一在 建筑式的处理手法和红色 的“游乐亭”的控制之下。
16
a
点系统
第一层为点的体系,点的体系由呈方格网布置的、间距为 120m 的一组“疯狂物”,(屈米称之为folly)构成 。 这些采用钢结构的红色建筑物给全园带来明确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并与草地及周围的建筑物对比十分强烈, 因而非 常突出。这些造型各异的红色“疯狂物”以10m 见方的空 间体积为基础进行变异,从而达到既变化又统一的效果。 “疯狂物”有些与公园的服务设施相结合因而具有了实用 的功能;有的处理成供游人登高望远的观景台;那些与其 它建筑物恰好落在一起的“疯狂物”起着强调了其立面或 入口的作用;其它的是并无实用功能的雕塑般的添景物。 屈米不仅以这些小尺度的红色建筑物书写着20世纪的建筑 发展史,同时也给20世纪的景观发展史写下了特别的一页。
2、屈米提出了“昼夜公园”的概念。 认为法国的公园只在白天开放,真正 需要公园放松身心的工作人口没有时 间使用公园。为此,应借助美丽的夜 景吸引公众夜晚到公园中来。由此带 来的人气又避免公园成为夜晚的犯罪 多发地,起到改善社会治安的目的。
8
a
公园概况
科学工业城 公园用地范围
乌 尔 克 运 河
音乐城
的公园。 它既要满足人们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同时又是体育运动、
娱乐、自然生态、科学文化与艺术等诸多方面相结合的开放性 的绿地,并且,公园还要成为各地游人的交流场所。
4
a
建筑师简介
伯纳德•屈米,1944年出生于瑞士洛桑。1969年 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科大学。l970-l980年在 伦敦AA建筑学院任教,1976年在普林斯顿建 筑城市研究所,1980-1983年在Cooperunion任 教。1988-2003年他一直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 学建筑规划保护研究院的院长职务。他在纽约 和巴黎都设有事务所,经常参加各国设计竞赛 并多次获奖,其新鲜的设计理念给世界各地带 来强大冲击。1983年赢得的巴黎拉.维莱特公 园国际设计竞赛,是他最早实现的作品。
解构意味着对设计任务的根本思想 进行挑战,也意味着对建筑旧俗习 惯的否定。
实际上,对一个作品的理解,不能停留在
布局、要素处理等表象上,而是要了解作
品蕴含的本质性内容,从中吸取宝贵的经
验和教训。
7
a
设计思想
1、屈米提出了“园在城中,城在园中” 的城市公园模式。力求 创造一种公园与城市完全融合的结构,改变园林和的城市分离传 统。这一结构并非停留将公园的林阴道延伸到城市之中的简单层 次,而是要做到城市里面有公园的要素,公园里面有城市的格局 和建筑。
14
a
公园是点、线、面
三个全然不同的系
线系统 统的叠合,每个系
统相互之间没有关
系,但重叠起来就
会相互作用。它们
的相遇可能造成彼
此冲突,可能相得
益彰,也有可能相
点系统 安无事。公园设计
不追求整体的统一
与秩序,而是关注
局部的设计,并将
面系统 它们叠加形成公园
乐趣。
15
a
点系统
点系统是拉维莱特最具标示 性的特征 园内由120mx120m的网格相 交,每个交点设立一个 10.8mx10.8m的红色构筑物, 屈米称之为folly。这26个 folies构成了园内的点系统。 26个鲜红的folies除了作为标 志点和某些特殊功能外,里 面还安排了许多活动。作为 信息中心、小卖饮食、咖啡 吧、手工艺室、医务室之用 。
Parc de la Villette
拉·维莱特公园
伯纳德 ·屈米
1
a
建设背景
拉·维莱特公园是法国总统密特朗在任期间为纪念法国大 革命200周年而主持在巴黎建设的九大工程之一。当时法 国在政府为此组织了一场公开的国际竞赛。公园在建造之 初,它的目标就定为:一个属于21世纪的、充满魅力的、 独特并且有深刻思想意义的公园。当时包括瑞姆·库哈斯 在内,一共有472份方案,最终屈米的方案赢得了这次竞 赛。拉•维莱特公园诞生的时代,正值法国园林复兴运动 的初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论是拉•维莱特公园的业主 还是设计师屈米,都意在创造一个与以往园林风格大不相 同的作品,一个21世纪公园的样板。
5
a
建筑思想
屈米对建筑批判性的理解至今仍是他设计实践 的中心思想。没有事件发生就没有建筑的存在, 他的设计永远是提供了充满生命力的场所而不 是重复已有的美学形式。这样建筑就成了一个 受设计概念、城市地形和规划所界定好了的 “情景构造物”
6
a
建筑思想
屈米的“三个程序设计”的概念,“交叉程序设计”、 “横断程序设计”和“解析程序设计”。 “交叉程序设计”,是把空间用于与原来的空间意图不 同的设计。“横断程序设计”是把两项设计的各种空间 布置结合在一起,而忽略掉其对立性。“解析程序设 计”,是把两个设计结合起来,就是让设计A的必要空间 布置同设计B的可能布置两者混合起来。
圣德尼运河
市场9大厅
a
地铁站
环城公路
•占地面积面积33公顷,是
巴黎市区内最大的公园之
一。
•包括公园北面的国家科学、
技术和工业展览馆以及南
面的钢架玻璃大厅和音乐
城,总占地面积达到55公
顷。在交通上以环城公路
和两条地铁线与巴黎相联
系。
10
a
公园平面图
11
a
解构主义
简单地说就是采用解析的方法,将传统结构分解成一系列要素并重新组合,组合 的原则却不再遵循传统的均衡与稳定,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和随机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