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级植物病理学全套课件

高级植物病理学全套课件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研究与控制
研究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规律要坚持宏观与微观、个体与群
体、生理学生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
探明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生物致病基因的表达、调控和互作
特征, 从本质上揭示在外部条件影响下寄主植物与病原生物相互
作用过程中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行为学和遗传学等变化
规律。
为植物病害预测预报、制定植物病害控制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提供科学依据。
E D P
H
在“病害三角关系”中,寄主植物是保护的对象, 同时也是病原物攻击的目标,病原物必需依赖寄主而 生存和繁衍。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和生长状况影响到
发病程度,一般我们可以依据寄主植物抵抗病原物的
能力分为免疫、高抗、中抗、中感、感病和高感等几 种类型。抗感特性是由寄主植物的遗传基础决定的;
寄主植物良好的生长状况可以降低病害的为害程度,
产量和品质保证
控制植物病害是植物病理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传统植物
病害防治的核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IPM)”,以有害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消灭
和压低病原生物作为主要目标。现代植物病害防治以生态安全
和食品安全为前提,以保护对象——植物群体健康为核心,通
植物病害控制的思维
植物保护的任务:
粮食生产安全-病害造成的损失
农产品品质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造成的品质威胁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病害或病害防控破坏生态平衡
农产品品质安全的涵义
营养成分 病害原物产生的有毒物质 农药残留 商品感官
内在品质
商品品质
植物病害控制策略的思考
关注对象
病害
植物
病原物
群体健康
消灭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五、农事操作机械化 在采用机械化耕作、种植、收获和运输过程中,由于农业 机械受病原物污染,从而导致种子或农产品污染,或使病原物 通过农业机械在田间扩散传播。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六、农业交流国际化 全世界各种作物的种子和苗木的交流引种、农产品贸易、世 界作物博览会等活动都可能将一些外来入侵病原物引入,引起 一些新病害。有些种子或繁殖材料引种到新区后,可能遭受当 地病原物或病原小种侵染,造成病害的流行。
小麦条锈病
1950年:
中国小麦条锈病
大流行,小麦减 产60亿斤。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一、作物品种良种化 培育抗病高产品种是一项经济高效的增产措施,也是防
治病害的重要措施。大面积单一化种植遗传一致性的品种,
导致遗传背景简单化和脆弱性,导致病害大流行。 玉米小斑病、小麦条锈病、稻瘟病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过调节植物生长环境、加强植物保健和提高免疫能力(抗病、
耐病、补偿能力)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植物病害控制对策的思考
抗病品种 农 药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生态防治
生态环境 温、光、水 气、营养
生存、繁殖、侵染 建立寄生关系
生理、形态 健康
病原物
பைடு நூலகம்
寄主植物
中等的抗病性本质
主要作物品质、产量要求
植物病害的生态管理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来营造健
康的植物生态系统,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群体健康的目的。
宏观层次
植 物 病原生物 其他生物 人为因素
微观层次
细胞环境(细胞生态) 分子环境(分子生态)、
时空环境
第二节
植病系统及其组成因子
植物病害是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构
成 的 系 统 , 这 个 系 统 称 为 植 物 病 害 系 统 ( Plant
1945-1946:爱尔兰大饥荒 饿死几十万人, 150万逃荒到北美洲
感恩节
葡萄霜霉病
1880: 法国波尔多地区爆 发葡萄霜霉病, 酿
酒业濒临破产。
水稻胡麻斑病
1943年: 印度孟加拉邦 水稻胡麻斑病大流 行,饿死200万人, 数百万人逃荒。
玉米小斑病
1970年: 美国玉米小斑病 流行,直接损失 10亿美元。
三、栽培手段化学化 长期和大量使用化肥、激素调控和化学农药,导致植物营养
失衡、生理功能紊乱、微生态环境恶化、微生物区系结构失衡,
从而诱发或加剧病害发生。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四、作物布局区域化
作物区域化和集约化种植,在一个地区内大面积种植
单一作物,导致农业生态系统成分简单化,系统调控能力
下降。使一些在分散种植时不造成危害的病害获新发生病 害流行成灾,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这是由环境因子决定的。
寄主植物可以影响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和致病等
生命活动,同时寄主植物也可以改变局部的环境,
如降低土表温度、增大土表的湿度,过度密植有利 于营造发病的小气候。
pathosystem)。植物病害系统是从宏观角度考虑植物(作物) 病害发生、发展和流行成灾的因子及其相互作用。植物病害 系统关注病害最终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群体病害, 一般不会对大田发病单株植物进行治疗。研究和解析植物病
害系统可以为作物病害安全控制提供战略性决策。
植物病害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病原物与寄主植物通过 生物化学而发生相互作用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着重考 虑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个体建立寄
生关系及之后病原菌与寄主的相互作用等,考虑病原
物生活史、感染病原物后植物新陈代谢的变化及病变 过程,该系统实质是个体病害系统。研究个体病害系
统有利于阐明植物抗病机理和病原物致病机理,为植
物病害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病害三角
环境 植物
病原物
1933年,林克(Link)指出:如果认为病原 物是引起病害的原因,将妨碍考虑病害的性质 和引起病害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提出了病害三 角(The disease triangle)。
高级植物病理学 Advanced Plant Pathology
第一部分:绪论
第一章
植物病害与农业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
2011年世界有11亿人挨饿!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 1997~2007农业有害生物
造成的损失约占当年产量的25%~28%,其中植物病害 造成的损失约占10%。 。
马铃薯晚疫病
二、栽培技术多样化 耕作制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病害发生。
单季稻改双季稻,由于早稻破口抽穗期巧遇雨季,导致
稻瘟病严重发生。 两段育秧技术晚稻秧苗期延长增加了叶蝉、飞虱取食传 毒的机会,加剧了双季晚稻病毒病的严重发生。 温室和大棚中通气和温度不适常使植物白粉病、灰霉病
严重发生;
再生稻引发纹枯病
现代农业生产对植物病害的影响
相关主题